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早春的幸福

作者:亮网
早春的幸福

这天离过年还有三天,我起了个大早,和母亲一同去家附近的农贸市场。我们和每一个来这儿的人一样,准备采购过年所需的物资。

今年的采买格外不一样,母亲说要准备够十二道菜,一是新的一年一月一道菜,也算是庆贺我成功考上研究生;二是外公外婆从老家来深过年,有家中团聚之喜,两位老人今年也已迈入朝枚之年,有南山寿康之喜。

我们从正中间进入,内外是两个世界。深圳早春的寒凉早已烘托好了充足的年味,一路上尽管日头穿过层云洒在远处的山峦,但山鞍上的云还暧昧着,像极了我早上赖床时不愿意掀开的被子。其实这个肉菜市场并不存在门的概念,但是当我从外面拖车而入时,我便知道,春江水暖与眼前这份袭人的热闹都是悄然的早春。

因为处在正中间的位置,形形色色的人从东西南北四个甬道朝这里交会,有还戴着摩托车头盔的,有摘下一只手套拿在手上的,在外读书的我本来算是熟悉如此的场面,如今站在一个摊位的旁边看着四周,不禁觉得有些生疏了。

去年因为疫情,我在家上了小半年的网课,“教学楼-宿舍”的两点一线变成了“家-市场”的两点一线,从早春时节开始,眼看着诸如蚕豆、豌豆苗这类时令的冬菜逐渐落幕,到盛夏里无籽西瓜稳稳地压在小拖车的底部让我汗流浃背,我从其间逐渐熟悉起了这个农贸市场,熟悉这儿的菜价,知道若要买春笋应该去哪个档口,路过东边那个豆腐店的时候老板娘见着我一定会说一句“来买菜啊”……在不知不觉间,这个菜市场已经留存了我的一段生活和时光。在外读书又饿又累的时候便想念在家里戴着围裙左锅右铲的日子。那会在家备考,到了晚上饿了就去冰箱偷点剩菜,用一口小锅囫囵热点来吃。

做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哪怕是剩菜也会带来幸福感。这是外婆和母亲言传身教的事情。如今不论在哪,去超市或者菜市场哪怕不买菜也会看看价格、看看菜新不新鲜,这好像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因为我从心底里觉得,这是制造幸福的开始。

我从小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在我小时候,两位老人为了给家里节省些钱,会抱着我去往离家很远的批发市场,去买能便宜个几毛钱的蔬菜。那时只有个模糊的印象,但也算是从小对于菜市场有着别样的感情。如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走很远去到农批市场,各处都开满了便民的超市和市场,价格更是亲民。两位老人操劳了一生,前后操持,为儿女们付出了太多。他们从老家过来,今年的年夜饭自然是格外多彩。

在蔬菜区等母亲挑选的时候,随日头吹落的风明亮而柔软。我一抬头,看见一个小女孩提着一袋瓜子站在一个老人的身侧,应该是她的奶奶或者外婆。她时而偏着脑袋看老人选菜,时而打开手里的袋子朝里望去。末了,她像是累了,便靠在了老人的背上,我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回家之后我看着相机里这张照片,心下安然而明朗。

那年早些的时候,元旦未至,但人们已然早早地准备起过年的事宜。那座英雄城市,那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菜市场,人们由南而北穿梭,自东而西相逢、议价、欢笑。它太普通了,普通到它可以是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一处。人们订票,采买年货,往家打的电话也多了起来。团圆,这两个字在年关之时便悬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口。但是那一年的春节,团圆却成为了这座城与那座城的遥遥相望。时过境迁,每一个城市的菜市场里,人们又如常交织错落、密密缝缝。我们的生活本就如此,时欢时喜、亦嗔亦痴,离别为了重逢,而我们也正在如此。

这是因为有人为我们选择了驻守在河道的弯曲处,当大河奔涌向前,星河与烟火相拥,我们庆贺团圆,祝愿着岁岁年年的幸福。

同题问答

2022年的新春愿望是什么?

答:学习进步!有腹肌!早日突破自己!

如果能远行,2022年最想去哪里?跟谁去?

答:去川西。和喜欢的人,朋友家人都可以。

■文/图:赖劲昊

■整理: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