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男足該向女足學什麼?精氣神隻是表面,有些東西真學不會

中國足球最近幾天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中國男足輸給了過去的“魚腩”越南隊,而中國女足卻奪得了亞洲杯的冠軍。男女足截然不同的表現,也讓球迷對男足的不滿達到了頂點。于是,“向女足學習”,再次成為了中國足壇輿論的主流。

中國男足該向女足學什麼?精氣神隻是表面,有些東西真學不會

這一次,中國男足該向女足學習什麼?很多人,包括媒體都在談一個詞:女足精神。具體來說,是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女足在亞洲杯上對陣越南、日本和南韓,都是在落後局面下反敗為勝,靠的就是這股精氣神;男足在12強賽折戟,則是因為缺少這種精神。

不過,将中國女足的成功完全歸功于精神力量,這顯然是小看了女足。實際上,一味談“精氣神”,那是忽略了中國女足在亞洲足壇長期的霸主地位。在當今亞洲足壇,中國、日本、南韓和澳洲,是僅有的四支能湊足11個職業球員首發的球隊,相比其他球隊擁有巨大的優勢。

中國男足該向女足學什麼?精氣神隻是表面,有些東西真學不會

以本屆亞洲杯為例,除了面對日本隊時處于下風,中國女足無論是對陣越南還是南韓實力上均明顯占優。而且近年來随着日本女足的不斷衰落,中國女足能夠戰勝她們奪得亞洲杯冠軍,本身并非一個小機率的事件。

要知道,中國女足可是亞洲杯9冠王得主,我們能夠稱霸亞洲,最主要資本的還是實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男足将學習目标限于對女足精神的“模仿”,就很容易陷入一種思維惰性當中,認為男足戰績不行僅僅是沒有求勝欲。其實從實戰來看,這支男足就算打出所謂的“精氣神”,結果通常也會很慘。

中國男足該向女足學什麼?精氣神隻是表面,有些東西真學不會

例如12強賽首戰澳洲,男足一上來就先聲奪人,但最終0-3慘敗;對陣日本、阿曼和沙特,男足比賽态度不可謂不端正,但即便用盡吃奶的力氣,許多球員還拼到抽筋,結果仍是一敗塗地。

現代足球發展到今天,已經遠非靠“精氣神”便可擺平一切的時代。即使過去作為“意志力足球”典範的德國,也早已開始向技術流轉型。而中國男足每逢失敗,高層和輿論卻仍将注意力放在“整風”和“狠抓精神建設”上,未嘗不是一種本末倒置。

實際上,中國男足過去沒少在這方面踩雷。比如說四年前,裡皮率領男足兵敗中國杯,當時某高層上司認為國腳們比賽态度有問題,在俱樂部各自為戰,沒有“團結精神”;再比如前國青主帥沈祥福,就堅信男足精神意志不堅定,于是要求所有球員封閉集訓,每天練四個一萬米。

中國男足該向女足學什麼?精氣神隻是表面,有些東西真學不會

結果呢?前者差點就讓“國家集訓隊”踢聯賽這樣的鬧劇變成現實;後者搞了個U25集訓隊,在聯賽進行期間強行抽調球員進行“軍訓”,卻連塞爾維亞二級聯賽球隊都踢不過。再往前推,還有朱廣滬在國足推行“瘋狗精神”,結果也隻是換來了亞洲杯賽場上的慘敗。

事實證明,不從球員、教練的技戰術水準入手、不從中國足球的大環境改善和結構提升入手,抛開所有客觀因素不談而隻談“精神意志”,并指望所謂“精氣神”層面的提升換來奇迹,這根本無助于解決男足的實際問題,隻會一次又一次被“打臉”。

中國男足該向女足學什麼?精氣神隻是表面,有些東西真學不會

就像這一次,當我們再次提出男足要向女足學習時,要學的究竟是什麼?所謂的“精氣神”不過隻是女足能夠稱霸亞洲的表層,這支球隊真正的裡層——亞洲足壇至少前三名的絕對競技水準,這些東西男足能學得來嗎?

至少從目前來看,學不來。因為男足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痛定思痛後的全面改革,更不可能有日韓那樣堅持數十年不動搖的、科學的足球發展路線。既然如此,這一次号召男足向女足學習,或許也就像過去一樣,隻能淪為又一次隔靴搔癢的“口号宣傳”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