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下4類人,往往會在50歲後擁有“富貴命”,再不幸也時來運轉

以下4類人,往往會在50歲後擁有“富貴命”,再不幸也時來運轉

01

曾仕強教授認為,人這一生的命會千變萬化。有可能前半生勞碌,而後半生卻突然愈發富貴。這一切,都是人力以及天意所造成的結果。

為什麼我們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呢?

有可能他早年特别富貴,可中年之後就衰落了。有可能他早年特别落魄,可在他中年之後就逐漸走回了上坡路。這一切,都很難說。

一般來說,命運隻分為三種。第一種命運,則是先苦後甜的命運;第二種命運,則是先甜後苦的命運;而第三種命運,則是一直貧窮的命運。

對此,很多人就會疑惑,為什麼沒有一直富貴的命運呢?

因為這世上不存在一直富貴的人。哪怕他再有本事,但他也做不到一生富貴。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的人,早年必須經受過諸多的磨砺,才能在中晚年之後富貴起來。

哪怕是富二代,他們也不可能一生富貴。至少,在這個世上,守不住家業的富二代多了去了。

對于普通人來說,50歲後,愈發活得有“富貴命”的人,十有八九是以下4類人。

以下4類人,往往會在50歲後擁有“富貴命”,再不幸也時來運轉

02

第一類人: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人。

一般到了50歲之後,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些人已經老了,愈發跟不上時代了。這個時候,“中年淘汰論”就會出現。

其實,人越是到了中年,越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多年的閱曆配上發展的眼光,相信中年人的事業會有極大的突破。

前段時間,認識了一位同行,令我驚訝的是,他已經五十來歲了,依舊帶領着年輕人一起創業,一起奮鬥。

我就特别疑惑,便問他:“有很多像你這般年紀的人,早就想着退休了,怎麼你還是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來創業呢?”

他笑了笑,說道:“我也想成為一個退休的人。隻不過,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如果我閑下來了,變得懶惰了,跟不上時代了,那我覺得自己的人生特别沒有意義。反而接觸了新的知識以及資訊之後,我會覺得中年的人生,也能是輝煌且燦爛的。”

其實,50歲後能夠有富貴命的人,必然是跟得上時代的奮鬥者。哪怕他們未必能賺到大錢,可他們的思想以及精神,早已變得特别富足。

以下4類人,往往會在50歲後擁有“富貴命”,再不幸也時來運轉

03

第二類人:穩中圖進的人。

在如今這個時代,不論是誰,都必須要做到這麼一個字,那就是“穩”。

你有錢,那你自然可以做一些冒險的事兒。因為你輸得起。反之,如果你沒錢,那你還是選擇過點安安穩穩的生活比較好。因為你輸不起。

這裡的安安穩穩,并非讓人不去做事,跟時代脫節,而是讓人少點冒險,别總做那些看似能夠“一步登天”的事兒。

在投資市場裡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能經受多少的風險,那你就能有多少的收益。隻不過,暴富和暴負這兩種結果,都會随機降臨到每個投資者身上。

過分冒險的事兒,我們還是少做為妙。

要知道,積累一筆存款不容易。唯有小心謹慎,穩中圖進,方能擁有安穩且美滿的生活。

以下4類人,往往會在50歲後擁有“富貴命”,再不幸也時來運轉

04

第三類人:為自己而活的人。

楊绛先生認為,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做人的本質,就是要認清“為誰而活”的真相。

對于普通人來說,如果我們總覺得要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要為了别人的想法而活,相信我們會愈發活得卑微起來。

尤其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會特别在乎别人的想法,總覺得讨好别人,才能赢得人脈。殊不知,這樣的做法,終究還是稚嫩天真了一點。

人生是自己的,我們就是為了自己而活着。與其讨好那些跟我們無關的人,不如好好地為了自己而活。

金庸先生認為,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人,終究需要為了自己而大鬧一場。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隻要我們為人生而盡力了,活得問心無愧了,那我們就是生活中的幸福者。

以下4類人,往往會在50歲後擁有“富貴命”,再不幸也時來運轉

05

第四類人:有自知之明的人。

有哲學家認為,當人類失去了自知之明時,那他們的人生将會是荒謬且可悲的。

普通人要想大富大貴,成為億萬富翁,那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普通人要想身臨高位,那更是過分浮誇的想法。

一切,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我們有多少人脈,有多少資源,有多少背景,決定了我們能走到多高的位置,擁有怎樣的人生。

隻不過,僅僅以财富來評價一個人,那還是有失偏頗了一點。

要知道,普通人也能有“富貴命”。隻不過,普通人的富貴命,并不代表他們有錢有勢,而是代表他們終究活得有滋有味。

到底怎樣的人才能活得有滋有味呢?那就是知足常樂,有自知之明的人。

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有多少的資源,那就做多大的事兒。認清楚自己的定位,那我們的後半生,才會更加樸實且安好。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