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記者高萌、李麗、姬烨)2月4日晚22時許,奧林匹克會旗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再一次緩緩升起。
所有觀衆全體起立行注目禮,“鳥巢”安靜了。
仿佛世界都安靜了。
奧林匹克會歌漸起,十多米高的旗杆下,孩子們眼神堅定、聲音幹淨。
“溪谷、山嶽、海洋與你相映生輝,猶如以色彩斑斓的岩石建成的神殿。”(歌詞大意)
唱歌的這群孩子,正是從溪谷山嶽之間走來。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
這是奧林匹克會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開幕式上升起。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尋找泥土的芬芳
2021年9月28日,這是馬曉靜第一次到阜平的日子。
從北京到太行山深處,她和同僚徐洪業帶着選角任務,跟着導航跋涉了300多公裡。
從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幾乎每一屆奧運會,都有會歌環節,每個東道主國家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演繹這首難度極高的希臘語歌曲。
一次讨論會上,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提出“想找一群樸素的孩子來唱”。
“可什麼才是樸素?我們這個節目到底想要給全世界的觀衆呈現什麼?”馬曉靜思索了許久。
這并不是導演組的第一次嘗試,在此之前,他們也找了不少地方,卻始終沒能收獲那種“一瞬間被打動的感覺”。
在路上,她不斷腦補想象孩子們的樣子,有些忐忑,也有些期待。
與此同時,馬蘭國小,許多孩子也正在教室裡等候這兩位北京來的導演。
無人知曉,崇山峻嶺間,一條奇妙的連接配接線正随着車轍悄然形成。
“可愛、幹淨、羞澀”,這是馬曉靜對孩子們的初印象。“有的小孩,你能看到她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很想要上來搭話,但就是不好意思,躲在老師後面。”
休閑服、小布鞋,眼神單純,好奇又躲閃,孩子們身上的諸多細節和撲面而來的生機,逐漸具象了她心中對會歌節目的想象。
“我忽然了解了總導演的想法,我們敢于讓這群最不加修飾、最質樸自然、最天真爛漫的孩子走出大山,帶着未知與好奇,去最大的舞台上快樂歌唱,這本身就是一種自信。”
走訪了附近所有國小,他們初步標明了一批孩子,簡單錄制了一段合唱視訊。
幾天之後,馬曉靜帶着視訊回到北京,導演組第一次聽到了孩子們的歌聲,嘹亮中帶着稚嫩,甚至還有點跑調。
視訊播完後,工作間内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幾乎現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震顫,那是一種來自山野間的直白自然,一種來自溪谷畔的純稚爛漫。
寂靜最終被總導演張藝謀的掌聲打破:“就是它了,孩子們的聲音是天籁,這就是我要找的那種——泥土的芬芳。”
大山裡的歌聲
馬曉靜再次見到孩子們是在2021年11月底。
深秋的風有些許料峭,那天是村裡一條小路的貫通儀式。村民們自發地搞起了音樂會,不少孩子都在現場。
膽子大一些的孩子望見她,一改初見時的羞赧,從遠處飛奔過來和她擁抱。
由于開幕式工作千頭萬緒,馬曉靜沒能紮在阜平陪孩子們訓練,但是幾乎每一天,她都會通過視訊關注孩子們的訓練情況。
上次的阜平之行敲定了會歌環節的大緻人選,孩子們迅速集結到城南莊八一國小訓練。
圖為孩子們正在八一國小訓練。
當時距離開幕式還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一群完全零基礎的孩子,一首難度極高的希臘語歌曲,純人聲無伴奏合唱的表演形式。
如此情況,放在任何專業人士面前,都是極大的挑戰,更何況是在這樣一所條件算不上太好的鄉村國小。
沉默大山之中,幾條命運的線正在緩緩相交。
退休教師付寶環,希臘語老師秦烨臻和他的助手林嘉濠從北京趕來;音樂學院院長張紅玉,帶着專業團隊從保定趕來;八一國小組織起年輕教師,全程陪伴,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城南莊鎮上幾所學校的校長緊急開會之後決定輪番值班,每天開自己的車接送孩子上下學……
一夜之間,八一國小最内側的那棟教學樓,格外熱鬧。
聲樂老師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制定了一份教學計劃,用張院長的話來說,這是任何地方都“無法複制”的經驗。樂理零基礎,就用肢體動作來輔助記憶;調皮搗蛋坐不住,就在課上帶孩子們邊做遊戲邊練歌……
希臘語老師把這首晦澀難懂的歌盡量翻譯成孩子們能接受的中文。“偉大的精神永遠不朽”,這是大眼睛女孩陳思彤了解的會歌。
為了增強孩子們的肺活量與抵抗力,生活老師每天清早都會帶着孩子們晨練,輔導作業、整理發型,從心理狀态到飲食起居,無微不至。
從此,奧林匹克會歌每天都會萦繞在這座小鎮上空。孩子們對着家人唱、對着動物唱、對着溪流唱、對着遠山唱……
2022年1月初,孩子們唱着歌坐上了開往北京的大巴車。
人是一顆種子
人是一顆種子,靈魂汲取什麼,就會成長為什麼。
夜幕降臨,沿着北京莊嚴肅穆的中軸線再向北,能看到一座巨型建築物——國家體育場“鳥巢”。
無數條線交彙出這座建築的鋼架外殼,紅色的内牆被燈光點綴着,像是一團躍動在“鳥巢”之中的火焰。
“鳥巢”,鬥轉星移間見證了奧林匹克之火再次熊熊燃燒;見證了14年間這塊土地的巨變;也見證了無數光榮、奇迹與夢想。
李政澤的房間恰好能夠看到“鳥巢”一角。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他的世界曾經很小。
上學的路,不到兩公裡。家住高速路出口附近,每天早晨,他需要過一座橋,再沿着207國道走一小段就能到學校。
除了這次參加開幕式,李政澤最遠去過一趟承德。很小很小的時候他曾經随着家人去北京順義探過親,但年紀太小,沒能留下什麼印象。
出生于2010年,喜歡籃球和田徑。14年前那場“無與倫比”的盛會對于這個還不到12周歲的孩子來說僅僅是存在于電視和網際網路上的曆史畫面。
被選入合唱團之後,一個小小夢想在政澤心裡生了根。——“老師說,如果表現夠好,說不定能有機會去北京,在“鳥巢”裡唱歌。”
“我想看看“鳥巢”裡面什麼樣,想看看那時候的會歌是怎麼唱的。”為了充盈這個夢想,他自己在網上刷了無數遍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視訊:姚明牽着林浩入場、李甯舉着火炬在空中跨越曆史長卷……雖然從未親曆,但幾乎所有細節他都了如指掌。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隆重開幕。這是中國前體操國手李甯在開幕式上準備點燃主火炬塔。新華社記者郭大嶽攝
設想過無數次去北京的情景,李政澤卻怎麼也沒能想到,真正踏上旅途的時候,自己暈車了。
“我在車上迷迷糊糊,下車就隻想睡覺”。
坐大巴從阜平到北京的車程将近四個小時,這群大山裡的孩子大都還沒太習慣長途旅行,興高采烈地上車,一路晃悠下來,幾乎全都暈得七葷八素。
這種不适沒有持續很久,到北京簡單休整之後,孩子們就立即進行适應性訓練,進入了那個夢寐殿堂。
李政澤還記得自己踏入“鳥巢”時的第一反應——“好像跟視訊裡不太一樣,這裡怎麼這麼大?”或許是面對巨大體量差距時本能的緊張,也或許是實作日思夜想願望的不真實感。第一次排練時,很多孩子的聲音都在顫抖。
舞台上的這種緊張感甚至也傳染給了梁佑麟——那個全團最自信也最淘氣的孩子。
梁佑麟的調皮搗蛋,幾乎到了人盡皆知的程度。教過他的國文老師說:“他去集訓之後,班裡都沒以前那麼熱鬧了。”
為了讓兒子靜下來、坐下來,媽媽趙星打算帶他學美術、學書法,結果轉了一圈,梁佑麟在打架子鼓的教室門口拔不動腿了。“我心想還是尊重一點他的意見,想學就試試吧。能堅持最好,不能堅持,反正咱也試過了,不讓他後悔。”趙星和丈夫商量了一下,還是咬咬牙,給兒子買了一套價格相當于她兩個月工資的鼓。
出發之前,爺爺問他想家怎麼辦,梁佑麟扭過頭去裝酷:“想什麼家!”
圖為梁佑麟(右)和爺爺。
一周後,視訊電話裡,他笑嘻嘻地跟媽媽介紹了“鳥巢”的情況,俨然像個小導遊。“媽媽你看,這是“鳥巢”,特别大還有地下室……”
快樂的事情說完了,梁佑麟情緒開始不對。“我看他眼睛有點泛紅,就趕緊挂了電話,不能讓他想家。”趙星說。
這次開幕式,所有孩子都是第一次遠離父母,第一次在外過年;與此同時,由于疫情和緊張的訓練,孩子們到北京之後的生活幾乎都是兩點一線,這對充滿好奇、生性愛玩的孩子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農曆新年之際,老師們征集了大家的願望,想在能力範圍内盡量滿足孩子們。很多遞上來的小紙條上寫着——“想去天安門看看”。
時間回到2022年2月4日,“在台上我們就把觀衆想成山上的大樹、天上的星星。”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克服了緊張。
聖潔、美妙、童真。他們近乎完美地完成了這首會歌。在舉世矚目下,提着氣息、挺直腰闆,把自信和快樂傳遞給了全世界。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孩子們演唱奧林匹克會歌。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演出完畢,燈光暗下來。孩子們最後一次排着隊,從西南角的通道走下舞台。
2月5日,晨光熹微,又是一輛大巴,載着他們來到了天安門。
這是立春後的第一個清晨,也是演出結束後,孩子們走出“鳥巢”的第一天。
(部分圖檔素材由采訪對象提供)
編輯:劉甯、郁思輝、鄭道錦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