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作者:熊貓音樂站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1905電影網專稿每年不少人在預判或者複盤春節檔的時候,總能為每部電影找到說辭,唯獨不愛細說“熊出沒”這個系列。如果放在過去幾年,很多人會說,“熊出沒”大電影是春節檔唯一的低幼動畫,題材類型的稀缺性,以及“一帶三”的購票習慣,讓它自然而然就成為了赢家。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但是,今年春節檔不同,動畫賽道上不再《熊出沒·重返地球》一家獨大,還有《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和《小虎墩大英雄》兩部動畫電影。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尤其是“熊出沒”和“喜羊羊”兩個國民度極高的動畫品牌相遇,可謂是看點頗多。

今年是“熊出沒”連續8年露面,而“喜羊羊”則是時隔7年重回大銀幕,依舊選擇春節檔。

目前,《熊出沒·重返地球》票房已經超6億,而《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超過1億,但兩者之間并非隻有票房資料那麼簡單。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事實上,這并不是它們之間的第一次PK,或許更多你不知道的細節,都在這裡。

内容創作

對于很多已經成家立業的90後、95後觀衆而言,“熊出沒”和“喜羊羊”都是他們成長中,非常經典的動畫IP。

《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裡,灰太狼那句,“我一定會回來的”,成為一代人心中的名場面;《熊出沒》系列裡,熊二那句,“熊大,光頭強又來砍樹了”,更成了經典的笑點。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當大家對這兩個作品依舊保持着這種刻闆印象時,它們早就發生了巨大變化。

喜羊羊和灰太狼早已不是敵對關系,而是成為了朋友;熊大熊二和光頭強的關系也發生了改進,是并肩作戰的搭檔。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這些關系變化在兩部動畫電影中格外明顯。

在回歸大銀幕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中,灰太狼和羊村夥伴們一起成為隊友。昔日的青青草原和狼堡在電影裡被弱化,那句“我一定會回來的”最終隻是成了“社畜”狼的鈴聲。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事實上,早在《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劇集動畫創作中,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從2019年問世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羊村守護者》開始,團隊在故事創作方面,不再是簡單的單元劇,而是以劇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與此同時,團隊打破了過往“狼捉羊”的套路,讓狼與羊開始了和平相處,一同對抗敵人的故事。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2021年,團隊以籃球競技為主題,推出劇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勝利》。用導演黃偉明的話來說,這次的創作讓整個團隊都為之興奮。

不僅如此,團隊也找到了重新制作大電影的激情。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那會兒做完每年一部之後,我們覺得要有所突破,是以就停了下來,好好磨一些劇本。”黃偉明和團隊在過去的時間裡,想了不少構思,甚至也寫了不少電影劇本,“我們始終不滿意,就一直沒有去做,直到碰上了籃球競技這個題材,我們覺得可以試一下了。”

于是,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開始了創作。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相比起《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尋找機會”,《熊出沒》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一直沒有缺席。

《熊出沒》中的人物關系變化,早在2017年的大電影《熊出沒·奇幻空間》中就發生了。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如今,《熊出沒·重返地球》作為該系列的第8部大電影,對于團隊而言,在現實創作中必然會遇到瓶頸,但導演林彙達坦言,這個品牌在創作過程中,始終抓住“環保”和“人文”,“這是我們固定不變的初心。”

在過去《熊出沒》系列的動畫電影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了科幻元素。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到了全新的故事中,科幻元素全方位放大,甚至用了“登月第一熊”的設定,既呼應了“嫦娥五号”登月的熱點,也用遠古時代的先進文明,刺激兒童觀衆對航空探索的求知欲,以及對故事背後環境資源的思考。

特效技術

對于很多許久未關注這兩個IP的觀衆而言,再次被它們吸引時,多少會感觸,怎麼人物形象都變了?

尤其是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勝利》中,那些原本呆萌可愛的卡通形象,怎麼這一次變得長胳膊長腿,拟人态更強了呢?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黃偉明告訴我們,這種改變,是為了尊重打籃球的設定,“我就覺得打籃球的他們,頭身比例相對更适合一點。原來手短腳短就很可愛,但抓不到球,像扣籃怎麼搞,就是怎麼去做,這些呈現會有一些難度,是以我們在形象做了一些改變。”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他明白,觀衆一開始看可能會覺得奇怪,但看了電影,進入到緊張賽事中時,這種不适感就會減弱。

這種設定并不是簡單地為了滿足打球動作,創作團隊完全是按照現實中真實的籃球規則去繪制,“當然,我們會運用一些誇張的手法來展示一些動作,讓觀衆有那種真實、身臨其境的感覺,甚至進入到整個比賽中。”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尤其是電影最後那場蓋帽的戲碼,雖然觀衆看到的是三維動畫,但其實背後都是畫師用二維的方式,一幀一幀地畫了二三個月。不得不說,電影最後呈現出的逼真感,除了創作團隊對籃球規則的細究,更離不開對這些角色形象的改變。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而《熊出沒·重返地球》在制作層面,同樣令人眼前一亮。

很多人過去對《熊出沒》近乎flash的動畫效果認知,如今,《熊出沒》交出的答卷則是越來越“真”。這種真實離不開團隊近幾年對于動畫技術的鑽研。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尤其是這部主打科幻題材的影片,全片特效鏡頭達到1500人,占據了80%,角色和場景的數量也分别達到了300個以上。

林彙達導演回憶道,“在技術上我們突破了許多難點。最複雜的一場戲是中間阿布回憶貓族起源的鏡頭,雖然是短短十幾個鏡頭,卻展示了整個萊爾特族的興衰過程,包含萊爾特族城市的繁華萬千的光景,衰敗後觸人心魄的城市垃圾山,逼真的龍卷風,海嘯,岩漿噴發地球毀滅,成千上萬的士兵飛船大戰,光是垃圾城市的場景,粒子數量就有290億個,我們制作了73億個模型,多邊形面數達125610億面,單幀渲染時長20個小時一幀,不論全片,光是這十幾個鏡頭前後就花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制作。”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這種技術難度,并不是第一次在《熊出沒》系列電影中呈現,在此前的《熊出沒·狂野大陸》中,就曾制作了387個角色,動物毛發量最多的角色達到了上千萬根。

“熊出沒”系列的總導演就曾驕傲地說,“特效對于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很顯然,在動畫電影越來越被觀衆重視的當下,每個廠牌也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術,再配上獨特的故事,帶觀衆進入新的奇幻空間。

票房數字

兩大國民品牌相遇,票房資料自然是觀衆最為關注的内容之一。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在《熊出沒》問世之前,《喜羊羊與灰太狼》可謂是一家獨大。

2009年,第一部“喜羊羊”大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上映後,總票房達到1億,成為了中國第一部票房破億的動畫電影,可謂風光無限。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當時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電影主打“十二生肖”概念,迎合當年的生肖話題,到了2012年,《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達到了該系列的最高票房1.67億。

不僅如此,該系列還在2012年和2013年暑期檔的時候,推出以灰太狼為主角的動畫+真人的大電影《我愛灰太狼》系列,隻是可惜的是,該系列不管是口碑,還是票房,都不如春節檔的系列動畫。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同樣是2012年,劇集動畫《熊出沒》橫空出世,一經播出,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

在經過了兩年的打磨,《熊出沒》推出了首部大電影《熊出沒之奪寶熊兵》,直接和《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在春節檔來了正面PK。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最終,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熊出沒”都絕對優勢壓倒了“喜羊羊”。

次年,“喜羊羊之父”黃偉明回歸執導大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即便借着羊年生肖的優勢,依舊抵不過勢頭兇猛的《熊出沒》系列。

而“熊出沒”當年推出的作品,正是現在都令不少“熊粉”驕傲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該片口碑從當初的7.5分,一路上漲,至如今的7.9分,就連不少“熊粉”都在評論區坦言,這部影片是《熊出沒》的天花闆。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從2016年開始,春節檔市場上就以“熊出沒”一家獨大,票房更是一路高歌,猛漲至2019年《熊出沒·原始時代》的7.17億。而今年的《熊出沒·重返地球》更是被外界預測有機會超過8億的成績。

票房永遠是可以被打破的數字,大家為此所努力的行為,同樣值得關注。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和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合作,成為其聯合推廣;《熊出沒·重返地球》則和中國航天博物館互動,帶小朋友探索宇宙的奧秘。

“熊出沒”PK“喜羊羊”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一邊籃球競技,一邊宇宙探索,兩部動畫電影的合力,讓喜歡動畫的觀衆有了更多選擇。當它們被放在一起時,自然免不了被比較,但我們更期待這種比較下,它們“下一部”的進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