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售價107萬起步的奔馳EQS,憑啥值這個價?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是因為風阻0.2的“弓形車身”?

“三道杠”流星雨大燈和螺旋式尾燈?

還是因為1.41米的超大曲面屏?

其實全新EQS對梅賽德斯奔馳這家公司的意義,遠不止一輛車。那今天我就來談談:奔馳EQS,有啥競争力?

我是小丹尼,談車說科技。

先說第一點:

奔馳EQS意義,不隻一輛電動車,

還代表這家具有136年曆史的汽車發明者“全面電動”轉型的決心。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去年7月22日,梅賽德斯奔馳釋出了特别重要的“全面電動”轉型戰略。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核心就一點:奔馳将從EV-First加速成為EV only,也就是“電動為先”加速到“全面電動”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差別,就像你的家訓從“老婆優先”,變為“世界隻有老婆你”。

之前我看蔚來李斌說,新造車門檻已經提高到400億。湊巧的是,奔馳也要在2022-2030投入400億在電動車上,不過機關是歐元,确實是決心十足啊。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值得注意的是,奔馳在這個全面電動化轉型的視訊裡,展示了7輛電動車。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其中兩輛是穿着花衣服、分别是當時還沒有釋出的EQE,以及SUV版的EQS。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排在最前面、比C位還要顯眼的是:百萬級電動轎車EQS。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就好像你軍訓會演時舉着旗子走在最前列的“排頭兵”,這回你知道EQS對梅賽德斯奔馳“全面電動”轉型的重大意義了吧。

接着說第二點:

EQS有啥亮點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百萬電動車EQS,靠什麼撐起自己“排頭兵”的位置呢?我詳細講兩大亮點:

弓形車身

MBUX

先說奔馳首先使用的“弓形車身”,雖然大家對這個外形是否好看有些争議,但不可否認的是:EQS作為奔馳目前最重要的純電動車,做出自己設計的獨特風格,辨識度很高,而且弓形車身結合“無縫”的車身設計美學,考慮的不僅是美觀,更是有其兩大功能性考慮的:

将駕駛艙前置,車内乘坐空間更充裕。

EQS屬于奔馳電動車領域的S級,之前的奔馳S級都是坐起來爽,但這次是EQS讓駕駛員和乘客都很爽。

減少空氣阻力。

你肯定聽說過EQS的風阻系數0.2,是目前全球量産車風阻系數排名當之無愧的第一,領先之後的蔚來ET 7、特斯拉Model S Plaid、智己IM L7等等。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但是要減少一輛車的空氣阻力,我們不隻要看風阻系數,還要看整車正投影面積。

那到底什麼是空氣阻力、風阻系數和整車正投影面積呢?

一輛車在行駛時受到的空氣動力,可以分為三個力:

空氣阻力D(Drag Force)

空氣升力L(Lift Force)

空氣側力S(Side Force)

其中,空氣阻力D的公式為:D=1/2ρV ·A·Cd

可以看出,空氣阻力D,與汽車外形設計密切相關的空氣阻力系數Cd、汽車的正投影面積A、氣流速度的平方V 、以及空氣密度ρ成正比。

換句話說,當車速、空氣密度相同時,更低的風阻系數Cd,比如之前我說過EQS最低量産車風阻系數0.2;

還有更小的正投影面積A,比如EQS的有效空氣阻力面積隻有0.5平方米,都将使得行駛中的空氣阻力D更小。

減少空氣阻力D有什麼好處呢?

提升加速

你看這哥們的自行車加速這麼快,其實就是通過更低的風阻和正投影面積來實作的。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增加續航

一輛續航700公裡的純電動轎車,風阻每下降10%,正常行駛的續航裡程可以提升3%左右;在高速等速工況下,續航可以提升至8%左右。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坦白說EQS的加速并不是其最大優勢,百公裡加速為4.4秒,這和奔馳S級産品定位有關,要看加速,我其實更期待的是未來奔馳AMG電動車型。

這次EQS的續航資料确實很驚豔,配備高達111.8千瓦時的NCM811三元锂電池,實作CLTC工況下最高849公裡的超長續航裡程,在WLTP工況下也能達到770公裡。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是什麼概念呢?

之前我在“大小馬聊科技”的播客節目裡講過,很多人都說電動車裡程焦慮問題,但我的經驗是續航超過400公裡,在城市裡開就基本沒有裡程焦慮;續航超過600公裡,開高速也沒有裡程焦慮。

那奔馳EQS的續航800公裡左右,可以說完全告别裡程焦慮了,除非你是那種手機電量剩1%才想起來充電的,這我救不了你。

順便科普一下,我看很多人分不清續航的工況标準,比如剛才我說的CLTC、WLTP,還有NEDC、EPA等等。

其實作為普通消費者,你不需要知道這幾個工況标準是來自哪、具體測試名額如何,你隻需要記住一個公式:EPA>WLTP>NEDC>CLTC,這是按照測試标準的嚴格程度來排序的。

比如同樣是廠家聲稱續航500公裡,真實的續航情況是EPA>WLTP>NEDC>CLTC,比如EPA的真實續航可能是490公裡,但CLTC也就430公裡,是以下次買車時别光看廠家标注的續航資料了,更重要的是要看下方小字,到底是按照哪種工況标準。

比如EQS不光提供了CLTC資料,還提供了WLTP資料,加上奔馳的電動車續航裡程标定,一直都比較實在,是以我對這輛車的真實續航還是挺期待的,如果大家也剛興趣讓我沖一把量産版EQS,可以幫我在評論區@奔馳老哥。

要說奔馳EQS的“殺手锏”,一定是這塊1.41米的MBUX超聯屏,觀感就像庫裡的三分球、詹姆斯的追身大帽、科比美如畫的後仰跳投。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塊MBUX 超聯屏,實際由三塊螢幕組成:

左側主駕的12.3英寸的LCD液晶儀表組,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中間17.7英寸的OLED屏,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和副駕前12.3英寸OLED屏。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三塊螢幕與一塊定制的康甯大猩猩玻璃表面完美貼合,幾乎看不見螢幕和玻璃的連接配接邊界。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更誇張的是這塊玻璃竟然還是曲面的,既美觀、又解決了可視角度的問題。

正如西班牙建築大師安東尼奧高迪所說:“直線屬于人類,曲線屬于上帝。”

後來我才知道,EQS這塊MBUX 超聯屏早在2016年就開始設計了。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而且是完全創新的産品,需要涉及奔馳各種部門和供應商的協作,

這是MBUX 超聯屏的第一版原型圖: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最大的挑戰是要讓這塊螢幕兼顧美觀性和安全性。

美觀性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要讓螢幕和玻璃之前無縫銜接,讓黑色融為一體,不能出現五彩斑斓的黑。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也絕不能出現類似新款Macbook Pro醜陋的“大劉海”。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更不能出現iMac可以停航母的“大下巴”,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對于一塊車内1.41米的曲面屏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奔馳的MBUX 超聯屏是和LG合作的,這期間疊代了很多個版本。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最終才得到遊艇駕駛艙一樣的體驗。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說起安全,這塊螢幕不僅可以在零下40攝氏度到85攝氏度長時間工作,背後由五個蜂窩結構的特殊支架,直接将MBUX 超聯屏連接配接到駕駛艙橫梁,避免碰撞造成的損害。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當然沒有什麼事物是完美的,比如油管大V MKBHD在評測視訊中就吐槽,車機系統的UI設計還可以再優化,審美沒有配上它的硬體的高标準,當然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喬布斯曾說: "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等我以後拿到EQS量産車時可以再重點評測一波。

接着說第三點:

奔馳電動分類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你可能熟悉奔馳燃油車,但不一定了解奔馳電動車的規劃。

大家熟悉的梅賽德斯奔馳、AMG、邁巴赫、和EQ系列,其實都是屬于To C業務的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

目前EQ系列已經出了EQC、EQA、EQB和今天我重點講的EQS,都屬于梅賽德斯-奔馳EQ系列,也是做To C電動車的。

大家如果對奔馳To C和To B的具體細節感興趣,可以截這張圖。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前段時間,奔馳還釋出了一款全新概念車EQXX。盡管說是概念車,但其實我看這款車已經非常接近于量産形态。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而且據說EQXX從設計到完成接近量産形态,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比往常一款車2-3年的開發時間,縮短了不少。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這也得益于未來奔馳下一代MMA平台的建立,也就是Mercedes-Benz Modular Architecture,給小型和中型車服務的。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順便說一句,奔馳還有EVA平台,适用于大型轎車和SUV的平台,之前我講的EQS、EQE、EQS SUV等,都是基于EVA平台建立的。

聊完了奔馳,又到了我最想和你們說的,小丹尼問答:

什麼是智能車?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之前總有觀衆問我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說,區分一輛車是否智能,并不是按照動力方式,比如并不是燃油車都不智能,也不是電動車都智能,

隻是因為電動車上更容易做智能化,而且電動車替代燃油車就是未來,是以廠商們都會将他們最先進的智能技術放在電動車上,比如今天我重點講的奔馳EQS。

另外,區分一輛車是否智能,也不是看價位,比如20萬以下的車一定不智能,20萬以上的車就一定智能,隻不過高價車可以給廠商嘗試新技術的空間比較大,

比如今天我重點講的EQS,既然價位都到了百萬以上,是目前奔馳最貴的量産純電動車,自然就可以把奔馳最前沿的智能化功能往EQS上放,除了我之前講的弓形車身、MBUX 超聯屏,還有全球首個國際認證的L3級别輔助駕駛系統、四輪轉向技術、人工智能互動系統等等。

既然不看動力方式,也不看價位,那要看什麼呢?

可以參考奇績創壇陸奇提出的模型:

智能化的核心,還是要圍繞“人類需求”,換句話說,任何智能化最終目标都是幫人類解決某個問題,就像一個人的心髒那麼重要。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大家所謂的智能,無非是在6個次元進行數字化,包括了擷取資訊、表達資訊、存儲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傳遞資訊,這6個次元就像一個人的骨骼,構成了智能的架構。

這才是奔馳電動殺手锏?【小丹尼】

比如車上的各種雷達攝像頭,就是屬于“擷取資訊”;車機的界面設計,就屬于表達資訊。

再看外面一層,資料是血液,軟體是血管,通過算法、算力,最終實作需求和任務的比對,形成整個智能化體系的閉環。

現在我們看到的一輛“智能電動車”,其實是既量産化、又智能化,集合人類智慧的結晶産品,包含這張圖的所有内容。

我特别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試試“智能電動車”,反正試駕又不要錢,對吧?

“智能電動車”,可以拆成三個詞“智能”“電動”和“車”,如果把這三個詞按照重要性排序,你會怎麼排呢?

我認為5年前的重要性排序 是:車>電動>智能

現在,重要性是:車=電動=智能

但是5年後,智能一定是最重要的,就像現在的手機,打電話發短信已經成為次要功能,是否智能,才是消費者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說起智能,大家最先聯想到的功能肯定是自動輔助駕駛,無論是特斯拉FSD在美國、蔚小理在中國的表現,還是梅賽德斯奔馳的輔助駕駛在德國榮獲全球首個L3系統國際認證,智能泊車系統在中國的表現,MBUX智能人機互動系統的使用者體驗,都非常值得大家繼續關注,我會在以後視訊和播客“大小馬聊科技”裡和大家繼續分享最前沿的一線資訊。

你還想聽我談哪輛車,說哪個科技呢?歡迎給我留言,如果這集視訊對你有幫助,别忘了幫我點贊關注。我是小丹尼,談車說科技,我們下集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