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情滿鳥巢 中國青年方陣昂首走來

情滿鳥巢 中國青年方陣昂首走來

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廣場舞表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隽輝/攝

蒲公英的種子飛向天空,鳥巢上空的夜被絢爛的煙花點亮。

伴着激情樂章,楊朔丞同學在鳥巢外的服務崗位上許願,度過了難忘的20歲生日。

“冬奧開幕式剛好和我生日在同一天,挺驚喜的,對我來說是一份特殊的禮物,是實作自我價值最好的時候。”他說。

2月4日,期盼已久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驚豔開幕。

在立春時節邂逅,青年演員和北京冬奧城市志願者像一片片雪花,溫暖凝聚在鳥巢,用精彩的演出為冬奧喝彩,用志願的熱情為冬奧服務。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個由90後、00後組成的青年群體,有很多人和楊朔丞一樣的,和冬奧有着不解之緣。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冰雪之約已經開啟。

身着不同服飾的年輕人跳着“行進式廣場舞”為開幕式熱場,如同冬天裡的一把火,将現場的氣氛點燃。

北京城市學院的張佳儀在鳥巢“起舞”。這一刻,她的心情激動又溫暖。

張佳儀的父親是北京市警察局特勤局的民警,曾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國家重大活動。“以前我還小,不太能具體體會到那種激動的心情。”如今,這對父女變成了“戰友”,“備場化妝的時候,我還見到了正在巡查的爸爸,他走到我身邊悄悄說了聲‘加油’!”有了父親的陪伴,她對演出自信滿滿,“我的笑容一定自信又燦爛!”

來自清華大學的熱場演員與冬奧的緣分頗深。

清華大學化學系直博生曲清韻曾擔任清華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常務副隊長。2008年,清華大學44名同學組成北京奧運會升旗手志願者隊伍,與赫赫有名的三軍儀仗隊的成員并肩,在6個賽場的頒獎儀式中承擔升旗任務。

曲清韻被清華前輩的卓越風姿和奧運事迹深深吸引,也在心裡裝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期待可以參與冬奧會的相關工作。如今,期望變成了現實,她用更活潑、熱烈的表達方式站上了冬奧的舞台。

燈火璀璨、光影流動,鳥巢裡洋溢着青春氣息。

清華大學的李潤鳳在去年5月圓滿完成了冬奧測試賽“相約北京”系列賽事首都體育館頒獎儀式的升旗任務,“頒獎儀式采用橫杆升旗的方式,看似簡單,但背後我們對升旗裝置與流程細節反複磨合了很多次。”

李潤鳳永遠記得,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她有幸作為大學生代表向總書記表達了中國青年在冬奧舞台向世界展現風采的決心。開幕式上,李潤鳳用行動兌現了諾言。

當100名青年代表伸出雙手,将五星紅旗傳遞,當國旗儀仗隊将紅旗迎風升旗,這個被網友稱為“沒有表演,但卻直抵人心的”升旗儀式,讓開幕式引導員、北京師範大學學生郭思雨差點落淚,“祖國的繁榮昌盛在先輩們的努力下一點一滴彙聚而成,我們這代年輕人才有機會站在鳥巢的中央,看着奧林匹克聖火神聖點燃,向全球人民展示中國的青春力量與青年風采。”

約3000名演員共襄盛會,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青年一起行走在冬奧會的開幕式上,世界人民“一起向未來”的象征意義已經被傳遞得淋漓盡緻。

“我是北京冬奧開幕式數千名演員之一,也是數千名演員中的唯一!既代表我的祖國土庫曼斯坦,也代表北大青年。”開幕式結束後,來自土庫曼斯坦、就讀于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系的20級博士生撒普爾興奮地說。

更厲害的是,撒普爾還為“綠色冬奧、科技冬奧”奉獻智慧,他與導師共同參與的“零上高品質動态人工造雪和儲雪一體化技術與裝備研究”和“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項目成功應用于國家速滑館滑冰場。

2021年,作為北京大學的俄羅斯留學生,愛麗克斯收到了習近平主席的回信,“信中,習主席呼籲我們青年一代勇敢發聲,促進人民民心相通。”愛麗克斯在開幕式上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表演,她期待着,“能夠成為中國和世界之間的橋梁。”

鳥巢外,不少觀衆被志願者的熱情服務暖到。

“歡迎大家來參加冬奧會開幕式,鳥巢請往前面走。”觀衆入場前,疏散集結崗位的城市志願者用親切的招呼聲提前點燃了觀衆的情緒。

引導開閉幕式觀衆進場和離場,看似平常的語言和動作,志願者們練習了很多遍。

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唐甦記得,開幕式彩排首次迎接觀衆入場,雖然腦海裡早已想好動作和台詞,但小夥伴們“僵在原地放不開”,她勇敢地向前跨出了第一步,“您好,我是城市志願者為您指引,前面就是鳥巢入口。”沒想到,唐甦的話匣子一打開,身邊的同學紛紛化身“氣氛組”活躍起來,手勢從單調的指導變成了與觀衆揮手互動。

四川人唐甦今年讀大二。她說,服務冬奧是大學階段的願望之一,這也是她選擇來北京上大學的重要原因,“當志願者的心情是急切的,多累都值得。”唐甦在開幕式的服務中拿出了更多激情,獲得了不少觀衆的點贊,“我們将自己的熱情和善意傳遞給别人的時候,别人也會将這份能量回饋給我們。”

開幕式結束已是深夜。奧林匹克塔的正下方,北京林業大學的城市志願者盧佳欣正在引導觀衆有序退場。在鳥巢奮戰了很多天,有一件事讓她印象深刻。

盧佳欣所處的位置是一個急轉彎的拐角,這裡設定了用來分離人流的樁子。一次彩排結束後,天下着雪,路上結了冰,幾個志願者一邊不斷地提醒觀衆們“注意腳下安全”,一邊舉起手機照亮。人流漸漸大了起來,為了保障安全,志願者們拉起雙手,築起“人牆”保護通道,避免擁堵發生。

“我們手拉着手,那種溫暖從心底油然而生,這就是志願者團結的力量。”再次說起這一刻,盧佳欣的聲音裡傳遞出些許感動。

清華大學碩士生汪子奇也感受到了“團結”。四年前,他是平昌冬奧會志願者,4年後,他的身影出現在了鳥巢。“疫情之下舉辦冬奧會很不容易,開幕式上,所有人的力量編織成同一個紐帶,所有人的付出傳遞着同一個希望,所有人的光彩凝結成同一個夢想,才會讓所有人共同迎來同一個春天。”

每一片雪花都溫暖,每一種冬奧緣分都特别。

從2008到2022,志願者的精神薪火相傳,北京林業大學的志願者蘇泉從哥哥那裡接過了“接力棒”。來自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146名志願者服務在鳥巢,在寒冷的冬日裡走出了夏日的激情。

清華大學志願者劉以諾與奧運的緣分很深,申奧成功的2001年,他出生于北京,在全民迎奧運的氛圍中長大,親眼見證了奧運會給祖國和首都帶來的變化。“眼光放長遠一點,等我老了回憶往事,一定也會為自己這段‘雙奧’經曆驕傲自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尚君 葉雨婷 王龍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