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8歲 你好!

作者:通州組工

  28歲,是一個人自動退團的年齡,是一個人從稚嫩懵懂走向成熟擔當的重要一程。小時候的生日,是父母拿着雞蛋從頭到腳“滾”一圈,祈一年平安的歡喜與期待。今天的生日,若不是家人的祝福和“一路有你”禮物,怕是要在“匆忙奔跑”中忘掉了吧。

  歲月的列車、不為誰而停下......不管想與不想,我都要迎來28歲的“尴尬”,因為再也不能以年輕為借口肆無忌憚地“試錯”,再也不能以青澀懵懂為由無憂無慮地“自我”。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裡不再刻意追求喧鬧,多了幾分甯靜。

  28歲,在“擦拭淚水”中踏上成熟穩重的征程。28歲,是研究所學生畢業的第二個年頭,在“多面手”同僚面前,我是個初涉世事的“小白”,年齡的“尴尬”夾雜着能力的“短闆”,即使用上“渾身解數”結果卻總是“驚詫”,時常把我“搞哭”。面對上司布置的“作業”,回答“好的”之後卻總是會“不知所然”“無處下手”,甚至做起來“偏航離道”;上台主持介紹,竟把授課老師的名字讀錯,不知為何會“忘乎是以”......我不止一次落淚,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歸根結底,是急于求成、稚嫩青澀的心态所緻。謀士朱升對朱元璋平定天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意見。一代一國、一家一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沉澱期”,或長或短,不可求之過急。唯有沉下心、彎下腰、俯下身,紮實行路、夯實基礎,在時間的“催化劑”中堅強面對、冷靜成長,相信終有一天能夠“乘風破浪”。

  28歲,在“勤喝墨水”中修煉嚴謹細緻的筆風。胸中有墨,方能下筆成章。剛開始,自認為有幾年的寫作基礎,稍加熟悉行文風格,成文應該沒有問題。可是,看着被高度“整容”的發言稿、篇篇要“手術”的内宣、“石沉大海”的評論......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前輩教導我:組工幹部要達到“登台能講、提筆能寫、遇事能幹”的要求,就必須常學常新,勤學善記;既要上接“天線”,又要下連“地線”。知識是文人的“食糧”,更是幹部的“武器”。從此,我開始養成勤學常記、廣讀善思的閱讀習慣,讀好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寫好讀後感、畫好書中重點、寫好讀書感悟。參會聽課中,除了将任務要求明确記錄外,還會細品揣摩詞句、文章架構格局。

  28歲,在“揮灑汗水”中提升務實謀幹的本領。從大學校門走進機關大門,在社會課堂中,我可能還是個“未及格”的學生。下鄉時,錯把水稻當韭菜;同村幹部打電話時,不知如何結束見面第一句的“尬聊”。幸得前輩指導,他以自身的政治成長經曆教導我:脫離群衆的幹部,是沒有“根”的大樹,無法茁壯地紮根生長。而後,我開始積極加入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中,主動向村幹部了解村情、綠色産業發展等情況,及時整理,為文稿寫作注入“魂”。幹部幹部,“幹”字當頭。在拜人民為師的實踐中,我更加堅信:美好藍圖不是喊出來、畫出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今後,我要多說“土話”、常走“土路”,以“土”為家、生根發芽。要以苦為樂、苦中尋樂,用積極的心态面對工作中的急難險阻、闖過重重關隘。要以“實”為本,真正地走進群衆,做實事、實做事,用汗水和務實之風答好“民生答卷”。

  今日,28歲就要啟航,願自己在新的“一歲”路上,更加成熟、勇敢擔當、認真成長,奮力譜寫無悔的青春華章!

(來源:共産黨員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