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白水清”,“木火通明”,“水木清華”,這些詞大家都一定非常熟悉了,尤其是與其相關的八字格局大家更是爛熟于心。八字的格局來源有很多,有從十神而來的,有從“形”而來的,也有從“象”而來的,如前面我們所說的這幾個格局就是從“象”而來的。(圖檔來源于pexels)

《滴天髓》中有“形象”之說,其中的“形”的關注點在單一的五行是否旺,而“象”則主要關注于兩個不同的五行,這似乎是兩者之間最根本的差別,但其實并非如此。《滴天髓》中說:“兩氣合而成象”,《淵海子平》中說:“兩行成象”,從這兩句話來看,似乎《滴天髓》所說的“成象”的标準一定要是“兩個五行”而不是一個五行,與我們平常所說的“象”似乎有點差別,這是對古人的誤解。
成象隻能是兩個五行嗎?
要了解《滴天髓》中“成象”的真正含義,我們還要翻閱《三命通會》。在《三命通會》中有這樣一段話完整地解釋了什麼是“成象”。書中是這麼說的:“凡五行取象,本象取本象,如甲乙丙丁木火象之類。化象取化象,如戊癸丁壬,亦木火象之類。……火土多毒,火木多聰,火水多昧,火金多烈,木火文彩,木水清奇,木金方直,木土毒害,水火智慧,水木智仁,水金秀麗,水土重濁。各以五行之性推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一個五行也可成象,而不是一定要兩個五行。
八字中的“兩行成象”,有可能來自于“神趣八法”中的“照象”,兩者都是以兩個五行各自成象而來。這兩個五行之間必須要互相之間有益才行,如果互相之間無益,則成象也不一定好,比如前面所提及的“水土重濁”就是如此,而“金白水清”則因為金生水旺,且各自秀麗是以為好。
說到這裡,對《滴天髓》熟悉的朋友就會提出質疑了,因為我前面說的某個概念是錯誤的:在《滴天髓》中并沒有說隻有兩個五行才能成象,因為《滴天髓》中還有“獨象”和“全象”的說法,也就是說,一個五行可以成象,兩個五行可以成象,五個五行也可以成象(《滴天髓》的注解者認為最多三個五行可以成象),不用拘泥于數字。
兩行成象的判斷标準
很多人問我:“我這個八字是不是木火通明”?我的回答一概是:“好像是”。為什麼我要這麼回答,原因很簡單,八字的成象從來就是一筆“糊塗賬”,跟“從格”的成格條件一樣糊塗。比如《滴天髓》原注中的要求是“天幹屬木,地支屬火”者為成象,也就是說把條件嚴格限制在了幹支之間,但八字有四柱,某一柱成象了,其他柱要怎麼判斷?是以任鐵樵對原注解直接忽略而做出了自己的定義:“兩氣雙清,非獨木火二形也如土金、水相生各半五局”,也就是說八個幹支每個五行各占四個就是“兩行成象”。如果以任鐵樵的定義,則“水木清華格”的成格條件是八字中有四個水,四個木,不能有其他五行。
光是《滴天髓》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了,那麼《三命通會》是怎麼說的呢?《三命通會》對“兩行成象”的判斷标準仍然是“兩行各半”,但跟任鐵樵的“八個五行各自一半”又不一樣,是“四柱兩半”。什麼是“四柱兩半”?就是四柱中每柱的幹支都要求是一個五行,然後兩個五行各占兩柱,比如書中舉例的“韓學士:戊戌(幹支土)、丁巳(幹支火)、戊戌(幹支土)、丁巳(幹支火),火土成象”,顯然比任鐵樵所定的入格條件更嚴格。
雖然《三命通會》所定義的“成象”判斷标準很嚴格,但書中有些地方的描述卻并非嚴格按照這個标準判斷,比如“壬申、壬子、甲戌、丙寅,會印歸祿,水精火神之妙,木火通明之象”,将一個八字既斷為“水火成象”,又斷為“木火之象”,顯然萬民英所用的成象條件也是似是而非的。
是以,如果寬泛來說,八字中有兩個五行占最大比例就是兩行成象,如果嚴格來說,需要兩個五行的幹支各占一半,是以,“水木清華”最基本的入格條件就是水和木要各占一半。不知大家以為然否?
文|西風獨醉探讨命理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請大家關注我,和我探讨命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