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族人接姑奶奶的節日

滿族人接姑奶奶的節日

歸甯日,接姑奶奶

作者富察寶仁

滿族在二月二這天,有接已出嫁的姑奶奶(女兒)回家省親,住上幾天的俚俗,稱之“歸甯日”。

滿族有個奇特的習俗,婦女在家中的地位很低,整天操勞家務、伺候公婆、照看孩子,還要喂豬、養雞、拾弄菜地,但吃飯要吃在後面,還不能上桌與公婆及男人們一道吃。可是家中的格格(小姐、姑娘)地位卻是很高的。她們不用幹什麼家務啦、喂豬養雞啦什麼活計,而且可以家裡家外到處跑到處玩,吃飯時還可以先上桌與父母一起吃飯,是以人們都叫她們“姑奶奶”。

滿族的姑奶奶出嫁後地位是一落千丈,整天是幹不完的活和伺候不完的公公婆婆,而且還有許多老規矩限制着她們。象過年初一至初五是不能外出的,到了初六才能回娘家看看,而且晚上還得回到婆婆家,因為一大堆的家務活還在等着她做呢!好不容易熬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但也不能回娘家住上幾天,因為老規矩是嫁出的姑娘不能看娘家的燈。滿族有十五這天“姑娘看到娘家燈,娘家一年受大窮”之說。是以隻能上街觀觀燈、看看秧歌,上河邊井沿“走百病”,轱辘轱辘冰。

早年間滿族有個老規矩,新結婚的女人正月裡不能讓男人守空房,否則不吉利。是以一直到了二月二龍擡頭了,嫁出去的姑奶奶才算真正的解放了。二月二這天,娘家人會前來接女兒(姑奶奶)“歸甯”,大概有“接歸家甯靜歇息幾天”的意思吧。如果婆家忙不過來或有事不能歸甯回家,娘家人見不到日思夜想的姑奶奶會非常難過的,故有俗語:

二月二,接寶貝。接不來,掉眼淚。

如果二月二這天烏倫(媳婦)不能回娘家,婆家會打發人前來告訴因由。如果婆家沒來人那娘家的父母便會着急了,其中必有緣故。于是家中長輩會前去問詢,順便看看嫁出去的姑奶奶。

滿族人接姑奶奶的節日

姑奶奶接回家,家中會做許多好吃的嚼物給她吃,其中荷葉餅(即春餅)是不可少的。早年間人們的生活很艱難,吃白面做的小荷葉餅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荷葉餅中卷的盒子菜,是白菜、豆芽、香菜、黃瓜、蘿蔔各種蔬菜齊全,醬肉、醬肘子、小肚、雞絲等平時也都很難見到。有的人家為了給嫁出去的姑奶奶歸甯時吃,還特留着不舍得吃。二月二,姑奶奶回娘家,全家人再聚餐,一頓打春時吃的荷葉餅、盒子菜,人們都勾起了昔日姑奶奶在家時的美好回憶。是以滿族有俗諺:

二月二,接姑奶奶,

好吃好喝全上來。

醬肘子、盒子菜。

滿族人接姑奶奶的節日

二月二,回娘家的姑奶奶,都會在娘家住上三天五天的,她們和阿瑪(爸爸)有說不完的親情,和讷讷(媽媽)有唠不完的悄悄話。

滿族是個生活豐富多彩的北方民族,并不隻是會漁獵弓射,“經過婦女多騎馬,遊戲兒童解射雕”。滿族也是個能歌善舞、四季各有所好的豪放開朗、對美好生活充滿追求的民族。尤其是女人們對花的所愛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她們頭戴花、插花,身上的旗袍、鞋帽繡花,家裡用的被單、幔帳、枕頭頂子等皆繡花以飾。

滿族婦女以頭插花戴花之多稱著,春夏之季,野花插滿頭;秋冬之時,則絹花、紙花、綢緞花開滿烏發之上,美其名曰“花仙子”、“花樓子”。但奇怪地是鄉野之間的女人,無論是格格(小姐)、烏倫(媳婦)還是嬷嬷(老媽媽)、媽媽,除了隆重的場合或節日,皆多跣足(光腳)草鞋或布鞋、獸皮靴,文雅些的人稱之“修頭不修腳”,而粗俗些人的人則稱之“頭上插滿花,光個大腳丫”。故《龍江雜詠》詩雲:

玲珑發辮髻盤鴉, 滿插關東通草花。

一例修頭不修腳, 休教對鏡惜年華。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頗有意思的文化現象,如人們對花的崇拜。傳說,每年的十二個月皆有花神執掌花期,而且那花神亦是一些有名有姓的名人,什麼燧人氏、張骞、石曼卿、楊貴妃、林清和等皆是花神,那大名鼎鼎的颛顼帝、漢武帝、蘇東坡、陶淵明也是花神,甚至連長得甚是吓人、似乎與花不着什麼邊際的捉鬼鐘馗也是花神一位。

花既然由花神執掌,當然也是有慶祝的花節了。花節又稱“百花生日”。那百花生日又分兩次,一為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一為八月十五日,為“月夕節”。清《熙朝樂事》載道:

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也。俗恒言:“二八月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為花朝,

八月半為月夕……

農曆的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的中國傳統民俗,早已被喜花愛花的滿族人所欣然接受。每逢此日,滿族赫赫(女人)都會忙乎起來,為花神“花娘子”過生日,也将自己打扮得“花山”怒放。正如清著名詩人袁枚《花朝》所詩:

紅梨初綻柳初嬌, 二月春寒雪尚飄。

除卻女兒誰記得, 百花生日是今朝。

清人徐柯所撰之《清稗類鈔》中,記載了光緒年慈禧太後在頤和園,扮花神、演花慶壽、觀剪彩的慶花朝節樂事。其文道:

二月十五日,為花朝,孝欽後(慈禧太後)至頤和園觀剪彩。時有太監預備黃紅各綢,由宮

眷之成條,條約寬二寸,長三尺。

孝欽親取紅黃者各一,系于牡丹花,宮眷太監則取紅者系于各樹。于是,滿園皆紅綢飛揚,

而宮眷亦盛服往來,五光十色,宛似穿花蝴蝶。系畢,即侍孝欽觀戲劇,演花神慶壽事。樹為

男仙,花為女仙,凡扮某樹某花神者,衣即肖其色而制之。扮荷花仙子者,衣粉紅彩衫,以肖

荷花,外加綠綢短衫,以肖荷葉。餘仿此。

布景為山林,四周山石周繞,石中有洞,洞有持酒尊之小仙無數。小仙者即各小花,如金

銀花、石榴花是也。久之,群仙聚飲,飲畢而歌,絲竹侑酒,聲極柔曼。最後,有虹自天而降,

落于石山,群仙跨之,虹複騰起,上升于天。

東北的二月還是冰天雪地,但出嫁的女兒歸甯讓父母和全家人都感到十分的溫暖。十五日的“花朝”為百花過節,冰天雪地中盛開了許多五彩缤紛的花,不過這些花都是開在滿族女人的烏絲青發之上。

作者富察寶仁簡介:富察寶仁先生退休前在園林局擔任綠化處處長。現在先生擔任的社會職務主要有:吉林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北華大學客座教授、舒蘭市人民政府曆史文化顧問、吉林省滿族文化經濟促進會副會長、吉林市滿族聯誼會副會長、吉林市滿族文化研究會理事、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吉林省長白山文化研究會理事、吉林市作家協會會員、吉林道教玄帝觀、靈仙府複建顧問、吉林市園林綠化協會秘書長等。

富察寶仁先生寫有很多著作,特别是關于滿族曆史與文化的書籍,主要有《大東北滿族舊事》叢書,是吉林省地方志資源開發立項項目。叢書約124萬字,分為《大東北滿族舊事·曆史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歲時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俚俗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建築文化》《大東北滿族舊事·薩滿文化》等5冊。我們平台經過授權,曾發表部分文章。有意購買收藏此書的,可以與作者富察寶仁先生聯系。

我們平台已經發表《大東北滿族舊事·曆史文化》中的部分,現在先生又提供《大東北滿族舊事·歲時文化》,我們将陸續發表。

2月5日發表《正月初五,滿族的祭财神、揑破五》,

2月6日發表《滿族人過大年的年俗》。

滿族文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