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手一墩”,為啥這麼火

作者:光明網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衆朋友,你好。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後,冰墩墩火了。在很多奧運特許商品店裡,冰墩墩的擺件早已賣光下架。大年初五,很多人淩晨就來到北京王府井的特許商品旗艦店門口排隊等候購買手辦盲盒和毛絨玩具,但仍然有人“凍成冰墩墩,也沒搶到冰墩墩”。已經搶到的人表示:“有‘墩’在手”真幸福。更多人感歎:實作“冰墩墩自由”太難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晉頂流”冰墩墩。

“人手一墩”,為啥這麼火

一“墩”難求,正是冰雪經濟火爆的生動縮影。線上線下斷貨,玩偶擺件鑰匙鍊全都買不到,商店臨時限流并實行限購,無不展現出冬奧會吉祥物的超高人氣。冰墩墩呆萌可愛的外形,酷似航天員的獨特設計,本身就讓人們愛不釋手。而中國首次舉辦冬奧會作為一件極具紀念意義的大事,消費者為此争相購買收藏也屬情理之中。加之“三億人上冰雪”目标的實作,使得冰雪運動擁有更多閱聽人,冬奧周邊也獲得更多青睐。當然,奧運會官方紀念品向來是稀缺資源,況且北京冬奧恰逢農曆新年,春節假期工廠休假、供應不足的現實也客觀上增加了這種稀缺性。

作為冬奧文化的傳播者、中外對話的使者,冰墩墩不僅備受國人寵愛,而且還受到外國友人的追捧。在中國,人們将冰墩墩作為創作素材,通過圖畫、剪紙、攝影等各種方式頻頻“出鏡”,為冬奧代言。與此同時,從日本記者開啟“爆買”模式并在節目中熱情介紹,到捷克運動員在vlog中“秀恩愛”,再到摩納哥親王請求從業人員再給一個好回家送給兩個孩子交差,冰墩墩在國際場合的每一次亮相,都在向世界展現北京冬奧的周密籌備,向世人傳遞中國人熱情好客的文化傳統。

有網友關注到: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熊貓又一次成為吉祥物。的确,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可愛的外表在世界各地俘獲了大批粉絲。此外,它也被寄予了多樣的文化象征,比如,黑白兩色符合陰陽之道,溫和樣态堪當“和平使者”,大熊貓逐漸成為國家形象的代言,成為文藝創作、對外傳播的不盡源泉。作為最具識别度的文化形象,熊貓能夠跨越語言代溝,直擊人心。而創意團隊的差異化設計,更讓熊貓再次大放異彩。

“人手一墩”,為啥這麼火

近來,冰墩墩胖乎乎的身子被卡在門裡、攥拳抖去身上的雪、冬奧會開幕式上開心溜溜滑等視訊動圖火遍全網,甚至登上熱搜,不斷強化大衆對吉祥物的鐘愛之情。實際上,從1968年格勒諾布爾的第一個冬奧會吉祥物至今,吉祥物逐漸化靜為動,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卡通形象,而是以捕捉有趣場景、利用動畫影視等方式呈現更符合閱聽人關注的産品,并成為一個可供互動的拟人表達、彰顯創意的奧運IP。通過各種媒介進行二次傳播,吉祥物也更加深入人心。

同樣的中國熊貓,不同的中國故事。1990年,在“亞洲雄風震天吼”的歌聲中,熊貓盼盼走進千家萬戶,寄托了中國體育摘金奪銀的盼望,更代表了對中國人民對和平與友誼的期盼。随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共同喊出的“北京歡迎你”,正是展示中國、擁抱世界的凝練表達。而冰墩墩除了象征強壯健康的體質、敦厚和善的精神外,更以冰晶外殼、彩色光環彰顯科技感與未來感,以熊貓角色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向世人呈現更加自信、更加多彩的中國,連接配接起各國人民一起向未來的深刻認同。

從跟随嫦娥五号登陸月球,到陪伴中國探險者徒步遠征“難抵極”,冰墩墩的腳步也在不斷突破極限。我們期待,在獲獎運動員的手中,在社交平台的界面上,在人們生活的日常,冰墩墩的陪伴成為奧林匹克曆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正是:人見人愛熊貓,扮靓多彩冬奧。

作者:田蔔拉

來源: 人民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