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賞年畫 過大年

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

創新讓年畫享有持久生命力

本端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文/圖

1月25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這天一大早,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的年畫經營業主李斌不到7點就趕到商鋪。“今年比較忙,昨晚又接了3個訂單,總共要400來套年畫文創,今天得抓緊盯着制作工坊做出來。”李斌是土生土長的濰坊人,2007年大學畢業後,他不顧父母反對,回到家鄉從事年畫的推廣和銷售工作。如今,他的小店簽約了多位當地的木版年畫傳承人,2021年的銷售額突破150萬元。

濰坊市寒亭區是“中國年畫之鄉”,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享譽世界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近年來,寒亭區搶抓齊魯文化(濰坊)生态保護區建設機遇,以打造“年畫勝地”為目标,堅持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年畫保護傳承發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楊家埠木版年畫有區級以上傳承人25名,從業人員200餘人,年印制年畫2300多萬張、實作銷售收入1億多元。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被命名為國家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非遺博物館和山東省傳統工藝工作站。

賞年畫 過大年

▲ 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制作技藝展示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别具特色。藝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朽稿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反貼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線版和色版。再經過調色、夾紙、兌版、處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畫印出來後,還要手工補點上各種顔色進行簡單描繪,以使年畫自然生動。

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張運祥春節前也非常忙碌。擅長動腦筋的他,近年來專注年畫樣式的創新。今年,他打破傳統年畫的構圖和用色的方法,創作了一套二十四節氣木版年畫,把中國傳統的詩、書、畫、印融合在一起,年畫上面的文字像數字1,印章是個0,下面的圖畫也是1,寓意10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仔細看去,年畫上面的印章是圓的,下面是方的,寓意天圓地方;上面陽刻,下面陰刻,寓意陰陽。

李斌介紹,楊家埠的木版年畫之是以能傳承到今天,主要靠的是創新。以前人們趕大集買年畫,藝人的作品都是“年年各不相同”。如果哪個藝人拿出去年的存貨來賣,不光同行瞧不起,老百姓也不認可。

這幾年,寒亭區在木版年畫領域堅持創新引領,促進活态傳承。

比如在題材内容方面,寒亭區全力支援年畫新創作,季乃倉、楊志濱等人創作的冬奧會、反腐倡廉、脫貧攻堅等題材年畫在全國美展獲獎,反映國史、黨史的木版年畫集《七十年滄桑巨變》《“畫”說黨史百年輝煌》榮獲“2020年度中國版權最佳内容創作獎”。同時,以非遺保護傳承非遺,創作“柳毅傳說”“嫦娥奔月傳說”等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系列木版年畫。

此外,寒亭區還推出年畫台曆、年畫生活用品等系列衍生品,創新楊家埠木版年畫書法題跋作品這一藝術形式,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以年畫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大掌門》,榮獲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當地組織年畫店及相關傳承人注冊“同順德”等年畫商标15個,“楊家埠木版年畫”商标被認定為山東省馳名商标。

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保護與傳承,近年來也面臨新形勢和新問題。寒亭區積極探索年畫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與高校合作共建齊魯年畫研究院,打造全國年畫研究中心、高端人才集聚和培養中心、科技企業孵化中心和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現已引進博士、省級以上傳承人等高層次人才4名,并開展相關課題研究。

同時,寒亭區組建木版年畫保護協會。充分發揮民間力量在年畫保護方面的作用,成立全國第一家木版年畫保護協會,為木版年畫保護工作探索新途徑。成立全國第一家鄉村版權保護工作站,設立濰坊民間藝術品版權保護工作站,免費為作者提供版權登記、糾紛調解等服務。建成民間藝術品備案鑒定中心,将500餘件年畫作品錄入DNA資料庫,為著作權人維權和文化執法部門執法提供有力依據。

寒亭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未來計劃投資300萬元,對現存的明清、民國時期的400餘套年畫古版進行修複,先期投資80萬元的《古今地輿全圖》等4幅古版年畫正在組織雕版大師複刻。

寒亭區還提出,要加快文旅項目建設。投資2.3億元,對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進行改造提升。其中,規劃建設中國的年畫博物館,建成後将集中展示以全國18家國家級年畫産地為重點的精品年畫,打造全國精品年畫展示集散地。

四川綿竹木版年畫

為北京冬奧會增添年味

本端駐四川記者 付遠書

1月25日下午,四川綿竹孝德鎮年俗村年文化廣場上,喜慶的音樂、火紅的裝飾營造出濃濃的年味。由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國文化館協會、四川省文化館、德陽市文化和旅遊局、綿竹市委宣傳部、綿竹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2022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暨中國(綿竹)年畫“村晚”直播活動在這裡舉辦,同時也标志着第二十一屆綿竹年畫節正式啟動。

因為疫情,雖然已經沒有了熱鬧的“桃符市”,綿竹木版年畫仍迎來了一年中的盛時。 記者在錄制現場看到,今年年畫節從業人員和圍觀群衆佩戴的虎年年畫口罩格外引人注目。這種口罩以大紅色為底色,口罩圖案為頭戴一個小虎帽的喜樂童子手裡提着一個大紅燈籠,上邊寫着“到綿竹過中國年”。據悉,這款年畫文創口罩是由綿竹木版年畫傳承人賈君創作、綿竹耀隆醫療公司開發生産,旨在擴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綿竹木版年畫的影響力。

自2006年綿竹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以來,當地的年畫藝術從形式到内容、載體、制作方法、包裝等都進行了創新,綿竹木版年畫逐漸融入生活,年畫精品層出不窮。尤其是春節臨近,年畫的身影早在1個月前就出現在街頭巷尾,相關的産品也成為百姓選購的熱門。

賞年畫 過大年

▲ 北京冬奧會動畫宣傳片中的綿竹木版年畫元素(視訊截圖)

孕墨、覆紙,然後用棕刷反複擦刷,當再次揭開紙張之時,一對燙金線條的威武門神年畫已經躍然紙上。“有錢沒錢,貼畫過年。”談及今年的年畫市場,當地從事年畫銷售數十年的陳健美滋滋地表示,“太忙了,還沒到臘月單子就有很多了。每年都會有一些新客戶來訂貨,傳統文化正在複興。”像這種紅底燙金線條的門神年畫,陳健今年已經做了上千幅。

“按照以往的習俗,年畫隻有在春節前才會有很大的需求量,而現在的綿竹木版年畫,更多時候是作為一種地方特色文化被收藏或是作為禮品,是以創新創作很重要。”綿竹木版年畫德陽市級傳承人陳強表示,今年是虎年,他不僅選取了傳統年畫中以老虎為坐騎的趙公明來創作,還新增加了年畫娃娃抱着老虎抱枕、童子戴着虎頭帽的形象,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除此之外,經走訪了解,當地另有一種内容新穎、題材豐富、诙諧有趣的年畫類型逐漸走入百姓家中,成為房間裝飾的好幫手,它便是鬥方類年畫。

據悉,鬥方是工匠和藝人在勞動之餘,共同擺“龍門陣”擺出的新章,多是參照民間流傳的曆史故事、諷刺寓意的神話傳說和诙諧辛辣的戲劇文學,如《老鼠嫁女》《三猴燙豬》《麻雀娶親》等作品流傳最廣。其中,《三猴燙豬》最具諷刺意味。畫面中,3隻狡猾的猴子和一隻富态的豬圍坐在方桌邊玩紙牌賭博,桌面上堆滿賭資。豬的身旁侍立着兩名窈窕少女,為它端茶、遞旱煙。3隻猴子串通一氣,趁着豬調戲少女之際,暗中在桌下用腳傳遞紙牌作弊,神不知鬼不覺地赢掉豬的錢,把豬“燙”得夠嗆。

“燙”在四川話中有愚弄、捉弄的意思,是典型的四川方言,展現了四川人幽默風趣的個性。“整幅年畫構思巧妙獨特、形象活潑俏皮、情景诙諧幽默,畫師用過硬的畫功刻畫出4個栩栩如生的賭徒形象,寓意深刻,令人捧腹。”賈君說,當下在衆多年畫類型中,鬥方類年畫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的創作手法簡單、題材内容多樣、立意生動有趣。

虎年春節,最受百姓歡迎的還有北京冬奧會。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視迎接北京冬奧會動畫宣傳片中,在綿竹市清平鎮取景拍攝的綿竹木版年畫作品《童話竹寶》,被制作成卡通片出現在宣傳片中進行展示。此次宣傳片中,不僅有關羽拿着青龍偃月刀打冰球、門神踩着滑雪闆滑雪等富含年畫元素的畫面,《童話竹寶》這一幅3D畫也變身成為了“年畫童子”和“乖萌熊貓”穿行在冰天雪地裡。以綿竹木版年畫相約慶春節,為虎年春節舉辦的冬奧會增添了年味。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

發揚虎精神 創新虎形象

本端駐廣東記者 譚志紅

一名童子騎在虎背上,左手持刀舉過頭頂,右手将一條大鯉魚抱在胸前,俏皮又威風。這是廣東佛山木版節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年畫女俠”劉鐘萍為虎年春節創作的年畫《門神騎虎·虎虎生威》中的形象。該作品的構圖參考了傳統的趙公明題材年畫,畫面以紅色和橙色為主,輔以黃色和少量綠色,吉祥又喜慶。

賞年畫 過大年

▲ 年畫《門神騎虎·虎虎生威》

劉鐘萍說,為統一畫面風格,這幅年畫中的老虎并未完全照搬傳統佛山木版年畫中的老虎形象,而是更多參照了現實中的虎。童子手中的刀柄上用紅綢縛一枚錢币,寓意财富;刀鞘上的羽毛鈴铛(貓玩具)與下方老虎(大貓)的眼神呼應,為畫面增加一絲趣味。鯉魚是吉祥符号,從古至今有大量娃娃抱鯉魚的圖像流傳。是以,作者加入了娃娃抱魚的元素,表達“年年有餘”和“鯉魚躍龍門”的美好祝願。

《祥瑞福虎》是劉鐘萍刻印的另一幅虎年年畫。劉鐘萍說,《祥瑞福虎》将崇山、祥雲、瑞鳥、花朵、魚紋和葫蘆等吉祥元素同構于虎的造型之中,塑造了一隻屹立于山川大地之上、與萬物和諧共生的吉祥虎的形象。

為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了解木版年畫,劉鐘萍破界“出圈”,将傳統技藝與當代文化相結合,将虎虎生威的形象與遊戲《王國紀元》中為人熟知的“誓言騎士”融合創作,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她說,其創作靈感來源于佛山木版年畫裡經典的《趙公明騎虎圖》。趙公明是财神爺,新年到,财神爺騎着威風凜凜的老虎,來到民間給大家送财運。劉鐘萍與《王國紀元》的團隊溝通後,創作了年畫《福虎獻瑞》,讓右手持劍、左手持盾的誓言騎士騎着福虎出山,給予領主守護,寓意新年平安喜樂、諸事順利。

賞年畫 過大年

▲ 年畫《福虎獻瑞》(受訪者供圖)

除了以虎為主題進行創作外,劉鐘萍還對傳統門神進行再創作。《持刀将軍》是一款深受人們喜愛的門神畫,劉鐘萍在傳統年畫《持刀将軍》的基礎上,将斜面相對的一對門神關公調整為正面單張的正門神,創作了《正門神·持刀将軍》,既保留了經典的門神形象,也更适應了人們如今的生活方式。

佛山木版年畫始于宋、元時期,興盛于清代乾嘉年間。佛山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山東濰坊年畫齊名,并稱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其制作工藝複雜,包括起稿、刻版、拓印、填色、手繪等20多道工序。作為佛山順德馬岡刻書雕版技藝的傳承人,吳國霖在虎年春節到來之前,創作了《十裡鄉村醉春風》《虎虎生威,吉祥如意》等年畫作品。這些作品描繪了新時代人民小康生活的新圖景,反映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面貌,在傳統木版年畫技藝中融入了現代版畫的藝術元素,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随時代發展的強勁活力。

吳國霖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老虎具有龍騰虎躍、虎虎生威、生龍活虎的吉祥寓意。他的年畫作品《虎虎生威,吉祥如意》圍繞“虎”字,采用傳統木刻雕版技藝創作,在傳統年畫的基礎上,對造型、色彩、線條進行創新,融入動漫元素,彰顯木版年畫在年俗中的喜慶氣氛。

順德馬岡是清代中晚期廣東的刻書雕版印刷重地,與木版年畫的發展相輔相成。順德容城藝術館在2008年開始挖掘整理馬岡刻書雕版技藝,對傳統刻書雕版技藝與現代版畫技術進行融合創新,先後創作了《靜聽漁船隔岸歌》《鄉村十裡醉春風》等一批優秀的年畫、版畫作品。吳國霖說,作為馬岡刻書技藝的衍生作品,木版年畫《虎虎生威,吉祥如意》是一次積極的探索,希望進一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時代價值和社會功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可持續傳承與發展。

鄭太昌是佛山木版年畫市級傳承人,與劉鐘萍一起師從佛山木版年畫國家級傳承人馮炳棠。盡管鄭太昌參與佛山木版年畫的傳承已有10年時間,但之前都是照着傳統年畫圖案刻版。為迎接虎年,他牛刀小試,獨立創作了一幅虎頭人身的年畫作品。“單純的老虎圖案不一定招人喜歡,是以我把老虎虛拟成虎頭人身的門神,既有威猛的一面,也有辟邪的寓意。”鄭太昌說。

河南滑縣木版年畫

緊跟時代步伐

魯 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