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過年第五天,PTSD又犯了。

最怕飯桌上空氣突然安靜,最怕七大姑八大姨追問結婚生娃的事情。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你說沒對象吧,親戚就跟早物色好似的,拿出手機發你相親對象的微信;

你說不想相親吧,親戚突然就用怪異的眼神上下打量你,并且立馬展開一堂嚴肅的思想教育課(咱就是說,桌上的炖牛肉、燒排骨、糖醋魚它不香嗎?):

“某某的二胎都快上幼稚園了,你看你,連個對象都沒有”;

“都這把年紀了,還挑什麼啊”;

“結婚,合适就行了。有了孩子,幸福自然就有了”......

一頓飯吃下來,憋心裡那句“不是不結,是要找個喜歡的人結”愣是沒好意思說出口。

這樣的催婚現場,相信不少“适婚年齡”的老鐵們也正在經曆。

在上一輩那套“合适”、“将就”的婚姻哲學面前,我們談喜歡、談愛情,顯得特别天真幼稚且不堪一擊,尤其是在踩過三十歲那條線以後。

#成熟後依然相信愛情,羞恥嗎?#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最近在播的戀綜《半熟戀人》,嘉賓正是一群30+的單身人士。

四男四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白天上班,下班後配對約會,像是成熟版《心動的信号》。

形式并不新穎,卻讓很多人嗑上頭: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大甜甜也線上嗑CP

看似跟其他戀綜差不多,但一看節目slogan,高下立現——

共同奔赴一場精神上門當戶對

情感上勢均力敵的愛情曆險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對,讓一群總被标榜青春資本餘額不足的人,去曆險。

在最煩傳統套路的年紀,狠狠反套路一把。

三十歲以後的戀愛,被社會預設是高度理性的、目的明确的。

放眼四周,無論是生活裡的婚介,還是熒幕裡的綜藝,都照着這個标準把男女雙方的家境、學曆、工作、顔值、年齡等明碼标價,以便提高比對的效率。

這檔節目反而慢下來,去等靈魂比對的愛情開花結果。

聽上去不太現實?也是,兩顆心的相印相惜,在芸芸人海裡已經是低機率事件了,何況是一檔小圈層的綜藝?

咱也不去猜測有多少劇本演繹的成分,就拿它呈現出的模樣說話。打開這檔節目,我首先看到20+戀愛和30+戀愛的不同之處。

前幾輪的約會,幾乎沒哪對CP能完全鎖死的。

廣告策劃總監王能能,第一次約會的對象是飒氣拉滿的女攝影師楊夢靖。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他倆屬于是被五官吸引,相處下來更接近于哥們的狀态。

發現不合适後,王能能很快主動切斷了和對方發展成戀人的可能。

後期他的心動對象是美食部落客羅拉,得知對方是單親媽媽,他也沒有立刻表态。而是在安靜數秒後,才把深思熟慮過的想法說出口:

我家人跟我朋友,還有我自己

完全不在意這個事情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乍眼一看有點渣?其實不是。

30+的愛情少了炙熱,少了沖動;多了體面的試探,也多了顧全大局的權衡。

但就不純粹了嗎?倒也未必。

依然有20+的心跳和激情:

心動的人接受了自己的約會邀請,竊喜的樣子像個亂蹦的小倉鼠;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四目相對後感受到眼神的觸電,懵到整個人像被點穴一樣靜止。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那些隻有愛情能帶來的悸動和愉悅,身上依然有敏銳接收它們的觸角。

隻要仍然相信愛情,20+和30+的戀愛,其實也沒什麼不同。

再說了。

跟頭腦發熱的盲目相比,仔細打探後的權衡——

才是對感情的認真和尊重。

(P.S.打探歸打探,如果是那些奔着房産證、銀行餘額來的,或是純為了找生育機器的,這種沒有愛情基礎的純利益關系,遇上了趕緊跑)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節目中糖分最濃的一對,當屬“大哥大嫂”CP。

這位男嘉賓之是以叫“大哥”,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他在節目裡年紀最大。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39歲,談過7次戀愛,至今沒有踏入過婚姻。

甭管他多麼事業有成,放到現實生活裡,絕壁也是“相親相愛”微信群和居委大媽重點關注的對象。

他單身的原因也特人間真實,戳中了很多“适婚年齡”老鐵的心聲:

如果我要找合适的人

其實我把我要的條件列出來,我就可以找到

我不覺得這有多難

但是你喜歡這個人嗎?不一定

你看,是吧?

找對象這事,說難不難,說不難也難。

在實用主義的婚姻和理想主義的愛情間,他選擇了後者。而很多觀衆嗑生嗑死的點,就在于這節目裡——他等到了同頻共振的人。

-你覺得現在愛一個人會很難嗎?

-不會啊,我三分熟而已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按照靈魂比對的設定,男女雙方的第一次接觸從網聊開始,把第一印象交給三觀主導,而非外表。

這輪别的嘉賓都按兵不動,唯獨他倆來了一次雙向奔赴的互選。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大哥内心OS:糟糕,是心動的感覺

後續的發展更是豔羨旁人。

他喜歡自由獨立的靈魂,剛好,不人雲亦雲的她就是;

她認為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男性很有魅力,剛好,從小就确定行業的他就是。

第一次約會,倆人很巧地用了同款手機殼;回程的路上,耳機裡分享的音樂正好是雙方都喜歡的《How Deep Is Your Love》。

沒點年紀的人,可能都沒聽過這首歌。

他倆發現彼此品味相近後的一眼對視……甜,确實甜,kswl。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在愛情小說中才會出現的超低機率soulmate啊!

難得出現在真人秀裡,以至于明明隻是飯後散步這樣平常的生活畫面,也能讓彈幕嗑暈一片:

請欣賞《婚後生活》,kswl

老夫老妻的生活被你們拿捏明白了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他倆的相遇,讓我想起水木丁在《我們心中的怕與愛》裡寫下的一段話:

愛情隻能等。可以找的,其實是婚姻。

這檔節目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并沒有停留在滿足觀衆嗑糖心理的層面,而是往前一步,盤托出一種屬于成年人積極的婚戀觀——

愛情會成長,但不會因為歲月的消逝而流失。

盡管在現實生活中,還能等待愛情生長的土壤,越來越稀少了。

這檔戀綜,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拍一檔婚戀節目,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為嘉賓找到另一半嗎?

在我看來,婚戀節目最基本的作用,應該是向社會傳遞出一種正向信号:

一種“我們還能相信愛情”的信号。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去年,B站做了一檔90後的相親節目《90婚介所》。參加節目的嘉賓,個個是年輕有為的大好青年。

随着節目播出,一連串和年輕人婚戀觀相關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絡熱議。與其說這檔節目的性質是相親,還不如說是社會觀察的視窗。

部分男嘉賓,仍然把女性的優秀當做是一種冒犯;

女人一旦比男人強,男人就會顯得很弱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也有人羅列出交友的六大标準,有家庭背景、成就可能性等現實層面的考量,唯獨沒有愛情。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仿若不是在找女朋友,而是在購買什麼理财産品。

你會發現,随着社會進步,婚戀的選擇權貌似回到了年輕人的手上。但他們的觀念,卻仍然不自覺地受到傳統“規訓”的束縛。

在《角落的夜晚》第一期,道長和劉擎、周濂就針對這個現象展開探讨。

就今天,你别說婚姻要相親

戀愛其實也處在某種相親模式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有點不可思議?一組資料

去年,大陸網際網路婚戀交友市場規模達到72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30歲以下的使用者占比超過六成,25歲以下的使用者占比高達27.6%。(資料來源:比達咨詢《2021年度中國網際網路婚戀交友市場研究報告》)

說明啥?

就像道長說的,現在的年輕人一邊反感父母安排的相親,一邊卻在通過新型的交友方式給自己安排相親。

生活圈層固定、很難認識新的人,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或許也意味着一個奇怪的現象正在悄然發生

網絡裡,不真實的浪漫被升華;但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愛情卻在不斷被祛魅。

當下的婚姻好像回到了過去的狀态。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在婚姻裡,愛情是可以讓位于育兒、養老、孝順父母等等責任的。

父母不同意的婚姻就是不幸福的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真就不相信愛情了嗎?

說個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肉叔這次回家過年真實察覺到的變化吧。

曾以“不是不結,是要找個喜歡的人結”反駁家人催婚的朋友,都在逐個逐個和不相愛的人邁入婚姻。

我好奇地打聽他們改變取舍的理由,得到的答案是:這把年紀,該結了。

追問“那愛情呢?”,看到的是一張無奈笑笑的臉:等不了了。

在農村,大齡未婚的人會被他所處的小社會邊緣化;

就算在城市,但凡到了所謂的“适婚年齡”而未婚,都會無差别地被定義為“那人多少有點問題“。

我們的社會對單身的人并不友好。

就像《半熟戀人》裡一位女嘉賓的境遇。沒遇到心儀的異性,也不願将就,在配對約會的時候落了單,就被觀衆嘲諷“太作”、“性格不行”。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在種種現實的壓力面前,對愛情抱持理想的人隻能走向瀕危。

年輕人依然向往,或許隻是不敢去相信了。

《半熟戀人》開篇的一段話,我很贊同:

三十而已

依然可以活得認真,笑得放肆

愛得純粹,遇得對人

因為不關乎歲月,愛情始終是愛情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回到上面那個問題:

拍一檔婚戀節目,最重要的是什麼?

換句話來說。

在婚戀節目裡嗑CP的人,真的對愛情絕望了嗎?

不。

大多數人隻是對找到愛情這件事絕望。

一檔戀綜能為節目裡的嘉賓找到愛情,自然是好。但如果能為節目外的廣大觀衆找回相信愛情的勇氣,就更好。

當下戀綜那麼多,除了輸出糖精,何不嘗試着去輸出——

一些可行性更高的尋愛方法;

一個真愛确實存在的希望;

一種與不正确的催婚對抗的正确愛情信念;

一股在任何年紀都能相信和追求愛情的勇氣……

我們的确讨厭被催婚,我們應該反抗。

但愛情本身無罪,我們應該大膽去愛,不是嗎?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看一群30+的單身人士談戀愛,竟連景甜都磕上頭

今日打勞工:假章刻制中心科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