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太平禦覽》中有言: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

大陸古代十分重視殉葬儀式,越是地位尊貴的人入葬的排場越大,不同地方也衍生出了特殊的殉葬方式。在大陸江西省某處,人們發現了大量懸棺。專家為求“懸棺之謎”,不惜花40萬重金尋求答案,後來還是一老農給出了破解之道。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孔子曰:“苟亡矣,則斂手足形還葬,懸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大陸自古就十分講究人去世後的安葬事宜,而江西省鷹潭市的龍虎山,這裡也一直被認為是道教的發源地,這裡山清水秀,崇山峻嶺,常年籠罩着一股神秘的氣息。在龍虎山上,最特殊的就是懸崖峭壁之間依稀可見的懸棺群。

龍虎山與其他處的山十分不同,此處山崖陡峭,絕壁上更是光滑無比,人幾乎無可攀登。山頂高聳入雲,山下即是湍急的河水,地理位置如此險惡,本應該人迹罕至,但事實卻并非如此,這裡有數量衆多的懸棺群。這些懸棺規律地分布在龍虎山山崖上的洞穴内,到底是誰把如此厚重的棺木放置洞穴中,而這地方埋葬的人又有着何樣的身份呢?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為了打開這千古謎團,龍虎山的專家們多次出發,曆經數十年研究此處懸疑,所謂的懸棺實際上就是崖葬,這是一些少數民族特有的喪葬方式。制作工藝極其複雜,耗時也十分長久,通常在墓主人生前的時候就開始準備了。實際上在大陸南方其他地區也有懸棺群,隻不過龍虎山上的這處卻十分特殊。因為整個崖壁十分濕滑,很難攀登,成千上百的懸棺分布于此,腳下是湍急的河水,碧水蕩漾,深不可測。從遠處看過去,場面浩大,十分壯觀。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1978年,江蘇省專門派出了考古專家就龍虎山的懸棺展開調查。因為地理位置險峻,專家們無法攀登,便邀請了幾位當地頗有經驗的藥農幫助探查。專家挑選的藥農,經常在懸崖間攀爬采藥,對當地地形已經十分熟悉。這些藥農靈活地在岩壁之間穿梭,速度之快,讓見者無不為之歎服。藥農攀爬到岩壁之下,在其中的一個岩洞中帶出來一些随葬物品,多是生活中常見的壇子、罐子和一些破碎的瓦片。這些東西被帶出來以後,專家們十分重視,立即送去鑒定部門進行鑒定。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根據藥農們帶出來的文物,專家們判斷,這個岩洞距今已經有近3000年曆史了,處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這一帶生活着百越人,百越人傍水而居,水性多數很好。随之專家們也有更深的疑問,到底這些百越人是如何在生産力極其不發達的年代,把近千斤的棺木放置到如此高的懸崖峭壁上的?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專家們多次探索,但都沒有比較統一的答案,實驗做了一個又一個,也推翻了一個又一個,但是依然沒有什麼眉目,後來在1997年,龍虎山的旅遊團還專門拿出30萬人民币作為懸賞,向社會廣泛探求破解之法。人們也一時之間因為如此高的賞金紛紛建言獻策,有說是地質變遷,有說是利用河水水位上升,還有的說是以土堆砌建成階梯,将棺木拉上懸崖後再拆除土堆,但沒有一種說法完全符合事實,後來旅遊團甚至把獎金提升到了40萬,也依然探求無果。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專家們在龍虎山附近多次探查,想看看當地人有沒有對此有比較明确說法的。專家成員在一次探查中,從一位老農那裡獲得了一點啟示,老農表示自己家世世代代都在龍虎山附近居住,他曾聽說以前應該是有一種機械裝置,這種裝置類似于我們現代的“定滑輪”,也就是簡易的吊裝法。先在崖頂安放一個巨大的定滑輪,然後再用繩子把棺椁拉至安放的洞口中。人們在棺椁旁邊靜待,到達洞口時,合力把懸棺放入洞口中。根據老人的提示,專家們也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後來實驗還真獲得了成功,在業界引起了不少轟動。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質疑,通過現場來看,雖然岩壁上的懸棺很多,但在山頂上人們卻沒有找到古人們在固定滑輪時所留下的任何蛛絲馬迹。即使風吹雨打,時過境遷,痕迹被抹去,但如此浩大的工程也非一朝一夕,應該總能留下一些痕迹吧,不會消失得如此幹幹淨淨,難不成古人還有更進階的技術來做這項工程?

專家為求古代“懸棺之謎”,花40萬尋求答案,老農給出一破解之道

在2013年,懸賞金額甚至突破了100萬。雖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是依然沒有有效的解決良策,也就是說懸棺之迷一直未曾解開過。面對大陸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曆史,我們也有很多謎沒有解開,這就需要我們在未來的時日裡慢慢探索,努力尋求答案了。

參考文獻:《太平禦覽》

《孔子家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