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瓷娃娃女孩”笑着面對生活 收獲愛情還帶出92人團隊

“瓷娃娃女孩”笑着面對生活 收獲愛情還帶出92人團隊

“瓷娃娃”身患罕見脆骨病,腿裡紮滿鋼釘,生活再難也笑着面對

她收獲愛情還帶出92人團隊

近日,在湖南長沙擺攤的27歲女子梁正英引來很多關注。她是一名坐着輪椅的成骨不全症患者,頻繁骨折,雙腿變形,經曆5次大手術,腿裡紮滿鋼釘,被稱為“瓷娃娃女孩”。父親和她患有一樣的疾病,母親收廢品的微薄收入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為補貼家用,梁正英自學編織,擺攤賣編織品賺錢。她的樂觀堅強讓她收獲了愛情。與此同時,她還把編織技藝通過視訊的形式教授給和她一樣身體不便的小夥伴,大家一起組成了一個“織女團隊”。她說:“我和我的織女小夥伴們會互相打氣,生活艱難,也要笑着面對。”

紫牛新聞記者 張冰晶 見習記者 闫春旭

身患罕見脆骨病

骨折20多次腿裡紮滿鋼釘

在湖南長沙市的一處步行街上,時常能看到一位姑娘的身影,她坐着輪椅,守着小小的攤子,售賣手工編織品。很難想象,這位不到30歲的姑娘,其實是一位罕見病患者。她從小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稱脆骨病,患者易發骨折,輕微的碰撞,都會造成嚴重的骨折,發病率約10萬分之3),曾骨折過20多次。

她叫梁正英,今年27歲,廣東江門人。父親和她有一樣的疾病,常年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顧。母親收廢品的微薄收入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

因為病情,梁正英的腿部日漸彎曲,行動愈加不便,她隻得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2014年,母親帶着她去廣州做了腿部手術。随後的7年裡,她的腿部一直在接受矯正,前後做了5次手術,腿裡紮滿鋼釘。梁正英告訴記者,每次接受手術,醫生會在她的腿上重新換上新的固定支架,目前,在梁正英的右大腿上有兩塊鋼闆,在右大腿和右小腿上各貫穿了一根髓内針,“因為髓内針是從腳底打進去的,當時特别難受,但恢複後就好了。”

躺在床上自學鈎針

一個孩子買走了她的第一朵玫瑰

2014年8月,做完手術的梁正英出院了。“我當時大多數時間是躺在床上,就想到了做點小手工打發一下時間。”梁正英說,“當時看到有一種用毛線編織的娃娃很漂亮,就在網上搜一些教程,自己照着做。做的第一個編織品是玫瑰花,還不熟練,就反複拆了做,做了拆,花了一天時間才完成。”

也正是這朵玫瑰花,開啟了梁正英的“從業生涯”。

“當時臨近教師節,媽媽有個鄰居是老師,她有一次帶着一個孩子路過我們家,孩子看到我的玫瑰花很喜歡,就問能不能賣幾朵給她,我立馬就答應了,當時賣了十幾元一朵。”梁正英說,因為這個契機,她開始有意識地去學習更多的編織種類。

為了學編織,梁正英時常一整天都泡在編織教程裡。

她的床頭放滿了五顔六色的毛線以及各種用途的鈎針。剛開始,梁正英每天除了休息和吃飯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編織,是以手上會起很多老繭,也從來沒有消過。

收獲了愛情

還帶出92人的團隊

梁正英說,這些年,支援自己一路樂觀堅強生活下去的,除了媽媽,還有自己的丈夫。在網上流傳的視訊裡,時常能看到一個小夥推着梁正英的輪椅和她一起出攤,幫她擺放編織品,幫她售賣,這名瘦瘦高高的小夥正是梁正英今年34歲的丈夫黃志偉,廣西人。

談起丈夫,梁正英直言,緣分真的很奇妙,“那是我第一次做完手術後,媽媽帶我去醫院拍片,在拍片室的門口,我開玩笑地跟媽媽說,有沒有認識的帥哥給我介紹一下。媽媽突然想起來了,說我還真認識一個人,他高高瘦瘦白白的。”于是,在媽媽的牽線搭橋下,梁正英和黃志偉加了QQ。

2015年元旦,黃志偉去梁正英家裡拜訪,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見面。這次見面之後,他們倆在QQ上的互動多了起來,時不時地聊天。黃志偉告訴記者,和梁正英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她是一個很堅強的女孩,“我看到她剛經曆了一場大的手術,但一點也不氣餒,臉上時常挂着甜甜的微笑。她坐在輪椅上話不多,但是說起話來很溫柔。她那會兒年紀不大,但一直在想辦法獨立,自學編織,心靈手巧。”

黃志偉笑着說:“當時就對她挺有好感的,後來接觸、戀愛、結婚,相處久了,發現她特别善解人意,能夠了解我,不亂發脾氣,讓我覺得很溫暖。”

梁正英和黃志偉2016年結婚。婚後,他們一起到長沙擺攤,以編織為生。

除了自己做編織,梁正英還把編織技藝教給了不少像她一樣腿腳不便的朋友,“我們有一個群,裡面都是靠編織技藝謀生的小夥伴,一共有92個人,還有些是跟着我學習的。她們中有和我一樣的脆骨病患者,也有家庭拮據的單親媽媽。我會錄視訊教她們技藝,也互相推薦銷售管道。我目前主要是線下擺攤售賣,也在短視訊平台注冊了賬号,有時候會開直播。”

梁正英坦言,做編織掙不了太多錢,但是能夠勉強維持生活,“我時常會和織女團隊的小夥伴們互相打氣,就算生活艱難,也要笑着面對呀!”

坐在輪椅上面,長長的黑發,笑容清澈。長沙的街頭,她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販,但是在更多人眼裡,她是生活的強者,用指尖的“舞蹈”編織出自己和家人對未來的期待。她笑着說:“有媽媽在身邊,有丈夫陪伴,我們還有一個十個月大的孩子,生活能夠繼續下去,我也挺滿足的。”

來源:揚子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