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随着故事的慢慢推進,《人世間》的劇情也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生活了,至少跟我的生活很接近。
尤其是那年春節過年的時候,彈幕裡很多人都在說周秉義和周蓉回家啥都不幹,把鄭娟和周秉義累得半死不活,完全就是我現在的生活——
因為我和老二都有一份工作,把家安在了别處,是以也就不存在了“兒大分家”這一說,我還強一點,因為工作就在本地,隔三岔五還能回老家看看,老二遠在外省,回家一次實在是不容易,是以基本上隻有老小在家。
兩年前,經過老小的努力,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之後,我回老家的時間也就更少了,不為别的,隻是因為不習慣。
以前回家的時候,我還能做做家務,可是等到房子翻新之後,我就連做打掃衛生,也要滿屋裡找笤帚,至于做飯啥的,也就更難了,說句打臉的話,我連家裡的菜放在哪兒都要問爸媽。時間長了之後,父母也就不指望我了。
于是,每次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就跟客人一樣,看着老小兩口子裡外忙活。
當然,最讓我感到紮心的還是周志剛帶着孩子拜年那一節,明明周秉昆是為這個家付出最多的孩子,可是大家都隻看到了周秉義和周蓉的光鮮亮麗,卻忽略了周秉昆,活活地在周秉昆的心上紮了一刀。
在昨晚更新的劇情裡,這沖突爆發了,因為周秉義對他爸發過一次脾氣,傷了老爺子的心,外加周秉昆也一直過不去内心的那個坎,是以面對周秉義的時候,周秉昆也沒有好聲氣。

電視劇《人世間》截圖
很多人都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周秉義應該跟郝冬梅離婚,原因有二——
一是郝今龍一家太沒有人情味,明明是親家,但是兩家之間的關系還不如陌生人,白白讓自己的父母受了很多委屈。
其二是郝冬梅沒法生育,他還好勉為其難地跟郝冬梅在一起,白白委屈了自己,還會讓周家“斷了香火”,雖然周秉昆有了親兒子,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多一些孫子的。
對于這兩點,我并不是太贊同,首先郝今龍一家雖然沒多少人情味,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郝今龍的确是個好上司,作為政治人物,他本就應該珍惜自己的羽毛。
至于其二,我們不否認,當初是周秉義犧牲了自己的前程來守護自己和郝冬梅的愛情,但是我想,作為現代人,還要拿能否生育這件事來說事,多少有些落伍了。
換言之,就算郝冬梅不能生育,也會有很多人願意娶她,硬要說周秉義和郝冬梅誰配不上誰,怎麼看都有雞蛋裡挑骨頭的嫌疑。
不過這也不難了解,畢竟立場不同,選擇不同。
大年三十那天,周媽媽說到郝冬梅,說郝冬梅要是光子片的就好了,周志剛忍不住說了兩句,為了不刺激媽媽,周秉義怼了父親兩句。
本來這件事說開也就沒事了,偏偏初一的時候,周秉義在家沒待多長時間,初二的時候,他陪着郝冬梅陪着郝今龍他們,初三的時候,接二連三有人找郝今龍“彙報工作”,一直等到客人走了之後,周秉義才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
剛出大院門口,就遇上周秉昆他們前來拜訪曲秀珍,被門衛給攔住了。
因為周秉義開口說話,大家才得以進去,對于周秉義的能量與能力,大家贊不絕口,隻有周秉昆例外。
(小人之心地說,此時的周秉昆,多少有些自卑的嫌疑。)
周秉義将周秉昆叫去了一邊,詢問父母的情況。哥倆還沒說上兩句話,周秉昆提醒周秉義回去之後可能面臨要孩子的問題,周秉義并未答應。
也不知道周秉昆是哪根筋不對了,開口就諷刺哥哥在意的是省長女婿這個身份,氣得周秉義一腳踹翻了他。
雖然一直很喜歡周秉昆,但是在這件事上,真不怪周秉義生氣,當初周秉義能夠了解他的選擇,現在他卻這樣說自己的哥哥,卻忘了整件事裡,周秉義其實也挺難的。
回家之後,周秉義跟父親有了第二次推心置腹的談話(第一次是為了周秉昆跟周娟的事情),周秉義先說了孩子的事情,把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
有人說,周秉義這樣的做法太絕情,但是個人覺得,周秉義這樣做才是最負責任的——
如果周志剛知道郝冬梅不能生育,雖然他未必會逼着兒子離婚,但是無疑會在家裡埋下一個炸彈,搞不好哪天就崩了。進一步說,如果周志剛真要兒子離婚,勢必會将郝冬梅推到火坑裡。
周秉義這樣做,雖然會讓父親傷心,但兩相權衡取其輕,此時的周家已經有了馮玥這個外孫女,鄭娟也已經懷孕了,周志剛倒也不至于特别絕望。
周志剛告訴周秉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有些怕周秉義了。
話音剛落,周秉義緊張壞了,他無論如何都沒想,自己的那句話會對父親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忙不疊地告訴父親,在自己心裡,父親永遠是最大的,自己始終是長不大的孩子。
因為周志剛說周秉義是自己最器重的孩子,很多人都在抱怨是老爺子對周秉昆不公平,在我個人看來,事情未必是這樣,周家的三個孩子當中,周秉義是最受器重,周蓉是最受寵愛,而周秉昆卻是父母最親近的。
最親近與最器重之間,其實并不沖突,因為器重這東西看的是能力,親近這東西看的卻是感情。
隻是年輕的時候,我們并不懂這些,總在埋怨着父母不公平,隻有等到我們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明白這些道理,可是到了那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周志剛給周秉義說了自己的經曆,因為他當年的随手一擋讓猝不及防的爺爺差點跌倒,從那之後,父親覺得他長大了,讓他成了家裡的主事人。
其實,這樣的經曆我也曾有過,在我十八歲那年,和父親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父親随手遞給我一支煙,我開始明白,那時候父親已經把我當成了跟他對等的存在了。
一番交流下來,爺兒倆誤會盡消,雖然沒有孩子那件事始終是個遺憾,但是爺兒倆能夠把話說開,遠比把一切憋在心裡好。
不知怎的,在我的直覺裡,周志剛應該已經猜到了郝冬梅不能生育這件事了,隻是他沒拆穿而已。
就在爺兒倆說得正來勁的時候,周秉昆回來了,看到哥哥和父親在喝酒,而且相談甚歡,再加上周志剛讓他先進屋,他心裡很不舒坦,轉身就出去了,等到鄭娟回來之後,他又開始陰陽怪氣。
周秉義出來勸鄭娟進屋,他踹了周秉義一腳,把早上的那一腳給還了回去,哥倆再次打在了一起,周志剛出來之後,順手給了周秉昆一拳。
其實,這事也不能全怪周志剛,畢竟晚上這事的确是周秉昆挑起來的,早上的事情,周志剛并不知道。
因為這事,周志剛和小兒子也有了隔閡。
後來,周志剛離家的時候,他和周秉昆也談了一次,不過跟當初和周秉義的談話不一樣,爺兒倆的對話,雖然也是推心置腹,卻是劍拔弩張的那種。
很多人都在責怪周志剛太過殘忍,明明周秉昆沒考上大學是家裡的負擔太大,要照顧昏迷的母親,還有照顧兩個孩子,但是周志剛卻說這些都是大家給他找的台階,就算要他去考,他也考不上。
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爺兒倆的對話,我們會發現,這些年周秉昆為這個家付出最多不假,但是轉念想想在外面的周秉義和周蓉真的那麼輕松嗎?
而且,雖然周秉昆名義上是國中生,事實上卻隻有國小學曆。
隻是因為他們不是主角,沒有把他們的全部經曆展現出來罷了。
而且,自從那次“拜年事件”發生後,周秉昆的心态的确也有一些問題,如果不及時點醒他,他隻會繼續陷在這樣的認知裡,永遠都出不來。
到了那時候,周秉昆的這一輩子就真的毀了。
忽地想起了母親說過的一句話——隻有至親之人才會當面指出你的問題,一點餘地都不給你留。其他人就算想要說你什麼,多少也會留一些餘地。
(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