天天看點

着意繁花惹人醉——讀金宇澄《繁花》

作者:銅陵社科苑
着意繁花惹人醉——讀金宇澄《繁花》

金宇澄,1952年生于上海,現任《上海文學》常務副主編,1985年開始寫作,其代表作有《繁花》《失去的河流》《碗》《輕寒》《回望》等。

瘦高、沉靜、智慧,金宇澄顯出的是上海老派人的優雅。在他的《繁花》面世以前,更多的人認識金宇澄是位敬業而又友善的好編輯。

着意繁花惹人醉——讀金宇澄《繁花》

金宇澄的寫作緩慢、謙恭,如同一次漫長的等待。他發表于2012年度的長篇滬語小說《繁花》,新舊交錯,雅俗同體,以後撤和迂回的方式前進,以滬語的軟與韌,抵抗話語潮流中的陳詞濫調。經由他的講述,一衣一飯的瑣屑,皆有了情緻; 市井與俗世的庸常,亦隐含着意義; 對日常世界的從容還原,更是曲處能直、密處能疏。他的寫作,有着話本式的傳統面影,骨子裡亦貫通、流淌着先鋒文學的精神血脈。他把傳統資源、方言叙事、現代精神彙聚于一爐,為小說如何講述中國生活創造了新的典範。

金宇澄的《繁花》貌似寫裡巷炊煙,凡常男女,深藏的卻是上海的昔日與今朝、曆史與人文。最無法忽視的是充分展露了上海這座繁華都市的肌理和滋味,因而直接帶來了上海版圖的改寫。該書一出,好評如潮,更是獲獎無數,先後獲得首屆中國好書、中國小說學會小說排行榜榜首、文化中國年度人物大獎小說家獎、“五個一”工程獎、搜狐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施耐庵文學獎、華國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等;2015年又斬獲第9屆茅盾文學獎,由此登上了中國文壇之颠。

E.B. 懷特說,大城市的意義就是: 有誰指望孤獨或者私密,紐約将賜予他這類古怪的獎賞,正因為大度,城市的高牆裡面才容納了衆多這一類人。上海的暧昧隐秘,讓人迷惑,仿佛閉合的拉鍊,看不到這巨大空間的規律和細節,隻有動蕩時代,拉鍊忽然拉開,看一眼《繁花》的内囊,然後它會慢慢合攏。

金宇澄認為: “城市是文學的搖籃和故鄉,它感染了上世紀以來幾代的中國作家。他們一般都是在城裡寫鄉村。希臘文的城市是母親城之意,上海是我的母親城,在不遠的将來,我感覺中國文學同樣會轉向城市書寫,作者會把城市作為故鄉,這也是城市化程序的必然。城市主題同樣是打開文學視野的鑰匙。”

金宇澄說過:“我希望《繁花》帶給讀者的,是小說裡的人生,也是語言的活力,雖我借助了陳舊故事與語言本身,但它們是新的,與其他方式不同。”

說到金宇澄的作品,就不得不想到《收獲》雜志主程式設計永新先生,他說: 《繁花》是2012年中國文學天空劃過的一道閃電。它建立了一座與南方有關、與城市有關的人情世态的博物館。它考驗着我們對文學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正如當時第9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王春林給予作品的評價: 說到上海叙事,自白話小說盛行以來,一直到金宇澄《繁花》橫空出世,大約有4位作家是絕對繞不過去的,按照時間排列,他們分别是韓邦慶、張愛玲、王安憶、金宇澄。

在當代中國城市主流派作家中曾經湧現出“上海派”的王安憶、“武漢派”的池莉、“北京派”的劉心武、“天津派”的蔣子龍、“西安派”的賈平凹等一大批優秀創作大家且各成體系、特色鮮明。

着意繁花惹人醉——相信,金宇澄的《繁花》及其他的作品将會傳承下去; 同時也堅信,他将有超越海派風格的新品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着意繁花惹人醉——讀金宇澄《繁花》

作者:楊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