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時期的空氣淨化淨水取暖是如何做到的

說起沙塵暴,有條件的家庭,趕緊打開空氣淨化器,除細菌、除霧霾,除灰塵什麼的,反正家裡呼吸起來挺舒暢的,那古時候肯定沒有這好東西了,那古人肯定享受不了這樣的待遇了。

其實那也不見得,因為古代人很聰明,空氣淨化這個概念告訴各位還真不是空穴而來,早在漢代古人就有法兒,既能讓室内環境清潔還特别環保。西漢時期的空氣淨化器來,話說,在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咱們考古學家還真的就找到了跟劉備老祖先,中山靖王劉勝曾同床共枕的結發妻子正妻窦绾的大墓出土的一件無價瑰寶,這便是上了曆史課本的西漢長信宮燈,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一宮女的雙手直坐,就當時還沒發明凳子,這兩膝着地,小腿貼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腳跟上的一種坐法。這個宮女神态恬靜優雅,整體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十分的敦實且精緻。但這盞宮燈可不僅僅隻有照明這麼簡單,它可是兩千多年前咱們古人環保的傑作,也可以被稱之為現代各類空淨産品的老祖宗,此話怎講啊。古代照明多于以動物油脂或植物油為燃料,你像你家廚房要是不開抽油煙機的話,煙很大,很嗆,空氣污染不說,牆上也會留下黑乎乎的油漬和油灰。古人點的燈也是一樣的,燃燒間化為灰燼的灰炭會随着上升的熱氣流漂浮遊動,室内肯定煙霧會很大,污染空氣環境不說,人呆着也不舒服。

古代時期的空氣淨化淨水取暖是如何做到的

而長信宮燈的發明,将實用性和仿生形态進行了完美的融合,科學合理地起到了淨化器的一些功能。宮女的左手是不是拖着燈座,右臂上舉右手是提着燈罩。宮女寬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形成了燈的頂部,使得袖口變成了燈罩,這樣既可以友善拆卸清洗,又不破壞整體性,構造簡單,效果很贊,而手臂部分其實是吸收黑煙凝聚成的黑灰用的紅管就是說輕輕的黑色煙灰炭顆粒飛起來,通過宮女的右臂就形成了紅管,進入到了裝有水的體腔内,利用水過濾油煙,這樣就能很好地保持室内環境和空氣品質,這個燈筒的外觀造型别看簡練,也是另有玄機,燈罩竟然有内外兩片弧形平闆,可随意調節燈火的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古代版的可調節LED,實在實在是太強了。除了空氣淨化器,我看很多家庭也用上了淨水器,水為生命之源,其實淨水也并非現代人的專利,古代早就創造出了不少淨水的操作,跟如今的淨水器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說為了喝到健康清新的好水,古人會就地取材,利用鐘乳石、木芙蓉、榆樹皮、明礬等物品來淨化水質,可以很好的吸附水中懸浮的一些雜質,形成沉澱,過濾後使水澄清,這都是非常好的綠色淨水器。家電當中,我們使用頻率最高的還有洗衣機,對吧?

在古代洗衣服,古人稱之為搗衣,那洗衣服就洗衣服呗,為什麼叫搗衣呢?原來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種在大陸并未普及。絲質挺貴呀,隻能供貴族老爺們穿戴,老百姓大多穿葛麻做的衣服,葛麻這個織品纖維太硬,穿着不柔軟,那穿之前需要放在砧闆上拿杵,然後敲打它是啪啪啪使之柔軟。

古代時期的空氣淨化淨水取暖是如何做到的

平常就像我們現在買的新衣物,先撂到洗衣機裡頭漂洗一下再穿一樣。在唐代,搗衣都習慣在晚上,這才有了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生的名句。

在古代沒有現代洗粉怎麼辦呢?古人能洗幹淨衣服嗎?因為古人常用草木灰,這草木灰至今且呈堿性,技能殺菌去污力很強。再來說說家裡邊兒必不可少的電冰箱、電風扇什麼的,别覺得古人沒有用得上這些,夏天冬天會遭老罪了,其實古代也有冰箱,就是比較原始,不用氟利昂,而且是春秋時就有了。據記載,有一種用陶瓷或青銅制造出的器具,并名為“冰鑒”,對于食品保健,古人和我們現代人都覺得非常重要,這個器具主體呈鬥形。下安四個肢足上裝提手,富有特色的是此器物,四壁皆是滿布镂空的花紋,器底還有這四個對稱的小方孔,估計是為了便于融化的冰水從氣壁的镂花以及器底的孔洞中流下來。簡單來說,原理就是将冰塊放在一個青銅制作的箱子裡,既能儲存食物,又可以散發冷氣,使室内涼爽。夏天可以當風扇用。聽到這兒,有個别朋友可能會疑惑,吹吧,你古代沒電,夏天哪裡會有冰塊,其實這也不難,古人在數冬冷時會鑿冰,然後挖地窖儲存起來,到夏天再用。到唐朝時,古人還發現硝石放到水中溶解,使水會結冰。

古代時期的空氣淨化淨水取暖是如何做到的

這就使得酷暑時吃冰,老百姓也能消費得起了。等到了冬天,古人雖然說沒有暖氣,沒有空調,古代取暖的裝置也很多,像火牆、壁爐和爐竈等等,也不比空調差,還不費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