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元亦
來源|極果編輯部
這年頭,蘋果造車已然成了業内的口水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探讨一下。從2014年蘋果宣布造車“泰坦計劃”到現在,項目仿佛進入難産一般,原型車愣是連個影都沒有。#汽車科技要聞#
或許是怕大家等得沒信心了,蘋果官方這不趕緊給造車項目再添一記“實錘”。
近期,蘋果流媒體Apple TV+上線了一部官方原創電影《天鵝挽歌》,其中就展示了一輛能自動駕駛、沒有方向盤的AppleCar原型車,同時車内互動全靠AR頭顯展開,車标設計為斜體的“S”,頭燈和尾燈設計基本一緻,整體造型很圓潤,空氣阻力會更小,同時更具有未來科幻感。
前臉有一道貫穿式的微弧形車燈,很有辨識度。車門是全自動感應的設計,輪毂和早前曝光的一樣,具體造型被隐藏。
車輛的内飾很簡潔,風格低調又很現代,c柱部位還有燈帶點綴。車内共有四個座椅,并且是面對面乘坐。車内甚至沒有一塊螢幕,車内所需的互動全部由乘員佩戴的AR隐形眼鏡完成,這也和蘋果正在布局的AR眼鏡不謀而合。
從車頂上方來看,汽車有3塊透明天窗設計,有點敞篷車那感覺了,雖然風格十分現代,但感覺私密性會差點。
影片中這輛車大部分時間都在夜間行駛,可以看到車尾同樣采用的貫穿式紅色尾燈,流線型設計看起來非常地運動。
通過蘋果這部“夾帶私貨”的電影,咱們能發現AppleCar原型車的自動化極高,順便窺見一些蘋果接下來在出行方面的布局方向。
不僅如此,根據韓媒透露,上個月蘋果員工通路南韓,同時與多家南韓零部件公司進行了商談,主要是那些具有批量生産經驗的電子元件公司,目的就是為了搭建起汽車供應鍊。如果整車供應商對接順利的話,最終這輛AppleCar會長啥樣,咱們應該很快就能見到了。
那麼問題來了,蘋果汽車肯定是不甘心做特斯拉2.0,它想要的就是像iPhone一樣成為颠覆整個汽車行業的存在,必然是需要“絕活”傍身的,從蘋果申請的多項專利也能窺見一二。
總的來看,蘋果在造車專利上的研發是循序漸進的。在其2014年至2017年申請的專利中,大部分都是電池和雷射雷達(LiDAR)、視覺識别相關技術,具體造車領域的專利不到40個。
直到2019年以後,才開始出現有關造車的各種細節,包括車身結構、内飾、座椅等方面的多個專利,包括自動駕駛、車身控制在内的專利達72個。
這其中,還出現了很多前衛的想法。例如在2018年的時候,蘋果就申請了“增強虛拟顯示技術”、“沉浸式虛拟顯示技術”、“增強的虛拟儀器技術”等VR相關專利。
從公布的資訊來看,在 VR 技術加持下,人們除了可以在汽車駕駛時工作、遠端開會外,還可以通過調整虛拟環境來減輕暈車。
在2020年5月份,蘋果還申請了一項名為“隐藏式使用者界面”的專利。基于該專利蘋果汽車可以讓所有的觸控界面都隐藏起來,并利用新技術可以讓其變為“透明”,隻有當使用者接觸到界面時,那些“透明的材料”才會亮起,變成可操作的觸控螢幕。
同時,還能讓車内一些隐藏的攝像頭将車輛資訊投影在駕駛室内,讓駕駛員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資訊。
除了新奇的,蘋果對安全帶也進行了重新設計,上面會有按鈕可以快捷進行操作,如通信、調整音量、接聽電話、Siri等,使用者可自定義按鈕功能。
并且安全帶也帶振動,在一定場景會給乘客回報。
專利研發完了,就該實際投入使用了。
去年12月初,有消息稱蘋果汽車所需的自動駕駛晶片研發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蘋果也正在與半導體設計制造公司台積電展開合作,開發一種半自動駕駛汽車,并在美生産Apple Car晶片。
既然蘋果造車有這麼多“實錘”,那麼為何進展恰似“擠牙膏”?
雖說蘋果仍在獨立制造整車,但也需要一個汽車界“富士康”的存在,然而蘋果在尋找代工廠時屢屢碰壁。
在2021年早些時候,蘋果連續與現代起亞和日産接觸,讓大家一度認為起亞将負責泰坦的硬體制造任務,即答應做“代工商”。
這還沒到一周,起亞就光速辟謠,而日産更是連一周的時間都不到,直接否認雙方進行過“深入接觸”。
尋求代工不斷受挫之後,蘋果更加堅定了自己來做整車的想法,最多找合作方,而非采取将整車生産完全委托給一個特定生産商的方式。
蘋果造車不僅合作進展不順利,還有一連串高管離職的事情發生。
2021年上半年,蘋果自動駕駛安全與監管負責人傑米·韋多、泰坦機器人技術負責人戴夫·斯科特紛紛離職;9月份,被視為泰坦靈魂人物的道格·菲爾德也跳槽到福特。2019年以來,泰坦計劃的高管已經流失1/3。
同時蘋果汽車軟體工程主管喬·巴斯(Joe Bass)已經離職。自2015年1月以來巴斯就是蘋果自動化系統首席工程項目經理,今年1月份巴斯修改了LinkedIn資料,顯示他已經離職。巴斯現在是Meta公司VR技術項目管理總監。
報道中提到,随着巴斯的離開,蘋果一年前的汽車管理團隊幾乎全部離職。
咱們不難猜出,蘋果 應該是不具備整車生産能力,是以也在多找合作方,而高管們不斷出走,估計也與此有關。
雖然造車之路很坎坷,但在整個過程中,蘋果汽車的面目反而愈加清晰,在車型價位上也下調為“中高端”,即面對普通消費群體的産品。
據傳,現在 LG 和麥格納的一家合資企業在制造電動汽車方面走得很近。蘋果還是很有可能會在2022年宣布達成一系列戰略性電動汽車合作,2025年推出電動汽車。
實在不行,蘋果還留了後路。去年10月,還有外媒曝出消息,蘋果公司正在籌備一個叫做IronHeart的系統,用于接入車載系統CarPlay,實作對整輛汽車的互動界面覆寫。
這很有可能就是蘋果給自己準備的後手,萬一貨真價實的汽車真造不出來,手裡起碼還有一張“王牌”可以在智能汽車産業分一塊蛋糕,總不至于輸得太難看。
縱觀全局,從目前的競争環境來看,即便市場都對蘋果汽車抱有期待,但這輛AppleCar或許真的需要再快一點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