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愛淩的媽,當真是“中國初代VC”

谷愛淩的媽,當真是“中國初代VC”

文丨曹玮钰

來源丨投中網

短短幾日,18歲的谷愛淩成了世界頂流。

她的優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在國内掀起了一波超級偶像的浪潮,也實作了商業價值的爆發。有人算過一筆賬,2021至今谷愛淩簽約20個品牌,按照單個代言200萬美元估算,過去一年谷愛淩光代言收入就已超過4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币超過2億元。

這還隻是冬奧會之前。不難預見,比賽結束之後這一數字還将陡峭增長,難以估量。

巨大而全面的成功,也将大家熱切的目光引到了她的家庭。這時大家驚覺,谷愛淩的母親谷燕竟也不是平凡角色。相關報道指向一點,谷燕大概是中國最早一批風險投資人,按照時間,基本和“風投女王”徐新、IDG熊曉鴿同一時期入行,當真算是上中國初代VC。

LinkedIn顯示,目前谷燕還在擔任Fusion Investment 在中國的私人投資者和專家,但約在2000年之後,谷燕似乎開始淡出投資市場,VC/PE市場幾乎沒有公開可查的相關案例。

有人開始用谷媽的職業來看谷愛淩,說谷燕最成功的投資其實是谷愛淩。

怎麼說呢?是也不是。

谷愛淩的媽,當真是“中國初代VC”

谷愛淩與母親谷燕合影,圖源谷愛淩微網誌

王者段位,“中國初代VC”

如果按照當下的投資人職業标準來看,當年的谷女士也是妥妥的“王者段位”,職業起點非常高。

先看教育背景。谷燕女士大學就讀于北京大學,之後赴美留學,先後在奧本大學讀了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在洛克菲勒大學讀了分子遺傳學,之後又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攻讀MBA。

國内Top2大學+美國老牌名校碩士+藤校MBA,基本屬于風險投資人“頂配”教育背景,也難怪MBA畢業之際就拿了12家金融機構的offer。補充一點,如果放在生物醫療爆發的當下,生物專業背景也是很大加分項,屬于VC/PE會重金去搶的那種複合人才。

再來,谷愛女士入行風險投資行業很早,大約在1993年,和“風投女王”徐新時間相當。若從時間來看,說中國初代VC也不為過。

1993年,谷燕女士供職于華爾街的雷曼兄弟,開展公司上市、合并和接待等工作。過往戰績也很剽悍,供職雷曼之際,谷燕曾為中國成功運作了一筆2億美元的貸款,開創了中國金融界在美國華爾街成功的進行商業貸款的先例;在銀行家投資公司,她成功進行了一筆高達13億美元的交易,《華爾街日報》曾對此做特别報道,稱她為“能晃動地球的金融專家之一”。

1994年,谷燕開始涉足中國市場的風險投資。先與美國風投專家埃文斯費瑞克合作創辦美國科技投資公司,開始在國内開展高科技産業項目投資。1997年,總投資800萬美元的北京東方偉博國際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谷燕擔任董事長,這也是中國首家引進美國風險投資機制的資訊技術企業。

翻看谷燕為數不多的報道,還是可以觀察到一些優秀投資人的特質和堪稱前沿的理念。

一是“攢局能力”,這一能力幾乎是當代投資人的核心競争力之一。比如創辦美國科技投資公司,向風險資本尚屬空白的中國市場做投資,這是由谷燕向美國風投家牽頭提議的。之後谷燕又動員了一批留美人才回國,共事團隊包括微軟前技術專家和國際資訊技術專家等。

先進的動作背後,一定有更先進的理念支撐,谷燕當年的一些理念放在今日仍然通用。

比如對“人”的倚重。當年采通路及在中國搞風投最難的事情,谷燕的回答是人,她說風險投資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要有科技知識、管理能力和金融運作經驗,當年在北京招聘員工,一千人才挑出一個。

當時的中國的風投市場尚無明确、開化的職業和概念,招人難幾乎是注定的。如今行業打開、門檻降低,談“人”似乎老套,但人的标準依然是投資行業的關鍵要素。

再來,谷燕擁有前沿的國際視角,承認知識和科技的價值,這都讓她看得更遠。比如早在97年的報道當中,谷燕就曾提到一個癌症新藥的投資案例,7年沒有利潤,但股票還在漲,原因是這種藥一旦進入市場,每年将擁有十幾億利潤。

這樣的資産持有心态放在當下仍是一個市場教育的過程。

她還深入研究矽谷,從不同地區的市場洞察到機會和價值。從一開始,她已經注意到美國資本充裕但缺好項目,中國市場正值經濟迅速增長,但缺乏資金和技術,牽頭成立美國科技投資公司的初衷就是将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結合,試着創造中國的“矽谷”。

公開資料到這戛然而止。大膽猜測,如果谷燕女士堅持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中國VC投資人名冊,大機率會有她重要一席。

精英教育的“天花闆”

有觀點認為,谷燕最成功的一筆投資其實是谷愛淩,畢竟谷愛淩的商業價值正在驚人爆發。

但說實話,我不大苟同這種說法,生意是生意,親情是親情。但我們可以從谷燕對谷愛淩的培養中,汲取一些投資思維的可取之處。

比如最優化的資源配置。得益于中國和美國雙重血統,谷愛淩在滑雪運動更先進的美國接受訓練,在教育教育訓練更完備的國内(更準确說是北京海澱黃莊)刷題補課,在國家儲備冰雪人才出台政策、中國體育偶像斷層之際果斷回國報道。

或許出于吃不到葡萄的心态,有人诟病這有“投機”色彩。但谷愛淩确實是以得到了先進的滑雪訓練,實作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掌聲和商業價值,無可厚非。

不止如此,谷愛淩還紮紮實實完成學業并斯坦福高分錄取。難怪網友評論,谷燕才是“海澱媽媽的天花闆”。我們雖在采訪中幾乎看不到“雞娃”迹象,但谷媽媽一句“中國十天課,頂在美國一年”早已點透現實。

再來是求勝心态和穩定情緒的平衡,這一特質放在商業世界和日常生活同樣适用。

谷燕的求勝心态早有鋒芒。她在斯坦福MBA畢業之後拿到12個offer,一場面試時她曾對總裁說,“不要因為中國現在經濟狀況好、因為我是中國人而聘用我,首先我是一名優秀的銀行家,我要到最好的紐約辦公室工作”。

從事競技運動的谷愛淩更是如此,還時不時上演“女王行為”。不久前,一位冬季運動分析部落客釋出了一段“谷愛淩冬奧預測”的視訊,初衷是希望大家降低對谷愛淩的期待值,不要以“三金”來要求谷愛淩。這個“保護性”預測被谷愛淩本人看到,她評論,“你為什麼對我沒有信心”,并配上笑哭不得的表情。

過度求勝之心容易讓人失衡,在内卷的環境尤其如此。在谷愛淩的紀錄片中,谷燕永遠是個情緒穩定的媽媽。谷愛淩發燒、受傷,狀況頻出的時候,她都非常冷靜沉着應對。

最後一點,為什麼我不同意用投資視角看谷愛淩的培養,因為一個小插曲,展露了這個“超人”媽媽的親情、弱點和人味。

2月8日,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賽來到第三輪,谷愛淩想嘗試一個從沒試過的高難度動作。賽前她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勸她不要冒險,做個安全動作就可以,但谷愛淩沒有聽媽媽的話,決定挑戰自己,最終完美奪金。

假設用投資視角來看,最決定性的一跳按理可以去博最頂級的回報,這是上限最高的選擇。但在最後一條的選擇上,谷愛淩的母親給出的建議是保守的,這種“保守”是來自親情、經驗、政策等多層複雜因素影響下的結果。但谷愛淩選擇的是更高難度的技術動作,“更難”也是她經過選擇的結果,背後的驅動因素是“勇氣”,但勇氣背後呢?

我們可以認為有擔當、技術自信這些因素的支援,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自由,是母親、教練、團隊在培養過程中給予的自由意志,這一點,才是令一位頂尖人才擷取當下一次頂級成功的最不可或缺、無可取代的要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