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霓虹燈下的最後守夜人——要做中國的霓虹皇後

說到霓虹燈,很多人都會想到香港。但是在香港學者郭斯恒的調研中發現,香港生産霓虹燈的光管公司,幾乎都來自于上海。而在上海設計界常常提到的Art Deco(裝飾主義風格),直接在香港就被定義為“上海風格”。是以當來自上海的字型研究與實踐者、“上海活字”發起人厲緻謙來到香港,被郭斯恒老師問到:“那你是上海的,你能給我們講講上海的霓虹燈曆史或者光管公司曆史嗎?”的時候,他一瞬間無言以對。

霓虹燈下的最後守夜人——要做中國的霓虹皇後

回到上海後,厲緻謙多方打聽,發現雖然我們常說“霓虹燈下的上海”,但由于種種原因,上海的霓虹燈現在已經非常稀少,成品都鮮少看到,更不要說仍在生産的燈廠了。

霓虹燈下的最後守夜人——要做中國的霓虹皇後

那麼上海的霓虹燈究竟是什麼樣的曆史,它還存在嗎?昨晚東方衛視播出的《下一站》中,厲緻謙和節目組一起,開始了一次尋找最後的霓虹燈之旅。最終在浦東下沙,找到了一家仍然保留傳統工藝的霓虹燈廠——東湖霓虹燈廠。節目中,老師傅親手制作霓虹燈的過程,喚起了很多人對于20年前上海街頭滿是霓虹燈的記憶。

霓虹燈下的最後守夜人——要做中國的霓虹皇後

原來,霓虹燈,并不是泛指五顔六色的意思。霓虹來自于英文氖氣neon的音譯,又恰好和“霓虹”的中文含義相契合。真正的霓虹燈,隻代表由玻璃管手工彎制,充入惰性氣體發光的燈。透明的玻璃管充入氖氣,就會發出紅光;其它顔色燈光,多是充入氩氣,利用燈光顔色來呈現出色彩斑斓的效果。

負責東湖霓虹燈廠的陳觀、張少平夫婦,進入霓虹燈行業超過30年。現在陸家嘴地區唯一的大型戶外霓虹燈招牌——中國海關,就是他們的作品。

霓虹燈下的最後守夜人——要做中國的霓虹皇後

在目前99%霓虹燈廠關閉,LED燈成為市場主流的情況下,陳觀坦言,自己堅持下來,或多或少因為1992年媒體采訪時的一句“戲言”:“當時報道霓虹燈很多,有記者就說,陳觀,我希望你成為中國未來的霓虹皇後。為了這麼一個希望,我堅持到了現在。”

霓虹燈下的最後守夜人——要做中國的霓虹皇後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她覺得,作為曾經代表上海繁榮的标志之一,上海霓虹曾擁有那麼輝煌的年代,應該留下點什麼。“我曾經去圖書館,去什麼地方,都找不到霓虹燈的資料的。那麼多輝煌,沒有留下一個中國霓虹發展史,沒有一個博物館。我們從1926年第一塊霓虹燈進來,到1927年我們上海自己能夠生産第一塊霓虹燈招牌,到現在為止95年。我非常想在2026年的時候,霓虹進上海100年的時候,寫一篇《紀念上海霓虹一百年》。我希望這個時候還能看到霓虹燈。”

霓虹燈下的最後守夜人——要做中國的霓虹皇後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昱 實習編輯:張徐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