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富汗“網紅”地毯商阿裡:把更多優質的阿富汗商品帶來中國

從一位相對默默無聞的地毯商人,到中國媒體上的阿富汗“網紅”,這是阿裡(Ali Faiz)一年來的轉變。

去年阿裡的“轉運”時間點來的有點晚,是在11月上旬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一張阿富汗面孔出現在進博會的場館中,吸引了包括第一财經在内的中國各大媒體的關注。

最終在11月10日進博會閉幕當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其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上單獨推介了阿裡的故事,并特别引用了他的一句話:“我帶來的不僅是地毯,還帶來了家鄉人的希望。”

不過,做“網紅”并不是阿裡的目的,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能夠順勢帶動更多的中國老百姓,來認識、認可和欣賞阿富汗的商品。

阿富汗“網紅”地毯商阿裡:把更多優質的阿富汗商品帶來中國

用地毯推介阿富汗

中國農曆新年前夕,雖然上海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内人流并不多,但阿裡仍然在“阿富汗集合館”内認真地整理着地毯。

集合館是由28歲的阿裡負責經營的,為了打理這個不大的攤位,他特意在去年8月,将自己的家從北京搬到了上海。來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阿裡,2014年到中國留學,2019年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來中國的前7年時間裡,他一直生活在北京。

也正巧在8月,阿富汗政局突變,打亂了阿裡的部署。他告訴第一财經記者:“本來是想打造一個126平方米的阿富汗國家館,但由于阿富汗政局突然變動,我們隻能先做個阿富汗集合館臨時展示區。”

在8月,喀布爾國際機場一片混亂,民航貨運航班停運,政局突變還影響到了從阿富汗的物流進貨,但阿裡還是排除困難,在8月20日,如期開門試營運。因為有一個陣地,集中推介阿富汗的商品,打出阿富汗的品牌,是阿裡一直以來的夢想。

如阿裡一直經營的阿富汗手工地毯,此前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并不了解。阿裡至今還記得他賣出第一條地毯時的“慘痛”經曆。他告訴第一财經記者,2018年也就是他開始賣地毯的第一年,在南昌有位顧客在聽完他的報價後,覺得價格虛高,直接來了個對半砍價。

這着實讓他吓了一跳,在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後,他仔細又耐心地向這位顧客解釋了人工、材料、運輸等成本後,對方才開始“識貨”并深受觸動,按他開的原價當即買下。

阿富汗手工地毯此前在歐美國家已經頗有名氣,阿富汗山區陰冷使得羊毛纖維柔軟細長,而高品質的阿富汗地毯更選用8至14個月大的羔羊羊毛,在純手工制成後,手感細膩平滑,且有絲質的光澤感。

去年,在外交部發言人和中國媒體的合力推介下,阿裡高興地告訴第一财經記者:“阿富汗的産品在中國賣得越來越好了,特别是從去年11月份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可和欣賞阿富汗地毯了。”

阿富汗“網紅”地毯商阿裡:把更多優質的阿富汗商品帶來中國

打響阿富汗的品牌名片

去年在中國火了的阿富汗商品,不僅僅有阿富汗地毯,還有阿富汗松子。

從11月1日至今,已有上千噸的阿富汗松子搭乘“松子空中走廊”從阿富汗直飛中國。根據中國海關的資料,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中旬,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已累計監管進口阿富汗松子近1600噸。

事實上,阿裡起初是被催促着做起了阿富汗松子生意的。一直經營地毯生意的他說道,自從阿富汗松子火了以後,“一直有朋友來問我有沒有阿富汗松子”。

不過,阿裡做松子生意并非沒有基礎,他自己就出生于喀布爾幹果商家庭。他說,由于從阿富汗進口的主要是松子原料,加工炒制和包裝都是在中國進行的,他今年會提前做好這方面的布局。

在阿富汗東北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區,生長着大片郁郁蔥蔥的松林。充足的日光照射和充沛的雪水灌溉,孕育出顆粒飽滿、皮薄易剝的阿富汗松子。向中國出口松子幫助許多阿富汗群眾實作了就業、改善了生活。

事實上,中國與阿富汗之間的農産品貿易源遠流長。早在1957年7月兩國之間簽署的第一個貿易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王國交換貨物和支付協定》,其中就約定,阿富汗向中國輸出芝麻、亞麻籽、水果幹等商品。這些商品當時在中國就很受歡迎。

阿裡向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其實阿富汗的“拳頭産品”何止地毯和松子,每個産業細分下去都很有說頭,如幹果的話不光是松子,還有開心果、巴旦木、無花果等;新鮮水果有石榴;草藥有藏紅花;工藝品除了地毯還有木雕和皮革制品;珠寶有青金石、祖母綠和碧玺等。

他說:“這些産品可不是随便說說的,品質在國際上都很出衆,甚至是數一數二的。”不過,他不無遺憾地告訴第一财經記者,雖然阿富汗特産豐富,“但問題是阿富汗人自己做的很少,很多都是外國人在做”,如松子被當成是巴基斯坦出産的,阿富汗大理石出口意大利加工後,被大家當成了意大利大理石,阿富汗大理石反而無人問津。

是以在新年的一年裡,阿裡的願望是在中國市場中打造阿富汗商品的口碑。他說:“中國市場又大又好,把更多優質的阿富汗産品帶來中國,豐富中國市場,對阿富汗當地人有幫助,對我來說也是不錯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