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懼的心理,是否成了你人生的絆腳石

作者:風中建築路人

蔡特金是衆所周知的國際勞工運動傑出的女活動家,她在第一次演講時,雖然早就做過細緻準備。并進行了多次預講,可一上台,要講的話一下子從腦子裡全溜掉了,大腦出現了空白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談起他首次在公開場合演說時說,那時仿佛嘴裡塞滿了棉花,脈搏快得像在進行百米沖刺。

英國政治家路易·喬治說,第一次試着做公開演說時,舌頭抵在嘴的上膛,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在美國有人曾以“你最怕什麼”為題詢問了3090個人。調查人們究竟最怕什麼,結論的第一點就是:最怕的是在衆人面前講話。

英國曆史上有位叫狄斯瑞的首相就曾說過,他甯願領一隊騎兵去沖鋒陷陣,也不願在下院做一次演講。然而,上述這些演說家們正是戰勝了失敗之後方成為雄辯之才的。

“就在5年前,卡耐基先生,我5年前曾來過你舉辦研讨會的飯店。我站在門口,一想到走進去,就要站到台上發表演講,便遲疑再三,終于還是沒有走進會場。要是那會兒,我就知道你能夠讓人克服面對衆人時的恐懼心理,我想我決不會遲疑着錯過那次機會,也不會晚了整整5年。"

這個人并不是在和我閑聊往事,而是在紐約市的一次教育訓練畢業會上,對着大約200人抒發自己内心的感慨。我很高興的聽到他的這番話,這意味着他完全戰勝了内心的恐懼,他說話時流露出的自信和神采令我相信。他此次所學一定增強了他處理事務的能力,作為他的老師,我很高興。他已能夠戰勝站在衆人面前的恐懼了。同時,我也想到,若是他5年前甚至10年前就踏進課堂,此時的他不知已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就,也一定會更加快樂和自信

思想家愛默生說:“與世上任何事物相比較,唯有恐懼最能擊敗人!"正因為深谙此理,我很高興自己能幫助人們擺脫恐懼。1912年,在我剛開始教授課程時,尚未知曉自己的教育訓練課程可以幫助人們擺脫恐懼、重塑自信。後來,我才漸漸明白,練習當衆說話,是提升人的勇氣和自信的最佳方式,人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心理。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訓練,我已經找到了很多方法,能在短時間内幫你克服上台後面對聽衆時産生的恐懼,再經過幾個星期的練習,就可以增強自信心。

雖然人人都可能會有說話膽怯的心理,但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卻又可能是千差萬别、各種各樣的。比如,有的人可以跟親朋好友聊上一兩個小時;有的人跟人打起電話來一聊就是老半天,且話題源源不斷,越說越起勁;有的人經常能說出一些讓人大笑或使人感興趣的事,可謂是相當會說話。但是,真正一到了正式場合,面對一大群人(或是廣播用的麥克風)他們就不知所措了。這是為什麼呢?

恐懼的心理,是否成了你人生的絆腳石

第一個事實:害怕在公衆面前說話的并不止你一個。一份關于大學演講課的調查指出:大約80%至90%的學生在開始上課時,都害怕上台演講。我想在我的教育訓練班,在課程剛開始時,這些成年人的恐懼指數大概要達到100%

​ 第二個事實:上台演講有恐懼心理并非一點好處沒有。在不同的情況下,人天生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是以,即使你的呼吸變得急促,心跳加快,你也無須緊張。這是你的身體調整到迎接挑戰的生理狀态。如果這個尺度把握得剛剛好,那你的思維就會比平時更靈敏,反應更快,語言更加流暢犀利,一般來說,會比在普通情況下說得更好。

第三個事實:我曾聽到很多職業演講家說,他們從未徹底招脫上台的恐懼感。每一次演講之前,他們都會害怕,直到三五句話過後,才能消除這種感覺。甯願做賽馬,也不做馱馬。作為職業演講家,他們自嘲說自己就像冰冰涼的黃瓜,臉皮要夠厚。這也是他們必須比常人多付出的代價。

第四個事實:你不敢在公衆面前講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你還沒有習慣當衆說話。羅賓遜教授所著《思想論》一書中說道:“恐懼來自無知和陌生。”大部分人對當衆演講一無所知,因而心存恐懼。剛開始練習演講,要比打網球或者學駕駛更加艱難,因為你要面對一系列未知的情形。要想改變這種境況,唯一要做的就是勤加練習,當你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經驗時,你就能體會到當衆說話是一種快樂,享受。

恐懼的心理,是否成了你人生的絆腳石

在讀過傑出的演說家和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德華·威格爾克服恐懼的故事之後,我一直用他的故事激勵自己。他說他自己讀中學時,一想到要起立做5分鐘的演講,就會莫名的恐懼他寫道:

随着演講日子的臨近,我會害怕地生起病來,一想到要在台上演講,血就往腦門上沖,兩師燒得難安,畫蘇得季時學校​後面,把臉貼在冰涼的牆上,來消威緊張帶來的燥熱。在大學時我也用這個方法

有一次,我小心地背下一篇演講詞,開頭第一句話是“亞當斯與傑弗進已經過世”,當我面對聽衆時,我的腦袋裡突然一陣轟轟作響,頓時不知所措。我勉強擠出“亞當斯與傑弗進已經過世”以後,再就什麼都說不出來了,我隻好向人鞠躬……在嘲笑的掌聲中,我頹然地坐在座位上。校長站起來講話說:“嗯,愛德華,我們聽到這個消息也十分的悲傷、震驚,不過事已至此,我們也隻能節哀。”接下來便是一片哄堂大笑。那時,我真想一死了之。那次演講之後,我病了好幾天。當然,有了那次經曆,在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敢期待的,就是成為一名大衆演說家了。

恐懼的心理,是否成了你人生的絆腳石

一年後,阿爾伯特·威格爾正在丹佛。那年,1896年,丹佛掀起一場關于“自由銀币鑄造”問題的政治運動。一天,他讀到一個小冊子,布萊安及其信徒的承諾空洞,讓他十分憤怒,是以他當了手表做路費,回到家鄉印第安納州,然後自告奮勇,就健全的币制發表演講。聽衆席上有不少是他的老同學。“剛開始,"他寫道,“大學裡“亞當斯和傑弗遜’演講的那一幕又出現在我的腦海,恐懼快要讓我窒息,講話結巴,我幾乎快要從講台上逃走了。不過,就如奧安西·德普常說的那樣,聽衆和我都勉強撐過緒論部分,這小小的成功增添了我的勇氣,我接着往下說。我以為我說了15分鐘,讓我驚奇的是,我竟然說了一個半鐘頭。結果,在以後的幾年裡,我是令全世界最感吃驚的人,我竟然會把當衆演講當成自己的職業,我終幹體會到威廉·詹姆斯說的"成功的習慣’是什麼意思了

是的,阿爾伯特·愛德華·威格爾終于認識到,要克服當衆說話那種天翻地覆的恐懼感,最好的方法是以擷取成功的經驗做後援。

你要當衆演講,有恐懼感是很自然的,同時你也要學會憑借适度的登台恐懼,使你說得更好。

即使登台的恐懼一發不可收拾,思想滞塞、言語不暢、肌肉痙攣無法控制,嚴重影響你說話的能力,你也沒有必要絕望。你一定要登台,如果演講中出了什麼差錯,你也應該像以前那樣輕松自如、不知不覺地盡快挽回,切不可因出錯而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這些症狀在初學者中很常見,隻要你多下功夫,就會發現這種恐懼很快就會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這時,它就是一種助力,而不是一種阻力了。

大師金言

有恐懼感是很自然的事,就算經過千錘百煉的演講家也會有恐懼的時候。但你要學會适度地控制,當這種恐懼減少到最低程度的時候,它就是一種助力,而不是一種阻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