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腳下雪花為什麼跟着“和平鴿”跑?原來是用了實時捕捉技術

腳下雪花為什麼跟着“和平鴿”跑?原來是用了實時捕捉技術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和平鴿”環節,小朋友們跑到哪兒,腳下雪花就會跟到哪兒。圖/新華社

新京報訊(記者 徐邦印)2月5日,在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共同舉行的例行釋出會上,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國家體育場場館主任常宇向大家介紹了開幕式的衆多科技亮點。

常宇透露,2月4日晚,接近15000名觀衆來到“鳥巢”,與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運動員等一起參加了開幕式,演員人數總計3000人,“在張藝謀導演的指導下,演員數量其實比較少,3000名學生演員與先進的技術設施、裝置完美配合,是本次開幕式的重要特點。”

當然,部分環節對技術的要求極高,給工作團隊、技術團隊帶來很大的挑戰。以國家體育場内部的巨大LED“地屏”為例,面積達到11600平方米,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播放系統,對畫面品質的要求也特别高。

“電視機前的觀衆和現場的觀衆,看起來都是一個畫面。實際上,這個 ‘地屏’分成了4個視窗來播放,幾個視窗零延時,組成同一個畫面。最終呈現的效果有目共睹,其實背後涉及優化播放系統等諸多技術細節。”常宇稱,現場升起的“冰立方”、奧運五環以及主火炬,都凝聚了很多科技含量。

不隻是巨大“地屏”、“冰立方”、主火炬,在很多細節上,開幕式同樣科技感滿滿。常宇舉例,他和張藝謀導演都非常喜歡“和平鴿”的環節,節目名稱為《雪花》,為了小朋友腳下那一朵朵閃亮的雪花,技術團隊克服了許多困難。

“大家都看到了,無論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跑到哪兒,在他們腳下,雪花都會跟随他們到哪兒,場面非常靈動,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常宇稱,這并非提前設計好的雪花特效,而是采用了實時捕捉、實時渲染、實時播放等技術。

常宇表示,現場的實時捕捉、渲染、播放并非最新的技術,隻是在如此大型的實景廣場演出上,實作如此大規模的應用是非常少見的,“全世界範圍内都很少見,當然對我們來說,技術上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和TOP合作夥伴、北京電影學院共同合作,克服了許多困難,最終成功完成這個兼具難度和創新性的演出環節。”

新京報記者 徐邦印

編輯 韓雙明 校對 吳興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