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自動駕駛 2021 年。

作者 | 田哲

編輯 | 伍文靓

2021年,自動駕駛圈交融着火與冰。

火,來自多個開放政策的出台,縮短大陸自動駕駛商業化程序;來自雷射雷達量産上車,為自動駕駛産品的規模量産提供可能;來自更為密集的投資及上市消息傳出,為自動駕駛持續發展添加燃料。

冰,起于自動駕駛高管人事變動頻繁,為行業發展帶來一絲陰霾;起于多家自動駕駛公司被收購/關閉,行業競争加劇;起于多起安全事故發生後,大衆對于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度的質疑。

然而無論如何,我們最終欣喜地看到,自動駕駛行業發展速度遠超此前,鼓舞着更多有志者加入。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精彩紛呈的自動駕駛2021年,我們希望通過另一種方式解讀:從貼近行業的自動駕駛公司視角,以不同人物的角度觀察過去這一年,同時由此延伸,展望前奏已起的2022年。

為此,新智駕邀請了來自自動駕駛領域的14家公司的15位高管,一同分享行業一線人員的真知灼見。

1

毫末智行董事長 張凱

毫末智行CEO 顧維灏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對于2022年的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張凱給出十點預測:

第一,資料模型方面,資料智能将會成為自動駕駛量産決勝的正負手。

第二,算法方面,Transformer與CNN深度融合,将會成為自動駕駛算法整合的粘合劑。

第三,AI技術發展方面,大算力計算平台将會在2022年正式量産落地,為Transformer技術與ONESTAGE CNN技術落地提供支撐。

第四,量産落地方面,2022年将會是城市智慧領航輔助駕駛量産的元年。

第五,末端無人物流領域方面,其商業化将會呈現延續性。

第六,創新産品方面,Robotruck将會正式開啟量産之路的探索。

第七,市場發展趨勢方面,以智能駕駛技術為基礎的智能汽車市場将會向汽車産業頭部聚集,頭部效應非常明顯。

第八,硬體方面,随着量産規模化程度的提高,雷射雷達與機器視覺組成的AI感覺技術,将會與大算力計算平台實作深度融合雷射雷達的應用,大大增強了自動駕駛感覺能力的精度和确定性。

第九,安全仍将會成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重中之重。

第十,人才流動方面,2022年将是AI自動駕駛人才争搶最為激烈的一年。

顧維灏認為,毫末智行過去一年最重要的動作,即為釋出資料智能體系MANA,這一體系将是毫末智行能力進化的核心動力以及商業化閉環的關鍵。

此外,毫末智行2021年在産品及資本方面也取得成績。

産品方面,毫末智行的輔助自動駕駛系統陸續搭載于長城汽車旗下5款車型數萬台車,其末端無人物流車已下線1000輛,與美團、阿裡達摩院達成合作;資本方面,毫末智行于2021年初完成Pre-A輪融資數億元,年底完成A輪融資近10億元。

2

中智行董事長 王勁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中智行成立之初,便決定all in車路協同。而過去的一年,中智行最重要的進展為将車路協同确定為公司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标。其中的核心是聚焦中國、标準化、規模化,“懂車的路”和“懂路的車”雙推進。

去年,中智行建立了基于車路協同的車端和路端的研發體系、人才結構。更為重要的是,中智行和中國電信、蘇州市合資成立“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重要的标準化路端推進環節之一。

而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王勁也關注到一些的現象。

他認為,資料價值和資料安全在2021年得到了更高的認可及充分重視。如今資料的積累和應用以及資料安全問題,或将對未來若幹年的技術路線、資本加注方向和資源配置設定起着決定性作用。

此外,完全自主可控的知識産權和體系,也在2021年成為行業的共識。

王勁認為,交通變革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變革之一,自動駕駛駕駛必将改變人類出行方式。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将繼續以極快的速度發展,甚至會成為中國最優秀的各領域人才聚集的行業。

3

福瑞泰克董事長 張林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得益于汽車智能化,張林明顯感受到,輔助駕駛的新車搭載量、滲透率處于持續上升通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更加頻繁地使用車輛搭載的各類駕駛輔助功能。目前已有行業資料顯示,L2駕駛輔助的乘用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20%,且正在不斷增長。

在張林看來,這一趨勢的背後還有一個更加值得關注的現象——汽車軟硬體的深度融合給整個汽車技術架構帶來了根本性改變,伴随以原子化服務為驅動的SOA架構的應用,域控制器已經作為軟體載體逐漸向高階自動駕駛計算平台方向發展。

這種情況下,将軟體、算法內建到車上并實作量産,對自動駕駛企業而言,需要極大地考驗工程研發、軟體內建、測試、供應鍊管理等多方面的硬核實力。而且,針對未來高階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産的需求,典型場景例如高速公路、城區道路、自動泊車等技術與産品的融合,不僅需要進行深度的場景挖掘和持續功能疊代、優化,更離不開科學家、工程師、合作夥伴之間的精誠合作,自動駕駛量産落地之路需要持續攀登。

在這過去的一年裡,福瑞泰克持續聚焦ADAS的商業化落地和技術疊代,實作了ADAS持續規模化量産增長并推出以域控為載體的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推動福瑞泰克持續進階的兩股重要力量, 也是目前福瑞泰克的戰略核心。圍繞既定戰略全情投入, 以平台化研發、工程服務和合作夥伴生态的完整解決方案賦能車企軟體定義汽車的轉型。

展望2022年,張林認為,以軟體主導、靠“産品+服務”制勝的方向轉型更新的趨勢會愈加明顯。同時,汽車産業的邊界将不斷擴充,跨界融合會成為常态,科技企業、系統方案提供商和主機廠的合作将更加緊密。

4

主線科技CEO 張天雷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2021年,主線科技最重要的動作,莫過于作為首批企業在開放的高速公路開展L4級自動駕駛卡車常态化測試。

這意味着:一方面,基于高速公開道路測試,主線科技可通過更多真實且豐富的測試資料加速疊代自動駕駛算法,進而推動量産。另一方面,基于6條總裡程143公裡的高速公路公開道路測試路段,主線科技即将和合作夥伴開展自動駕駛貨運業務示範營運。

若為2021年標明關鍵詞,主線科技認為“回歸”最為合适。

資本回歸價值投資,使得更多的物流、汽車等産業投資者布局自動駕駛賽道;企業回歸技術與産品,真正從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角度去做研發和布局。比如,主線科技在天津港和甯波舟山港已累計部署超百台無人駕駛集卡,并具備快速推廣應用的能力。

對于2022年,張天雷認為行業将加速融合。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釋放,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向産品量産跨越,自動駕駛商業化會持續加速。即便在未來幾年内,自動駕駛量産依然是不變的主旋律。

5

元戎啟行CEO 周光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元戎啟行,或許是如今對自動駕駛商業化前景最樂觀的公司之一。周光認為,L4級自動駕駛汽車即将進入市場。

他預計,元戎啟行将在2022年-2023年與主機廠合作研發車規級前裝量産方案;2024年,L4級自動駕駛汽車将量産并進入市場;2026年,自動駕駛汽車将形成規模化應用。

這一判斷依據,或許與其2021年獲得阿裡3億美元戰略融資,以及推出成本低于一萬美元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相關。

阿裡的戰略融資,為元戎啟行“123N”戰略提供更多資金及資源——即打造一套自動駕駛系統,聚焦出行和同城貨運兩大業務,生産滿足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三項要求的自動駕駛産品。而成本低于一萬美元的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推出,為其減少在測試營運車隊的投入之外,還将為其獲得L4級自動駕駛量産機會。

對于2022年的自動駕駛發展,周光給出三大預測:

行業方面,2022年将是行業内合作更加緊密的一年,尤其是車廠與自動駕駛公司的合作,出行公司與自動駕駛公司的合作等。

技術方面,将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采用固态雷射雷達實作L4級自動駕駛,降低自動駕駛方案成本。

政策方面,各地也将越來越開放,預計将對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和自動駕駛收費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6

MAXIEYE CEO 周聖硯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在疫情與“缺芯”的時代和産業背景下,周聖硯明顯感受到,自主品牌技術與産品的發展機遇增多,發展動力更強勁。現象之一為,國内供應商逐漸與自主品牌公司共同合作,探讨新的生态模式。

另一方面,行業不斷呼籲技術規模化商業落地,使得資本市場更為關注“量産落地”以及企業核心内驅力、增長力。

2021年,規模化是自動駕駛行業關鍵詞,直覺展現為ADAS國内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新車搭載量、預期配置規模的數量不斷增加。此外,全産業鍊自主技術能力的建立健全、合作模式的多元轉型,成本的逐級下行,都與規模化趨勢相輔相成。

對于2022年的行業發展,他給出了五點預測:

第一點,随着更多L2級及以上ADAS系統量産,以及智能駕駛搭載率不斷提高,将可能暴露出更多問題。

第二點,行業将從追求産品落地,轉變為追求多元度提升産品體驗。

第三點,有效的場景資料将成為拉開下一代産品性能差距的關鍵因素。

第四點,中央一體式計算趨勢将更為明顯。

第五點,産業鍊将以圓桌合作模式共同定義産品。

7

MINIEYE CEO 劉國清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劉國清深刻感受到,2021年,自動駕駛行業出現着“國産化替代化”。

2021年,因自動駕駛公司、新舊造車實力,以及各行跨界玩家的多面布局,行業進入高度競争狀态。期間,政策号召國産化以及全球“缺芯潮”久久不退,國内廠商不斷崛起。他預計未來三年内,智能駕駛領域一半以上的份額将從國外供應商轉移到國内供應商手裡。

不過,他也認為,量産傳遞将是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的一大考驗。

自動駕駛級别越高,意味着開發過程和傳遞周期越長,涉及到的鍊條也越多。在國内外玩家争相追趕的賽道上,國内供應商比拼的将不僅是核心技術,更多在于如何與産業鍊上下遊、生态合作夥伴優勢關聯,通過穩定的供應鍊體系、完整的戰略生态閉環,将更多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實作規模化穩定傳遞。

目前,MINIEYE已形成包括L0-L2級ADAS産品、L2+和L2++級智能領航輔助産品、智能座艙感覺與互動産品iCabin在内的産品矩陣,可為不同客戶提供成熟的、可量産的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

8

智加科技中國區總經理 容力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2021年,自動駕駛受政策、資本、産業鍊硬體等利好因素迅猛發展,因新玩家入局越發火熱。行業受到空前關注的同時,先釋出局的企業優勢也是以逐漸顯現。

經過幾年的發展,部分趨勢已經達成行業共識。

首先,行業普遍更看好自動駕駛商用車,尤其是幹線物流卡車。如果說2021年時量産元年,那麼2022年,自動駕駛公司将更關注技術的量産落地。以幹線物流為代表的商用車,将因落地場景半封閉、市場規模大的優勢,而被行業看好。

其次,曾堅持跨越式路線的無人駕駛公司,部分開始走上漸進式路線。

無人駕駛是自動駕駛發展的終極目标,L4級自動駕駛技術是達成這一目标的技術基礎。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過程,部分企業通過技術降維實作量産,不僅能産生經濟價值及社會價值,同時能利用資料閉環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算法優化。目前,更多公司發現這一路線優勢,走上“量産産品與L4技術研發”雙線并行的漸進式路線。

容力認為資料閉環的成效将在2022年揭曉,部分較早布局資料閉環的企業将在2022年迎來收獲,而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車輛前裝量産并傳遞實際營運,也成為頭部企業領跑行業的關鍵差異性優勢。

是以,具有降本增效功能的實際應用(差別于現在以測試為主要形式,暫不考慮成本方案的試營運)将會由少數頭部企業實作。譬如,根據實際營運的資料顯示,智加科技聯合摯途科技助力一汽解放的前裝量産智能重卡,其搭載的智加PlusDrive自動駕駛系統可節省10%以上的油耗。

9

馭勢科技CPO 周鑫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商業化,貫穿着20221年自動駕駛行業。

總體而言,各自動駕駛企業在商業化探索方面可分為四條不同的探索路徑:

第一,不少原專注于Robotaxi賽道的企業,開始涉足自動駕駛細分場景,通過布局更多場景彌補單一市場戰略。

第二,如馭勢科技一類在公司成立之初便布局“全場景”的自動駕駛企業,在2021年開始在多個場景落地自動駕駛技術,加快商業化程序。

第三,受疫情影響,細分場景如廠區、機場等對自動駕駛的需求更加明顯,細分場景的自動駕駛的應用邊界不斷被拓寬。譬如,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合作先後落地了無人物流車、無人巡邏車,機場無人巴士也即将投入營運。

第四,自動駕駛公司與車企的合作不斷深化,各地To G模式持續落地。

周鑫認為,商業化将成為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的主要趨勢,企業将探索更多的場景及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商業化程序不斷加快,自動駕駛技術将需要對企業的日常營運負責,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商業化了解以及與上下遊客戶的深度适配能力也将面臨挑戰,這需要百萬公裡以上的商業營運經驗作為支撐。未來,擁有豐富營運經驗和商業裡程積累的自動駕駛企業,在細分場景中的優勢會越來越大。

10

Momenta CFO 張鵬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張鵬認為,自動駕駛行業及Momenta經曆了“厚積薄發”的2021年。

從整個行業來看,汽車産業正經曆着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未來将是汽車智能化快速發展的時期,而這離不開前幾年相關技術的持續積累。從公司來看,Momenta從2016年成立至今,始終搭建着“飛輪”和“兩條腿”,量産自動駕駛Mpilot将在今年搭載于合作車型,為更多終端使用者使用;完全無人駕駛MSD為主的Robotaxi産品将在更多城市啟動營運。兩條腿的發展也與行業趨勢息息相關。

過去一年各方面對于智能汽車的重視,為汽車智能化拉開了序幕。如今汽車産業的電動化程序方興未艾,2022年後,自動駕駛将是下一個時代的第一個大機會。

他亦表示,自動駕駛下半場有别于上半場的0-1,行業發展将趨向1-N,而這一過程的最大考驗将是規模化能力。

11

小馬智行COO 王皓俊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快,是小馬智行對于2021年自動駕駛行業最深切的感受,也是其對于過去一年自身發展的總結。

王皓俊認為,自動駕駛行業的迅速發展,首先展現在上下遊産業鍊更加成熟,推動成本顯著降低,硬體選擇日益豐富,進而開啟自動駕駛技術産品化程序,技術越來越向車規級、量産化邁進。

除此之外,政策法規圍繞着落地應用、商業化出現關鍵轉折,國家到地方已形成多級政策法規體系。更為重要的是,公衆和汽車市場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和接受度也明顯提升,自動駕駛已經開始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服務人們的出行。

以上因素共同促進了行業的飛速發展,其中政策的開放,在2021年尤為突出。

在開放政策的支援下,小馬智行2021年在廣州、北京相繼開啟自動駕駛無人化測試,并在11月份在北京開啟北京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試點,Robotaxi業務正式也正式從技術常态化測試邁入商業化模式驗證階段。

12

輕舟智航CEO 于骞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2021年,自動駕駛軟硬體技術不斷更新,提高着自動駕駛安全性意識,同時多項利好政策接連出台,投融資事件增加,促進着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

于骞認為,自動駕駛車輛在規模化應用之前,首先需要實作安全級别高于人工駕駛1-2個數量級,因為安全是自動駕駛實作的永恒前提。

此外,于骞還提到了對于單車智能及車路協同的看法。

他認為,車路協同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以及技術疊代,而完成這一過程是漫長的,可能十幾年後,車路協同才能對單車智能的需求産生影響。是以,現階段的車路協同,可視為單車智能的安全備援。

另外,輕舟智航從未離開過Robotaxi領域,目前Robobus和Robotaxi應用的是同一套技術方案。此前也推出了5G自動駕駛網約巴士,打破Robobus和Robotaxi的邊界。

13

一清創新董事長 劉明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2021年,自動駕駛行業欣欣向榮,遍地開花。劉明認為,這一定程度得益于雷射雷達量産和自動駕駛技術優化,車體成本的降低加速着自動駕駛行業快速發展。

在他看來,無人車的商用不能因改造現有車型,而需要正向設計,而如今“新四化”的到來,為汽車改造适配無人駕駛技術的車型提供了可能。是以劉明認為,無人車商用化實作的前提,需要以電動車為基礎,在雷射雷達成本較低時結合造車經驗和技術優勢。

對于2022年的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劉明判斷高頻次、低成本、功能型的低速無人駕駛場景将率先迎來爆發,行業發展也将聚焦于産品功能以服務社會。

這一判斷或許與一清創新去年的成績相關。2021年,一清創新的無人系統在港口碼頭、百個園區實作大規模應用,“誇父”系列無人車在八種場景落地,新增安全營運超過10萬公裡。

14

文遠知行執行總監 董方亮

15 位“自動駕駛”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趨勢與細節

合縱連橫是文遠知行董方亮認定的2021自動駕駛行業年度關鍵詞。

自文遠知行2018年最早實作自動駕駛鐵三角模式,到2021年,行業内出現越來越多的合作案例,即自動駕駛駕駛公司、車企、出行營運公司三方聯合,其中不乏戰略性的深度合作,具備共赢的合作思維和上下遊資源的企業将更受行業青睐,進而實作各取所長、多方共赢。

在他看來,随着這種多方合作的模式的落地和推廣,“全無人駕駛”已經從一個技術名詞變成一個鮮活的工具,在踐行科技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彰顯出科技創新落地應用的力量。

無人駕駛“抗疫”就是一個現實的例子。比如,文遠知行在廣州疫情爆發期間參與向封控區居民運送生活和緊急物資任務,連續20天共計發車500餘次,運輸總重量超過100噸。

在董方亮的觀點中,2022年,規模化和無人駕駛仍會是行業努力發展的方向,随之将推動無人駕駛載客營運更快到來。

去年,文遠知行在去年已經實作了 Robotaxi、Robobus、Robovan等三大産品布局。包括文遠知行在内,大衆将會在2022年看到越來越多不同的無人駕駛汽車開上城市街頭,覆寫出行、貨運等等交通運輸和城市治理領域。

更多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領域的文章,請關注雷峰網旗下頻道公衆号《新智駕》。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