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由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台)主辦,陝西戲曲廣播、創新中心西部網承辦,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支援,西北五省區31家院團聯辦的“虎虎生風戲迎春 雲端看大戲過大年暨西北五省區戲曲院團精品劇目新春展播”,從除夕到正月初六連續7天、24小時全天候直播,西北五省區31家院團上司、名家恭賀新春,68部精品力作輪番上演,這既是一份新春的美好祝福,也是一場戲曲的饕餮盛宴,更是所有西北人的一頓精神大餐。活動雖已接近尾聲,但年味正濃,大戲正好,各地的戲曲演出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類春節應節戲目不暇接,好不熱鬧。

所謂“應節戲”即逢時過節時劇團作為慶祝特意演出與節令相适應的劇目,如端午節演《白蛇傳》,七夕演《牛郎織女》,中秋節演《嫦娥奔月》等等。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春節,當然也有應節戲。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一種是吉祥喜慶、寓意美好的戲。聽戲名就知道是必為年節應景的戲碼,比如《龍鳳呈祥》《大升官》(即《忠保國》),又如《金榜樂·大團圓》(即《禦碑亭》),是春節期間應節戲中必演的劇目。當然,這種名字的戲劇情節也必然是升官加爵、金榜題名、夫妻團圓之類的。

與此相應的,戲名中帶殺、死之類字音的戲,春節期間一般不演,諸如三國戲《戰長沙》,雖然隻是“沙”與“殺”同音,但是如果一定要演,那也必定将戲名改為《義釋黃忠》或者《關黃戰》。另外,情節凄苦、悲慘的戲也不演,像《豆汁記》本是出讨巧的喜劇,但是“豆汁”二字看起來帶着些窮氣,春節期間演出時便改名《鴻鸾禧》,增加了喜慶氣氛。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另一種能夠在舞台上展現出節慶氣息的戲,在春節期間也很受歡迎。演出這些劇目時,舞台上呈現出花團錦簇、富貴吉祥的場景,一般老藝人講究的是“滿堂紅”。此類戲像《玉堂春》,過去“三堂會審”一折場上演員全部着紅,故名《滿堂紅》,還有《雙官诰》《三滴血》這些故事,結尾都是金榜題名、龍鳳和鳴、合家團圓,戲服也是全紅的蟒衣、官衣,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演員和觀衆雙方都認可。此外演得較多的還有喧騰、熱鬧的武戲。武戲實際最不好排,因其故事多為打打殺殺,不宜春節時演出(專為節慶新排的一些應景武戲除外),像《青石山》,前半出是諷刺喜劇,妙趣橫生,後半出排場、身段、開打,優美精彩,極具特色,并且有“财神關聖斬妖”的情節,符合春節演出的情境而最常上演。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再有一種戲則是由于梨園角色出于自己的迷信選擇的戲碼。舊時戲台上下場門上分别畫有青龍、白虎,諸戲之中,唯有《定軍山》一出,黃忠這一角色是由青龍門出場,老生名角們以為十分吉利,故而直傳到譚鑫培,新年第一出都必演此戲。就角色而言,武生常演的有《英雄會》,旦角有《彩樓配》《百花亭》,生旦戲有《滿床笏》(即《打金枝》又名《大拜壽》)等。

過大年,看大戲,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看場大戲,才算過了真正的中國年!隻要春節存在,傳統戲劇就一定會存在。如今,每到春節,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傳統戲劇的演出,尤其是近些年來,春節廟會、集市的複興,為傳統戲劇的生存提供了土壤。同時,伴随着非物質文化遺産概念的深入人心,傳統戲劇的生存也找到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同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春節”和“傳統戲劇”,兩項疊加,勢必會産生壹加壹大于二的效果。随着國家的重視和民間的關注,演劇習俗仍将長期地作為春節風俗的一部分,陪伴着中國人度過一個又一個春節。

春節期間上演的那些戲……

李淑芳《打金枝》選段

秦腔《打金枝》全劇

雷 濤——唐 王

茹 曼——沈 後

陳 黎——昭 儀

任小勇——郭 暧

楊曉峰——郭子儀

鄭巧慧——郭夫人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演出

編輯/劉軍 稽核/妍薇 終審/何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