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昨天落幕,最終中國選手谷愛淩以總成績188.25分獲得冠軍,法國選手泰絲·勒德僅以0.75分之差獲得銀牌。賽後,泰絲·勒德掩面而泣,看到這一場景後,谷愛淩和銅牌得主格雷莫德一同上前,友好地擁抱并安慰着泰絲·勒德,這成為現場最溫暖的一幕。體育無國界,“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朋友”的情況,在運動員之間可以說是一種常态,最為國内公衆熟知的“中國乒乓球隊與福原愛”的故事,雖然他們在賽場上代表了不同的國家,但他們并未因彼此在賽場上是對手便抛棄友誼。事實上,作為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項目的世界級高手,谷愛淩與泰絲·勒德等選手互相之間都非常熟悉,在世界各大比賽上也經常“一較高下”。奧林匹克運動正是因為有了運動員之間的競争、角逐與惺惺相惜,才更加精彩。比賽在為觀衆帶來刺激的觀賽體驗外,對手之間還能互相激發潛能。谷愛淩賽後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看完泰絲·勒德的動作,也促使我想去嘗試另一個方向的1620。”筆者以為,不經意間的一個暖心擁抱,彰顯了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

“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并展現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争的奧林匹克精神。”衆所周知,這句話出自《奧林匹克憲章》中“奧林匹克主義的原則”的條款,這句話也被稱為現代奧林匹克精神。奧運會是體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級運動盛會,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誼和團結。自從兩千多年前,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一種健康向上的體育競技在神聖的奧林匹克興起,它就成為古代希臘人奉獻給人類的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财富。毋庸置疑,奧林匹克精神中的倫理價值是對人的潛能與自由創造、人類的文明與優良秩序的最大尊重與倡導,是對人類一切優良道德價值與倫理規範的繼承與發揚。它引導人們追求一種最為優化的生存與發展的倫理觀念,這種倫理觀念是人類與環境協調共處、個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保證。今天,奧林匹克運動的内涵已經遠遠超出體育競技的範疇,它已經成為全人類的文化盛會和文明遺産,它的豐富内涵和它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
不經意間的一個暖心擁抱,彰顯了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決賽中,沒能拿到金牌,泰絲·勒德心中難免遺憾,谷愛淩看到此情此景感同身受,給對方一個擁抱,這也是一個成熟運動員應該有的胸懷。正如她所言,這個擁抱是安慰也是感謝,更有彼此欣賞的惺惺相惜。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選手之間互相比拼,又良性競争,進而呈現更高水準的表演。這種比拼,雖然會有勝負輸赢,但并非一定是劍拔弩張、互相為敵的。在對手奉獻精彩表現時送上掌聲,在他們失利時送上安慰,在競争與角逐中享受比賽,這才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魅力所在。不出所料,“谷愛淩賽後擁抱安慰泰絲·勒德”的場景在社交媒體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不少網友認為,雖然看起來隻是一個很平常的安慰動作,但正是這樣不經意間的暖心行為,才展現了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其所傳達出來的了解、友誼和團結等理念,正是奧林匹克的應有之義。
今天,奧林匹克已經成為全人類的一種共同的願望、一種共同的期待,一種共同的祝願。它随着時間的流逝不斷豐富,不斷增添新的内涵,成為人類不斷創新、不斷增長的寶貴精神文化遺産。尊重規則、尊重對手、尊重友誼,已成為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組成。值得相信,在北京冬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歡聚一堂,齊聚在五環旗下,一定還會演繹出更多“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偉大故事。而以谷愛淩、蘇翊鳴等為代表的中國年輕人,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将個人的奮鬥和祖國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必将向世人展現出中國青年所具備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