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細數世界各大古文明,隻有中國的文明是一直延續下來的,五千年來,或有阻礙,卻從未斷絕。

除了中華文化強大的同化能力之外,一直被發現的各種古文明産物的發掘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文物發掘一直是我們研究曆史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在各種各樣的文物發掘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之下仍然發光發熱的古人智慧。

今天的主角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文物,一個傳說中“千杯不盡”的酒杯,形狀奇特,用X光照過之後,才知其中玄機。

造型奇特的文物

1965年,在南京象山的一個古墓中,一個神奇的酒杯正在等待着重見天日,那是一座家族墓葬,考古人員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商讨之後決定對這個墓開展挖掘工作。

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斷推進,這個墓葬的真實面目也在慢慢展現,考古人員根據墓志銘推測,這個墓葬的主人應該是東晉大門閥王興之。

或許王興之這個名字并不怎麼被世人所知,但東晉的王姓名人其實也隻有那麼幾個,而恰巧他們還是一家的。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王興之的名聲雖然并不是很高,但他侄子一家卻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就是王羲之一家。

和王羲之綁在一條繩子上,或許隻會讓人覺得王家的名聲很大,而不會太過關注他們家族的勢力。

但如果提到謝家呢?謝家是東晉時期有名的豪門大家,尤其是謝安更是将這個家族推上了頂峰,而在這個時期與謝家齊名的便是王家,王興之的家族勢力不言而喻了。

古時候人們對喪葬一事十分的重視,帝王會早早地就為自己修建陵墓,陪葬品也是不計其數。

大家氏族雖然不能在排場上勝過帝王,但也不會讓自己的墓葬太過普通,因而他們都有陪葬品的習慣。

既是為了展現他們生前有多麼金貴,也是為了讓他們死後也依然可以享受生前的榮光,是以每次的考古發掘都可以帶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文物,這次的發掘也不例外。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在這次長達五年的發掘過程當中,出土了很多的随葬品,東晉的面貌越來越清晰地出現在人們眼前,而其中有一件東西引起了考古專家不一樣的重視。

這是一個造型非常奇特的東西,像是一個完整的大海螺,但是為什麼要将這麼一個海螺放進随葬品當中呢?專家們開始了他們的研究。

“海螺”的真實身份

經過猜想和研究,他們認為這個類似海螺的東西是一個酒杯,在中國文化當中,酒文化是很重要的一環,古人也常常在墓葬之中放入酒杯的随葬品。

隻是一般都是青銅器或玉器,且形狀和當代的酒杯差不多,這種形狀的酒杯還是第一次見。

為什麼要将酒杯做成這個形狀呢?這個酒杯的形狀像是一個圓盤,看起來和鹦鹉的嘴很像,是以他們都叫它“鹦鹉杯”。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鹦鹉杯并非沒有在曆史上留下痕迹,在衆多文人的作品當中都曾經出現過它的身影。

李白曾在《襄陽歌》中寫到“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這就是鹦鹉杯在曆史上留下的痕迹。

能得到古代無數人欣賞,可想而知鹦鹉杯在古代有多受歡迎,也不免勾起了人們的窺探欲。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那個隻出現在文字當中的鹦鹉杯終于在這個時候以實物的形态出現在了人們面前。

永遠喝不空的酒杯

好奇的專家們當即對這個杯子展開了研究,他們隻聽說過鹦鹉杯是一個神奇的杯子,傳說鹦鹉杯中的酒是怎麼喝都喝不完的,這才會有陸遊筆下的“鹦鹉杯深君莫訴”。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但是世上真的會有這樣的東西存在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就一定是内部結構的奇特造成的錯覺。

于是他們将這個酒杯送去照了X光,這才真正看到千杯不盡的秘密,原來在鹦鹉杯的内部有着很多的小孔,它們彼此相連,編織成了一張大網。

是以在酒被倒入的時候,液體就會通過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孔進入網格之中,是以當人們在往外倒酒的時候,因為空氣壓力的原因,裡面的酒并不會一下子就被倒出來,而是慢慢地流出來。

量小就決定了次數多,多次的倒酒行為就讓人的大腦形成了一種杯中酒很多的假象認知,這就是鹦鹉杯“千杯不盡”的原因。

鹦鹉杯将海螺的特點運用得淋漓盡緻,海螺是地球上一種十分神奇的物種,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幾億年前,在還沒有人類存在的時候它就已經在地球上安家了。

幾億年來,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經曆了無數次的環境巨變,連恐龍這樣的霸主都沒能生存下來,但是海螺留下來了。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它們會根據環境變化來改變自身的内部結構,漸漸地就形成了現在被人們看到的樣子。

而我們看到的鹦鹉杯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海螺盞”,因為鹦鹉杯的出現就是祖先們用一種叫“鹦鹉螺”的海螺做的。

鹦鹉螺生存在百米深的海底,捕撈極其不易,這也是為什麼鹦鹉杯數量并不多的原因。

後來,随着鹦鹉螺數量的減少,鹦鹉杯就漸漸在曆史的長河中失去了蹤影,甚至還有人說李白詩中的鹦鹉杯隻是他的想象,更象征着他愛酒而已,直到這次挖掘,才算是将鹦鹉杯從傳說變成了現實。

鹦鹉杯的出現,是祖先模仿和利用自然的一個有力證據,在那個科技尚不發達的時代,他們早就在用他們的智慧創造着屬于他們的新世界。

像這樣的鹦鹉杯也并非絕響,後來在一座唐朝墓葬當中也出土了這樣一個鹦鹉杯,用實物證明了文人筆下的鹦鹉杯絕不是虛構,可能在不同的時空裡,李白曾真的用這樣的酒杯和朋友暢飲過。

1965年,南京一古墓挖出詭異酒杯,怎麼喝都喝不空,這是怎麼回事

結語

從誕生之初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的智慧一直沒有掉線,隻是随着時代的進步,我們的創造力從以前的酒杯變成了科技。

回望曆史,不管是一本本經典典籍,還是一件件讓人拍案叫絕的文物,古人的智慧就在其中被展現,五千年的曆史,能夠在世界領先四千多年的中華民族又豈會是浪得虛名。

一個鹦鹉杯,尚不足以将古人的智慧全部展現,而随着一次次的考古發掘,那個時空的故事正在一點點丢掉神秘的面紗,展現在我們面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