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春節前後張貼年畫是由來已久的民間傳統,反映了人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的希望。澎湃新聞藝術版的《藏界》欄目,本期關注的是上海年畫藏家李文墨及其年畫收藏故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舊桃換新符”,這首《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人們最為熟知的一首反映新年元日熱鬧、歡樂景象的詩詞之一。

詩中“桃符”即漢民族悠久的春節民俗之一。相傳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要在長方形的桃木上描繪荼神、郁壘兩神畫像,懸挂于大門兩側,以趨吉避兇,此為“桃符”。經過曆朝演化,逐漸形成在門上或牆壁上張貼各式年畫的習俗。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張仙射狗》,清代,木版套版手繪,天津楊柳青年畫

舊時民間敬奉張仙的風俗,就有張仙送子之說。此圖為天津楊柳青地區所刻印的張仙門畫,張仙正引弓射向雲中奔跑的天狗,下端有五子嬉戲,手中各執牡丹、如意、竹笙等吉祥物,從中寄以美好生活理想。

李文墨是滬上頗有名氣的年畫藏家,投身年畫收藏、研究已經17載,收藏不同地域不同門類年畫約四五千件,其中有不少為清代至民國時期的珍貴孤本。他還有一重“知名”身份是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的博士。年畫收藏和城市規劃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在李文墨身上卻處處展現着兩者之間的糅合。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李文墨

“我開始收藏民間藝術,也是我所學的專業使然。”李文墨說,在就讀大學和碩士期間,出于專業需要,他時常需要到古村鎮、曆史街區考察。“在考察過程中,我被古建築上帶有強烈民間文化氣息的圖案所吸引,但是建築上的圖案是挪不走的,而年畫圖案也承載着類似的民俗内涵,漸漸就對年畫産生了濃厚興趣。”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仕女年畫《五子奪魁》清代 套版彩印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仕女年畫 《冠帶傳流》清代 套版彩印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

年畫承載着哪些社會文化内涵?李文墨說,年畫是反映老百姓精神世界與民俗生活的生動寫照,是中國民間文化大百科全書,記錄了民間宗教信仰、民俗活動、戲曲文學等;年畫在曆朝曆代都是具有教化意義的圖像,宣揚懲惡揚善等主流價值觀,崇尚家庭美滿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還出現一種時事年畫,記錄和反映當時的社會政治事件。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鐵馬行走》清代版 天津楊柳青 木版年畫

圖繪四位女子觀看一少年在馬路上騎自行車的情景。四位女子看起來年紀都不大,面貌清秀,體态婀娜,均手執一傘,或撐或收。其中二人提帶蓋小籃,一人提繡花錢包。騎車少年穿藍衣、紅褲,看樣子騎車已經非常熟練,正在追趕在他前面奔跑的小狗。

清末,自行車傳入中國,中國人開始出現騎自行車的情景。在年畫中,自行車是時尚的代名詞。人們通過對這些新興交通方式的描寫,表達對新事物、新風尚的強烈興趣。畫面背景是低矮花牆,牆後竹樹互相掩映,形制獨特,别具一格。畫面整體呈現出來的清新風格,盡顯當時西風東漸,群眾追趕時尚潮流之風。

李文墨仍記得自己收藏的第一張年畫是楊柳青木版年畫——《掰瓜露子》。那是2004年,他在研讀碩士期間跟随同濟大學導師張松教授到天津進行曆史城鎮調查,途經楊柳青古鎮。“第一次走進年畫坊,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楊柳青年畫豐富的構圖、豔麗的色彩和洋溢着的民間趣味,我買下了人生中第一張年畫。”李文墨說,之後隻要時機合适,遇到自己喜歡的,都會毫不猶豫地購藏。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财神趙公明》 清代版(複刻品)上海小校場木版年畫

“但是老年畫在民間的收藏管道已然不多。按照民間習俗,年畫用過之後就撕掉了,每年臘月三十日之晨,取下舊門神,貼上新門神。是以國内保留下來舊時傳統的門神年畫非常少。”“我在國内收到的門神年畫通常是通過舊書店,它們出售的舊書中會夾有未使用過的年畫。”李文墨現有的藏品幾乎涉及年畫的各道工藝程式,從粉本、古版、線稿一直到成品。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清末綿竹年畫粉本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而文化遺産保護專業領域的一些原則也深深影響了李文墨的審美傾向與收藏品味。比如文化遺産認定的首要标準是“原真性”,即保持事物本原的樣子。受此影響,李文墨并不太在意年畫的品相,他認為“隻要藏品是真實的,内容是傳統的、表現民間的,哪怕年代很久遠,甚至品相有破碎都不妨礙去收集。”“一些年畫的紙張拿在手中甚至破損到快掉渣,但上面的圖案恰恰是年畫體系裡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也會把它們收集起來。”

李文墨指着面前一幅刻繪精美的楊柳青年畫作品介紹說,年畫也分“粗活”和“細活”。所謂“粗活”是指印制比較粗的年畫,一般從農人秋後農閑開始印制,趕臘月開始售賣,因為需求量大,生産速度快,批量生産,價格也低廉;如果是“細活”,則要在當年正月初五、初六就要開始做來年的活。

“很多人都認為細活比粗活好,我認為粗活更能展現民間趣味。”李文墨說,“在古代,年畫就是老百姓日常張貼使用的,是最普及的民間美術品。”

比如四川綿竹年畫中有一門獨創的技法稱作“填水腳”,就是由那些技藝娴熟的畫師在為作坊老闆趕做完活後,趁着收拾畫案的功夫,利用殘餘的紙和顔料,寥寥數筆就可完成一幅年畫。與按照要求繪畫不同,“填水腳”是藝人随心所畫,粗犷、随意的筆法反而呈現出一種不同于細緻作畫的韻味,那種表現力是現在藝術家刻意模仿都難以達到的。“是以雖然民間的年畫藝人很多都是無名的,但是他們也都非常偉大。”李文墨說。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搖錢寶樹》,月光年畫,清乾隆時期,套版彩繪,紙本 姑蘇版年畫

李文墨最喜歡的一件年畫是清中期姑蘇版年畫《搖錢寶樹》。“這是一幅非常珍貴的年畫作品,生産于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的蘇州地區,此類為‘姑蘇版’年畫。該時期的年畫目前多藏于日本、歐洲,國内收藏甚少。”

圖中表現的一夫一妻一子一婢,富貴榮華,實為理想狀态下的小康人家。人物開臉帶有乾隆嘉慶味道,樹幹具有西風銅版畫之感。“搖錢寶樹、富貴榮華”展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姑蘇版”年畫也是李文墨目前在年畫領域研究的重點。與多數收藏家不同,李文墨将自己身為博士的學術能力帶到了年畫收藏與研究中。

“國内許多研究年畫的老前輩對其它地區的年畫研究已經頗為透徹。我從學術角度為了填補空白,尋找一個切入點,開始研究江南地區的年畫。”比如作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的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和誕生最晚、消亡最早,僅百餘年曆史的上海舊校場木版年畫。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五子登科圖》清嘉慶 墨版套色手繪 姑蘇版年畫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武财神》清代中期 版印手繪姑蘇版年畫 蘇州虎丘、山塘地區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關公夜讀春秋》

去年底,他從學者角度撰寫的《“姑蘇版”與黑田源次研究》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第六屆“鄉土獎”論文二等獎。文中通過對近百年來日本研究中國年畫成果的梳理,對年畫研究方面一直模糊不清的幾個概念做了厘清,如姑蘇版、民間版畫、民間年畫等概念,尤其是對“姑蘇版 ”這一日本人首先提出的概念做了多個角度的解析。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蘆花河樊梨花斬子圖》清代末期,木版套版,上海小校場木版年畫

講述薛丁山、樊梨花夫婦率兵征西,收得義子薛應龍,才貌出衆,樊梨花都非常喜歡。後薛應龍因與番将交戰,誤入白家莊,被莊主強迫招親,樊梨花對其違抗父母之命,私自成婚,并且有礙軍紀,是以要斬之以申軍律。

在年畫研究領域,他總能提出一些獨到觀點,比如他借用文化遺産的動态屬性,提出“在當下年畫這種非遺當成一個具有文化的’非遺産’會更妥當”。他認為“年畫”是一個大而全的概念。就概念範疇而言,年畫的動态屬性展現在由桃符—門神—紙馬—花紙—牆畫、炕圍畫、窗畫、燈畫等等,發展至今呈現多樣化的狀态。就年畫的制作方式而言,年畫的動态屬性,既有傳統工藝制作的木版年畫、撲灰年畫或手繪年畫,也有近現代以來新改良、新工藝的年畫品類,這是文化遺産的“層積”狀态。是以,年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收入着“具有民俗用途”“具有傳統文化内容”“頗具時代特征的宣傳内容”的圖像内容。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福滿财神圖》清中期 木版套印 屏風絹本 蘇州地區

他還從地理空間角度出發,提出年畫的産地在曆史上是沿長江和大運河交叉的這樣一個黃金水道沿線分布,反映了大陸曆史文化流通的途徑和脈絡,以及由此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習俗。

從城市規劃領域跨界到年畫收藏研究,李文墨有着強大的學術能力,但又難掩落寞,他曾自嘲說,或許會成為“學術孤狼”,為各種各樣的求教者免費提供文獻與建議,卻不屬于任何一個學術圈。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李文墨為虎年春節設計并正在刻版的《雙福圖》雕版

壬寅虎年新春在即,李文墨向澎湃新聞記者展示了他自己正在雕刻的“雙虎圖”畫稿,畫面中央是兩隻正在嬉戲的大貓,不怒自威的神情、圓滾滾的腦袋和身體,糅合了老虎的威嚴與憨态。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李文墨為虎年春節設計并正在刻版的《雙福圖》畫稿。

“這兩隻虎我是按照貓的形态,把形象、面目、表情和花紋改成了老虎的,照貓畫虎,‘雙虎圖’諧音‘雙福’。”李文墨解釋說。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李文墨為虎年春節設計并正在刻版的《雙福圖》。

從收藏、研究再涉略年畫制作,李文墨在收藏事業上步步推進。從2018年開始,他先後拜師開封年畫國家級傳承人任鶴鳴、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省級傳承人葉寶芬學習年畫制作。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已經刻好的木版

“隻有我自己動手去制作的時候,才能觀察過去的畫師,與他們真實地對話——這是比收藏更進一步的了解。當我一筆一刀地去表達,才能完全體會擺在我面前的這些年畫。”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李文墨複刻作品《琵琶有情》(複刻品)清末時期 木版套印 上海小校場木版年畫 (原作收藏于上海市曆史博物館)

《琵琶有情》:彈詞,俗稱小書,起源于蘇州地區,盛于江浙滬一帶。舊時,号門富戶遇有喜慶宴飲,往往特邀彈詞藝人去飯店酒樓、私邸大宅為全家及親友演唱,稱為“堂會”。而此圖描繪的是一位女藝人在家中唱堂會的情景,或三位妻妾帶着孩子在家中閑情娛樂。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李文墨複刻作品《招财進寶娃娃圖》(複刻品)清末時期 木版套印 上海小校場木版年畫 (原畫藏于上海市圖書館)

二童子扛擡元寶,以祝福人們發财緻富。

藏界|李文墨:刀起筆落間領略年畫趣味

李文墨複刻作品《福虎圖》(複刻品)清末時期 木版套印 北方地區木版年畫(原畫藏于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為1907年俄國漢學家阿列克在華收集)

收藏十問:

Q: 你怎麼走上收藏之路的?

A:研究所學生期間在天津進行曆史城鎮調查,有幸到了楊柳青古鎮,從此開啟年畫的收藏之路。

Q: 你記憶中最早的藏品是什麼?

A:2004年在楊柳青古鎮玉成号畫店購買的一張楊柳青木版年畫《掰瓜露子》。

Q: 你最喜歡的藏品是什麼?

A: 我喜歡清中期姑蘇版年畫《搖錢寶樹》。

Q: 你的“收藏之道”是什麼?

A: 我看中的是年畫本身所承載的曆史文化内涵與時代氣息,而與價格、品相無關。對于當代人來說,需要有人關注年畫、收藏年畫。隻有儲存好曆史遺存實物,才能做到“本固枝榮,以物傳人”。

Q: 藏品主要通過什麼管道收藏?

A: 民間地攤兒、舊書攤兒,還有網絡上古玩論壇和網店,還有國外的各種拍賣會。

Q: 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嗎?

A: 我自己的藏品是按照自定的研究體系進行收藏的,截至目前的藏品數量有五千幅以上。

Q: 你覺得自己是收藏家嗎?

A: 從收藏年畫的規模、品質,以及研究深度方面看,我能夠歸入收藏家之列。

Q: 你覺得收藏帶給你的最大樂趣是什麼?

A: 年畫讓人感受到民族的曆史文化之厚重,且研究年畫是我業餘生活中重要的一項内容。

Q: 收藏中遇到過赝品或挫折嗎?

A: 在網絡上買過一次彩色列印的年畫。在收藏年畫方面遇到的挫折,是收藏愛好與專業研究工作有沖突,而一段時間不得不放棄對年畫的關注。

Q: 有一天你能放棄你的藏品或捐出嗎?

A: 我不會放棄對年畫的關注和研究,但會考慮通過拍賣、轉讓、捐贈等方式,讓其流通一部分。

(本版圖檔均由藏家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