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春的幸福

作者:亮網
早春的幸福

這天離過年還有三天,我起了個大早,和母親一同去家附近的農貿市場。我們和每一個來這兒的人一樣,準備采購過年所需的物資。

今年的采買格外不一樣,母親說要準備夠十二道菜,一是新的一年一月一道菜,也算是慶賀我成功考上研究所學生;二是外公外婆從老家來深過年,有家中團聚之喜,兩位老人今年也已邁入朝枚之年,有南山壽康之喜。

我們從正中間進入,内外是兩個世界。深圳早春的寒涼早已烘托好了充足的年味,一路上盡管日頭穿過層雲灑在遠處的山巒,但山鞍上的雲還暧昧着,像極了我早上賴床時不願意掀開的被子。其實這個肉菜市場并不存在門的概念,但是當我從外面拖車而入時,我便知道,春江水暖與眼前這份襲人的熱鬧都是悄然的早春。

因為處在正中間的位置,形形色色的人從東西南北四個甬道朝這裡交會,有還戴着機車頭盔的,有摘下一隻手套拿在手上的,在外讀書的我本來算是熟悉如此的場面,如今站在一個攤位的旁邊看着四周,不禁覺得有些生疏了。

去年因為疫情,我在家上了小半年的網課,“教學樓-宿舍”的兩點一線變成了“家-市場”的兩點一線,從早春時節開始,眼看着諸如蠶豆、豌豆苗這類時令的冬菜逐漸落幕,到盛夏裡無籽西瓜穩穩地壓在小拖車的底部讓我汗流浃背,我從其間逐漸熟悉起了這個農貿市場,熟悉這兒的菜價,知道若要買春筍應該去哪個檔口,路過東邊那個豆腐店的時候老闆娘見着我一定會說一句“來買菜啊”……在不知不覺間,這個菜市場已經留存了我的一段生活和時光。在外讀書又餓又累的時候便想念在家裡戴着圍裙左鍋右鏟的日子。那會在家備考,到了晚上餓了就去冰箱偷點剩菜,用一口小鍋囫囵熱點來吃。

做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哪怕是剩菜也會帶來幸福感。這是外婆和母親言傳身教的事情。如今不論在哪,去超市或者菜市場哪怕不買菜也會看看價格、看看菜新不新鮮,這好像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因為我從心底裡覺得,這是制造幸福的開始。

我從小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在我小時候,兩位老人為了給家裡節省些錢,會抱着我去往離家很遠的批發市場,去買能便宜個幾毛錢的蔬菜。那時隻有個模糊的印象,但也算是從小對于菜市場有着别樣的感情。如今我們已經不再需要走很遠去到農批市場,各處都開滿了便民的超市和市場,價格更是親民。兩位老人操勞了一生,前後操持,為兒女們付出了太多。他們從老家過來,今年的年夜飯自然是格外多彩。

在蔬菜區等母親挑選的時候,随日頭吹落的風明亮而柔軟。我一擡頭,看見一個小女孩提着一袋瓜子站在一個老人的身側,應該是她的奶奶或者外婆。她時而偏着腦袋看老人選菜,時而打開手裡的袋子朝裡望去。末了,她像是累了,便靠在了老人的背上,我拿起相機拍下了這一幕。回家之後我看着相機裡這張照片,心下安然而明朗。

那年早些的時候,元旦未至,但人們已然早早地準備起過年的事宜。那座英雄城市,那間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菜市場,人們由南而北穿梭,自東而西相逢、議價、歡笑。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它可以是任何一個城市的任何一處。人們訂票,采買年貨,往家打的電話也多了起來。團圓,這兩個字在年關之時便懸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口。但是那一年的春節,團圓卻成為了這座城與那座城的遙遙相望。時過境遷,每一個城市的菜市場裡,人們又如常交織錯落、密密縫縫。我們的生活本就如此,時歡時喜、亦嗔亦癡,離别為了重逢,而我們也正在如此。

這是因為有人為我們選擇了駐守在河道的彎曲處,當大河奔湧向前,星河與煙火相擁,我們慶賀團圓,祝願着歲歲年年的幸福。

同題問答

2022年的新春願望是什麼?

答:學習進步!有腹肌!早日突破自己!

如果能遠行,2022年最想去哪裡?跟誰去?

答:去川西。和喜歡的人,朋友家人都可以。

■文/圖:賴勁昊

■整理:新快報記者 林鋼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