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宗祠文化,在春節更顯得優勢明顯,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喜歡這種場景,或許也是南方農村熱衷建宗祠的主要因素之一】#帶你看三農#
今年過年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回江西老家,不過在老家的老爸老媽說,今年過年家裡也挺熱鬧的,祠堂裡每天都有人唱戲,老年人聚在一起烤着火,聊聊天、聽聽戲,中午也可以一起在祠堂吃飯,人多熱鬧的日子正是老年人所期待的。
在我們村裡,主要的姓氏有戴、朱、王、程四個,每一個姓氏都有一個祠堂,祠堂的建築風格跟普通的民宅不一樣,一眼就能認出來,有點像以前古代的房子,屋檐、天井、廂房、廳堂、戲台等都有。一般以天井為中心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廳堂主要用來擺放家族曆代長者的靈位,祭祀用的比較多,下部分是戲台,平時用來活動的地方。
南方農村基本上對宗祠很重視,建一個祠堂花費基本上是沒有低于200萬的,當然不是一家出,而是對應姓氏的按比例衆籌,一般是男丁出1000-2000元,女的不要求,還有的費用來自于捐贈,經濟條件較好的出一兩萬或者一二十萬都是可能的,然後由信得過的人來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祠堂建好後,一般會安排人員住在裡面,平時打掃衛生,日常維護之類的。逢年過節時,一般會在裡面搞些活動,大家一起參與,自娛自樂,當然,在裡面是不可以打麻将、打牌之類的。個人覺得南方農村的祠堂,實際上是村民溝通交流的彙聚場所,如果合理利用,更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團結,形成一種合力,弘揚正能量的地方,隻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參與的不多。#江西農村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