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文物最多的國家,正如《重建吳江松陵書院記》中曾說的:“故數文物之邦,必曰東南。”
文物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文物是連接配接現代和古代文化的橋梁,更是研究古代曆史的參考對象,而文物的來源,除了少部分是依靠國家傳頌下來的外,更多的還是依靠挖掘古墓所取得的。古墓中出土的所有物品都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專家們可以根據物品的制作工藝,竹簡、銘文等追本溯源,揭開古人的燦爛文明。
要說,文物最怕什麼,絕對不是怕風雨的侵蝕,也不是怕深埋地下不被人知,而是怕盜墓賊惦記。比如說南京就曾發現了一座被盜的古墓,裡面的東西都被盜墓賊搶劫一空了。不過說來也巧,盜走古墓?

一、 意外發現
不久之後,考古專家就來到了現場,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專家得出結論,這是明朝錦衣衛佥事徐君叙的墓葬。關于錦衣衛這個職務,那可是最早的特務存在。
1382年,朱元璋為了進一步鞏固皇權,平衡朝中關系,避免東廠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為此,朱元璋設立錦衣衛,而錦衣衛的直接管轄區就是皇帝。他們可以逮捕任何人,并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也有參與搜集軍情,策反敵将的工作。這樣的權力地位可想而知,而徐君叙能夠成為指揮使佥事也足以說明他的能力絕對強悍。
除了皇帝之外,錦衣衛不聽從任何的調遣。錦衣衛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督促東廠、西廠,不過因為其管轄權力極大,又和東廠、西廠直屬皇帝管,是以也被稱為是朝廷的鷹爪。錦衣衛權力極大,有權逮捕審訊皇親國戚,不過雖說權力大,但其實官職并不高,也并不複雜。
錦衣衛最高首領被稱為指揮使,品級上隻是正三品的官職,不過就是因為直接聽令于皇帝,又享有極大的權力,是以皇親國戚都要給他三分薄面。而指揮使下面還設定有兩個主力幹将,也就是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使身邊還有兩個類似副指揮使的官職,也就是徐君叙的職位,指揮佥事,正四品官員。
不過錦衣衛雖然權力大,風風光光,但其實這樣的風光榮耀也隻是屬于生前的,因為歸根究底錦衣衛隻是屬于特務機構。就如我們的緝毒警察一樣,死後都要盡量不露面,為的就是避免給家人惹事。
而錦衣衛也是一樣,他的官職并不高,而且又是屬于不那麼見得人的職業,是以死後的葬禮也是十分簡單,而徐君叙的整個陵墓的面積也就300平方米,比起其他朝中大臣,确實算是比較小的墓葬。
徐君叙也不例外,哪怕他的長輩還是明朝的開國元勳徐達,也依然要遵守應有的喪葬規制。也就是說由于他隐秘的身份,其死後的喪葬規模并不會比老百姓高出多少。這一點,從現場挖掘出來的墓葬規格就能看出來。
那麼,墓葬中的陪葬品是否會像墓葬規格一樣簡樸呢?
二、 盜墓賊光顧過的一無所有
專家在趕到現場對墓葬進行搶救性挖掘時,發現了徐君叙的墓葬早就被盜墓賊光顧了。這讓文物本就不充足的墓葬,更加的雪上加霜了。果不其然,墓葬印證了專家的猜想,墓中幾乎已經空無一物了。不過好在墓中牆上的壁刻和碑文,可以推斷出墓室中主人的身份地位。
随着挖掘的深入,專家也越來越失望了,空無一物的墓葬,也沒有多少研究價值。就在衆人要失望而歸時,一個眼尖的專家隐約在土中看到了藍光一閃,這一閃引起了他的注意,立馬上前去檢視。看來是老天都不忍心讓專家失望呢,會是文物嗎?
等專家扒開土一看,原來是一個“藍色酒瓶”,經過專家的研究以及對各種文物書籍的對比,可以得出這就珍貴的國寶——明嘉靖霁藍釉梅瓶。
三、 價值1個億的珍貴國寶
這件瓷器是明朝宮廷内部的禦用瓷器,算下來已經有600多年曆史了。由于埋在地下,沒有接受陽光和雨水的侵蝕,加上瓷器固有的狀态,讓這個埋藏了幾百年的瓷器依然沒有絲毫損傷,儲存得非常完好。梅瓶高27.4厘米,口徑3.8立馬,足徑8.6厘米。
通體施高溫霁藍釉,整體深藍色的色彩,近底因積釉厚形成了類似紫黑色的顔色,單從顔色看就十分雅緻。
再來說瓶體的形狀,瓶體上大下小,頂端瓶口更是極其狹窄,整個瓶子的造型圓潤且自然,類型酒瓶的形狀看起來十分端莊古樸,而瓶身上的釉色濃重且均勻,算得上是霁藍釉中精品中的精品,相當精美。
而瓶子底部更是還有一圈猶如波紋狀的花邊,讓這個原本簡單大方的瓷器也增加了一點造型感。如《武林舊事·燈品》中所說:“燈隻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最後,專家對這件瓷器進行了估值,專家大喜道,至今為止儲存得如此好的瓷器,已經不多見了,在拍賣場上至少能夠拍出一個億以上的價格,甚至還可能在未來達到十幾億的天價。這樣的估值可以說震驚了考古界,而同時,專家們也十分惋惜,僅僅隻是古墓中的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瓷器都如此貴重,不知道被盜墓賊偷走的文物該是多麼的珍貴呢。
并且,我們也從中看得出來,徐達,也就是徐君叙的父親,對這個兒子絕對是真愛,以至于在兒子過世後,還能在墓葬規格不高的徐君叙身上,陪葬如此貴重的物品,也是震驚了。如今,梅瓶被儲存在了北京博物館中。
一直到很久之後,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說道,要感謝當年盜墓賊的粗心大意,沒有發現這個寶貝,不然這件瓷器也不可能會被完整的儲存下來了。
梅瓶作為大陸非常重要的文物,在拍賣市場上,行情很好,可謂是價值連城。而作為梅瓶中工藝更為精湛複雜的霁藍釉梅瓶,價值更高。而又因為其造型優美,符合現代審美,是以也更受藏家的歡迎。
小結
大陸五千年曆史,不少能工巧匠在應運而生,他們用精湛的技藝和在設計上的智慧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愛和敬佩。中國有無數文物瑰寶,然而,自從鴉片戰争開始之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這一百多年中大陸被西方列強用強取豪奪的姿态,搶走了不少珍貴的寶物。
而對于考古專家而言,最讓人揪心的還有,大陸自己的監守自盜,盜墓賊的興起,為了金錢不惜去挖别人祖墳,還将得到的文物賣給國外的收藏家,這一點是真的可恨。
文物是古人留給我們最珍貴的價值,更是幾千年來工匠技藝的傳承和沉澱,文物因為其獨有的不可逆的特點,導緻了失去一樣,就真的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樣的了,也再也生産不出來了。獨一無二是文物的特點,而也正是因為文物的重要性和這個特點,大陸早已設立了文物保護法,希望以此來減少文物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