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

緊跟着喜慶的春節,令人期盼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也将于今晚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盛大的開幕儀式。

科技的發展讓冬奧運動裝備技術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随着中國品牌的崛起,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的奧運會上為中國體育健兒提升競技水準、為中國競技體育實作突破的裝備技術,都來自同一個中國品牌——安踏。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那麼,此次北京冬奧會,安踏又有哪些“黑科技”裝備在默默助攻呢?

冬奧會上科技感滿滿,安踏頻頻亮相

“建設體育強國,必須實作高水準的體育科技自立自強。”

自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安踏就一直通過科技創新,以裝備科技全力以赴支援冬奧,踐行競技體育科技的自立自強。

1 官方賽時制服裝備

冬奧會官方賽時制服裝備由安踏聯手北京服裝學院奧運服飾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賀陽教授共同打造。賀陽教授曾主導設計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制服、火炬手制服,還曾操刀過“神七”、“神九”、“神十一”的宇航員艙内工作服。

本次冬奧賽時制服從600多套外觀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制服裝備,前後進行了8輪版型優化,将功能性、民族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

為了幫助所有參與者禦寒保暖,安踏還在冬奧賽時制服上運用了兩大自主研發的面料科技——熾熱科技和防水透濕科技。

熾熱科技通過鎖住熱量,有效防止人體熱量流失,優質創新材料和嚴謹工藝實作在嚴寒環境中的超強保暖。其中,立體結構保暖材料聚熱棉,具有光蓄熱性能,熱量流失阻隔效果提升約20%,能夠瞬間升溫,高效蓄熱;遠紅外石墨烯材料的使用,可顯著提升遠紅外輻照升溫,超過國家标準一倍;另外,超級羽絨則附着納米級保護層,防水防潮的同時比普通羽絨增加30%蓬松度,更好地發揮羽絨長效保暖效果,超強保暖。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針對戶外降雨降雪等惡劣天氣,我們還将防水透濕科技與熾熱科技無縫融合。防水透濕科技能在防止衣服淋濕的同時,及時導出人體排出的濕氣,避免穿着者産生低溫寒冷感覺。”安踏方面表示。除此之外,制服中采用的銀離子抗菌技術,有效防護細菌侵入,産品用健康環保科技研發制成再生滌綸面料,呼應綠色辦奧理念。

在虎年春晚上,給億萬觀衆帶來了諸多驚喜的交響樂《溜冰圓舞曲》,之是以能夠演繹一場冰雪與音樂的浪漫,就在于“熾熱科技”的運用。

2“冠軍龍服”領獎裝備

象征中國體育最高榮耀的北京冬奧會“冠軍龍服”,在火炬傳遞儀式之前就已經亮相了。

為了傳承“冠軍龍服”的經典設計,安踏依然邀請了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獎得主、著名視覺藝術家葉錦添,進行設計語言和裝備科技更新。

冬奧會“冠軍龍服”以“世界共榮”為理念,用清晰的紅色線條相彙于中軸線,彰顯中國作為東道主向世界敞開懷抱的包容。科技性能上,依然是安踏的“熾熱科技”加持,在保持輕薄的同時,能夠實作零下20℃的超輕保暖。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領獎鞋也是“黑科技”滿滿。在安踏曆時三年之久研發出的全新一代中底技術“氮科技”與足弓内嵌碳闆技術以及BOA系帶系統的加持下,領獎鞋實作輕便、舒适性能的完美融合。

3 冬奧火炬手制服裝備

火炬接力是奧運會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安踏為1200位火炬手定制了服裝裝備。

安踏定制的火炬手制服包括帽子、上衣、長褲和運動鞋,以“冰雪激情”為主題,與冬奧會火種、火種燈、火炬的設計一脈相承,将主火炬的绶帶造型與冬奧會核心元素奧林匹克五環标志、火炬接力标志、火炬接力景觀核心圖形等融貫其中。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其中的“黑科技”在于,火炬手制服從袖口、身側直達腳底的紅線與火炬對接成完整的線條,充分展示火炬手追逐前行的昂揚姿态,面料兼具抗靜電、超強透氣、速幹、防水以及抗菌功能,為火炬手在寒冷環境中保駕護航。并且,為響應綠色辦奧理念,安踏還應用了大量環保可回收材料。

此外,火炬傳遞活動中的火炬接力跑鞋更引人注目。通過三塊結構性碳闆及兩大頂尖科技平台的加持,重新定義了跑鞋。安踏首創的三碳闆結構,增加了曲面弧度,提供推進與支撐的合力加持。此外更是通過幫面拒水防風工藝,為冬季極端環境帶來全方位保護,同時采用3M新雪麗高效暖絨材料,為雙腳提供溫暖和舒适,VIBRAM止滑橡膠外底的加持,則為冬季戶外運動提供了肆意暢跑體驗。

4 冬奧比賽裝備

此次北冬奧會的15大賽項中,作為裝備科技佼佼者的安踏,為其中12支中國運動隊打造了高水準的比賽裝備,為中國選手的競技表現增輝添彩。

比如短道速滑、高山滑雪、鋼架雪車、雪橇等速度至上的比賽項目,安踏以應用空氣湍流控制、邊界滑移技術、高彈減阻面料和表面導流結構等多項減阻技術加持,同時,根據運動員的身材比例、肌肉線條、動作習慣等因素,為健兒們量身定制比賽服,為中國健兒的競技表現助攻。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武大靖在平昌冬奧會奪金的短道速滑“戰袍”,能夠做到減阻提速系數高達5%,達世界最輕、最透氣水準,并獲得了“ISPO全球設計大獎”。而此次北京冬奧會的新款短道速滑比賽服,在此基礎上,采用了最新的360°全身防切割技術,剪刀都劃不破,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另一項速度至上的項目鋼架雪車,安踏首創了智能模拟仿真設計,以行業獨創的導流闆和翼型降阻設計使整體鞋身降低風阻10% ,在起跑推進階段平均提高0.023秒,最高提升0.054秒。安踏的這款鋼架雪車鞋提速雖是毫秒,但對于運動健兒來說,就是沖刺金牌的“生死時速”。

這屆“家門口”的冬奧會,作為民族皮牌的安踏,是支援中國國家隊比賽裝備最多的運動品牌。在中國運動健兒為國争光的同時,安踏也以獨有的科技實力、設計美感與品牌責任,在奧運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的實力。

大手筆研發投入,安踏硬核實力“快人一步”

安踏代表中國品牌支援國際體育盛事,是安踏的實力擔當,也是民族品牌的使命使然。

從2009年安踏正式成為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夥伴到現在,安踏已經累計為8屆奧運會、28支中國國家代表隊打造了奧運裝備,是為國家隊打造奧運裝備最多的中國本土運動品牌。

這樣的的成績,是安踏三十多年來“永不止步”的努力壘砌起來的科技硬實力。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早在2005年,勵志讓中國運動健兒穿上中國競技裝備的安踏,就開始把研發作為企業競争力。為此,安踏成立了中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級運動科學實驗室,在中、美、日、韓、意建立了全球五大設計研發中心,擁有來自1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超200名國際設計研發專家,紮紮實實地夯實科技實力,打破中國運動健兒依賴國外品牌的窘境。

過去10年,安踏始終把科技研發創新放在資源投入的首位,總投入規模已經超30億,居中國品牌之首。巨額投入帶來的是技術及專業積澱。截至目前,安踏以超過1400項專利,已經成為了擁有專利最多的中國運動品牌。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而在未來5年,安踏還将繼續投入40億元用于運動科技研發,在運動科技研發水準、品牌影響力及市場規模上保持中國領先。這也意味着,在推動中國體育走向世界、代表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路上,“永不止步”的安踏還将帶來更多的驚喜。

正是因為安踏對科技創新的堅持,才能以一系列尖端裝備科技,為中國選手的競技表現增輝添彩。武大靖的奪冠戰袍、呂小軍的噸位鞋......都是安踏以技術突破,助力中國健兒實作“更高更快更強”的突破,留下了精彩的奪金時刻。

為了始終保持專業運動裝備的先進性能,安踏聯合了北京服裝學院、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科研機構,并引入荷蘭、法國、日本等行業内頂級合作夥伴,從設計、材料、版型、結構上對冬奧會比賽服進行了全方位的性能提升。

探秘冬奧賽場上的那些黑科技裝備

安踏幾十年如一地重視研發、死磕設計,才能站上代表專業運動最高榮譽的舞台的奧運會。并坐上了如今市值、規模、研發投入,多年位列中國運動品牌第一的位置。

安踏方面表示:“科技助力體育發展已是大勢所趨,競技裝備在奧運賽場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了滿足奧運賽場的競技需求,安踏始終在産品科技、品質和工藝等方面進行研發和打磨,這促使安踏擁有了足夠的經驗積累和技術儲備,去助力中國奧運健兒征戰賽場、突破紀錄!”

在剛剛結束的冬奧火炬傳遞現場,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激動滿懷,“作為火炬手非常激動也非常驕傲。作為中國人也感覺無比自豪。中國加油,北京加油,一起向未來!”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

*此内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钛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态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志特約評論員;

5钛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