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

來自河北阜平的44名孩子,

唱響《奧林匹克頌歌》。

“虎頭虎腦可可愛愛合唱團”的故事

火遍全網,

得到國内外人士的盛贊。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2月4日晚,“馬蘭花兒童合唱團”用希臘語在開幕式上歌唱。新華社記者曹燦攝

請将孩子們合唱的圖檔放大,

您會發現,

“虎頭娃”們的服裝上充滿巧思:

頭戴虎頭帽,

身着虎頭圖案,

腳上是虎頭鞋,

這些,都是取材于河北的傳統元素 。

站上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舞台的,

不僅有可愛的孩子們,

還有河北的傳統元素及民俗文化。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開幕式上,

冰雪雕刻的“中國門”緩緩開啟,

戴着藍白“虎頭帽”的引導員率先出場,

高舉着由“中國結”設計串聯而成的

雪花引導牌,

一場關于“雪”的入場式就此開啟。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值得一提的是,

引導員佩戴的虎頭帽一共有7種圖案,

都是采用來自河北民間的傳統虎頭圖案,

經過了民俗專家的考證。

2022年是中國農曆的“虎年”,

傳統中人們習慣在虎年,

給孩子們戴虎頭帽來傳遞祝福。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場邊的入場式标兵不斷舞蹈,

他們所佩戴的口罩上,

以中英雙語印出“歡迎”字樣,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為所有參賽人員送去特别的問候。

入場式标兵的服裝采用了蔚縣剪紙圖案,

凸顯中國人過年的喜慶吉祥。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入場式後,所有引導員高舉雪花引導牌,

通過舞蹈與地面的光影互動,

在五環的見證下,

地面上寫着各代表團名稱的

小雪花星星點點,聚攏成團,

在舞台中央緩緩升起,

以橄榄枝圖案構成的一朵大雪花。

李白詩雲: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這一場景,

将曆史文化中的河北呈現眼前。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冬奧會開幕式的歡迎儀式演出上,

來自張家口的演員揮舞着霸王鞭,

還有打樹花的表演,

把張家口獨特又熱烈的民間藝術,

展現在世界人民面前。

“又被冬奧帶貨了!”

從虎頭帽、虎頭鞋、剪紙,

到雪花、火炬周邊……

網友紛紛求同款,要連結。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河北元素在開幕式一個個高燃瞬間中

上演着屬于河北的浪漫,

每一處都是細節,

每一處都有故事,

收獲了一大批國内外粉絲。

河北傳統的民俗文化,

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開幕式中的剪紙元素如驚鴻一瞥,

這一傳統民俗技藝以全新方式在驚豔世人。

源于明代的蔚縣剪紙是大陸唯一一種

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

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曆史。

實際上,蔚縣剪紙不是“剪”而是“刻”,

刀工既有北方民間剪紙粗犷、質樸的特性,

又有南方剪紙細膩、秀麗的風格。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剪紙藝人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

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

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

蔚縣剪紙能夠刻畫的内容包羅萬象,

内容涉及花鳥魚蟲、神話傳說、戲劇臉譜、重大節慶等

八大類6000多個品種。

蔚縣剪紙是民間社會的産物,

更是百姓生活的寫照。

2006年,蔚縣剪紙入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09年10月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近年來,随着冬奧會的籌辦和冰雪運動的普及,

以冬奧為題材的冰雪剪紙作品

成為文化市場的新寵。

越來越多的蔚縣剪紙藝人

傳承技藝的同時,

開始不斷對内容進行創新,

張家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周利偉

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而他也是冬奧會開幕式上

“虎頭娃”形象的擁有版權者。

在周利偉看來,蔚縣剪紙代表的是

冬奧舉辦地張家口的元素和文化,

而今年冬奧會又逢虎年,

以“剪紙+老虎”的形象

展現的是吉祥如意,更是文化情懷。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周利偉的虎頭帽剪紙作品

是經過其祖輩、父輩多代人的創作沉澱,

這次使用的剪紙形象創作于2017年。

在報送前,周利偉又對“虎頭娃”剪紙

樣式、點彩等做了微調,

“大家肉眼不一定看到,但我必須追求完美。”

虎頭娃作為刺繡出現在衣服前,

設計師對剪紙中的形象進行了調整,

“我最高興的是‘虎頭娃’

被保留了下來,這是最精華的。

調整和變化更符合

開幕式的整體氛圍和環境,我很滿意。”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周利偉出生于蔚縣南張莊的

一個剪紙世家,

父輩兄妹7人都是剪紙大師。

2013年夏,周利偉大學畢業

開始投身自己從小耳濡目染的

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産。

第一次讓周利偉火“出圈”的

是他助力申冬奧的

剪紙作品《大美冬奧》。

作品采用陰刻、陽刻技法,

将天壇祈年殿、張家口大境門、

冰雪運動員、祥雲等

大量相關元素融入其中,

這幅作品不僅為周利偉帶來了多個獎項,

還在申冬奧成功之際,

被當作“國禮”送給了國際奧委會。

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

“北京8分鐘”短片中有一幅

巨大的剪紙作品畫面。

這幅令人驚豔的剪紙作品《相約長城》,

同樣出自周利偉之手。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他的作品再一次

向世界傳遞着中國文化,

展現中國厚重而有獨特韻味的文化魅力。

“作為一種傳統工藝品,

蔚縣剪紙裡承載着中華優秀文化。

我希望能用蔚縣剪紙

講好冬奧故事、中國故事,

讓更多人了解冬奧、了解中國。”周利偉說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2015年7月31日,

作為中國剪紙界唯一代表,

張家口市蔚縣人高佃亮

帶着9幅剪紙作品,

應邀參加了

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申冬奧之旅,

見證了京張申辦冬奧

成功的曆史時刻。

當天晚上,當巴赫先生宣布

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城市為北京時,

正在現場的高佃亮揮舞着手中的剪紙作品,

激動得熱淚盈眶。

回國後,高佃亮花了三個月

完成了郵票版的剪紙作品《世紀之約》。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項目

與中國蔚縣剪紙藝術交相輝映,

閃爍着奧林匹克文明與中華文明

交流交往交融迸射的光亮,

令人愛不釋手。

就像一位觀衆說的那樣:

“它們不是印刷品、不是畫作,

而是獨一無二的民間剪紙藝術品,

這些令人驚豔的小小郵票,

是中華民族了不起的外交家。”

河北俏虎頭如何入鳥巢

正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總導演張藝謀所說,

“這就是新時代,我們得向世界

講出中國故事。”

文化自信來源于對傳統文化的回歸,

不隻是講述文化傳統與文明成果,

更要講述自己的故事。

冬奧會上的諸多“河北元素”,

無一不在訴說着這片土地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

傳統文化與奧運精神相融合,

是河北民間文化與習俗的傳承,

更是創新與發展。

冬奧會讓河北向世界展示了

熠熠生輝的文化軟實力,

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獨特的藝術特色

與美學價值的傳統技藝“古為今用”,

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郭卉、弓幸民綜合報道,圖檔及視訊源自新華社、視覺中國、北京日報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