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有人覺得看紀錄片是消遣,其實不然,紀錄片,尤其是科普類紀錄片,能解決生活中很多尴尬狀況和實際問題。

比如我兒子昨天問我,“媽媽,章魚和鱿魚有什麼差別?”因剛好看完一部有關海洋生物的紀錄片,我脫口而出,“章魚有個很大的腦袋,它特别聰明;鱿魚的腦袋很小,特别笨。章魚有八隻‘手’,鱿魚有十隻‘手’。章魚喜歡潛水,鱿魚喜歡快速遊泳,是以章魚可能有一天能統治世界,而鱿魚隻能玩玩生存遊戲!”兒子瞬間被忽悠到瞳孔爆炸。

是以說,好看實用的科普紀錄片,應該就像是我們對孩子們說的話,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傳達最枯燥的知識點,如果還能幽默點兒,那就更貼心了。

不僅是親子互動,也可能是職場面試、約會派對、異域旅行、野外探險,或者是偶然的意外事件,你的冷知識越多,你的生存空間越大,你那一刻的獲得感也就越強。

寒假期間,除了督促孩子做寒假作業,不如陪孩子一起看看科普紀錄片,除了加強親子關系,您的人生格局興許又打開了一個次元。

《槍》

1887年初的一個深夜,一名跑得氣喘籲籲的法軍士兵,穿過防守嚴密的邊境線,叛逃到德國。就在德國軍官們敷衍了事的時候,這名法國逃兵将随身的一支步槍放在了他們面前,并為其開價2萬馬克,這個價格相當于400支德軍在用的毛瑟1827式步槍的價格。難道,這小夥子瘋了嗎?不,因為這支槍應用了法國當時最前沿的軍事技術——無煙火藥。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槍》截圖

看過這部2014年的紀錄片,一直念念不忘。内容硬核不浮誇,至今看,鏡頭密度高,根本不用開倍速。片中和槍有關曆史小故事講得津津有味,由點到面,拉拉扯扯剛剛好。

紀錄片以手槍、步槍、沖鋒槍等分集讨論,從世界上第一支轉輪手槍講起,被譽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沖鋒槍,是怎麼被黑幫帶貨的?為什麼會把M88式步槍稱為“猶太步槍”?步槍的鼻祖火铳是由什麼材料組成的?

相信我,丢這樣一部片子給你們家寒假準備拆家的男孩子,定還你一個久違了的單身時光。

此外,紀錄片《戰争機器——戰場巨獸!》《最終的毀滅》都是不錯的軍事題材選擇。

《造物說:一共分幾步》

宋丹丹問:把大象裝冰箱裡,攏共分幾步?

萬事萬物邏輯相通。喜歡DIY,喜歡自己動手造物的朋友們注意了,這是一部強直給系列,每集20分鐘左右的體量,基本都是幹貨。穿梭于工廠生産線和3D2D動畫之間的小鏡頭,給強迫症患者看看也是蠻治愈的。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造物說:一共分幾步》海報

口紅是怎麼做出來的?配置顔色竟然是口紅生産的第一步;

登山鞋的第一步原來是橡膠;

智能手機是怎麼造出來的?第一步是做螢幕,螢幕又是怎麼來的?鏡頭又怎麼來的?看完手機這一集,至少你不再會被手機維修店忽悠了。

這類紀錄片小巧明亮,用拍廣告片的視覺打開方式,冷靜的文本,加上清晰的知識點,足以讓你的腦電波超量發射,看一遍你能記住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問題對你來講不再陌生。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我一直對造物這件事兒有個偏見,做出實用的東西并不牛,做出實用又浪漫的東西才牛,比如某音上爆紅的做烤串鋼琴那位大師,琴鍵與鹽巴共舞,夢想與孜然齊飛,絕了!

《奇趣美術館》

如果世界名畫活了,會發生什麼?

這部腦洞奇大的《奇趣美術館》,逢年底盤點必入,實在是帶娃旅行、年會抄襲、親友聚會的高端素材。

《奇趣美術館》是法國ARTE制作的一部藝術紀錄片《A Musée vous, à musée moi》,350位表演者、24個角色、有趣的對白、诙諧的氛圍,每三集演繹一部世界名畫。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奇趣美術館》片頭

友情提示,看這部紀錄片,你多少要對西方美術史略知一二,否則片子裡那些大跌眼鏡的台詞,你有可能get不到。

名畫裡的人物,一張嘴就是吐槽,不是吐槽自己成年累月地坐着腰酸背痛,就是吐槽畫家居然沒有給琴畫琴弦,導緻自己無法彈奏,甚至還會吐槽對方的人名太長,霸占了介紹欄裡大部分的位置……最八婆的是有着迷人微笑的蒙娜麗莎,她閑來沒事就喜歡打電話投訴,說自己為博物館賣命這麼多年,沒有拿到過一毛錢,還投訴對面的畫裡,有人吃烤肉。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投訴有人吃烤肉的蒙娜麗莎

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畫中人,突然接了地氣,法國人搞這套很來噻,他們就喜歡打破一切束縛,證明自己獨特的品味。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蒙娜麗莎表情包

如果看完覺得意猶未盡呢,也可以搭配英國藝術史家溫迪嬷嬷的傾力之作《溫迪嬷嬷講述1000幅世界名畫》,或是陳丹青老師的節目《局部》,周兵導演的《當紫禁城遇上盧浮宮》也是不錯的選擇。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中國已知的植物有三萬五千種,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在該片都有呈現。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中國植物漫長的世界範圍的遷徙,也與中國複雜的地理環境氣候變化相關。35億年前的植物,從海洋細胞爬上陸地,發展為青苔,再到從地被植物一點點站起來,發展成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一點一滴的植物進化史,也夾雜着人類的身影,茶葉、谷物、各種各樣的果實,随着植物的到來,無私奉獻給人類。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海報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共十集,每集50分鐘,是國内目前最長的一部4K紀錄片。在視聽效果上堪比紀錄大片,在《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之前,李成才導演因“金融三部曲”(《華爾街》《貨币》《百年金融》)為大家熟知。有着做金融題材的科學嚴謹和大格局,這部以植物為主角的紀錄片,稱得上一部嘔心瀝血之作。

對生物多樣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也可以經常拿出來二刷三刷,因為畫面實在太養眼了。

《宇宙》

令我們困惑的,都是一些關鍵的問題,比如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帶着疑問和對宇宙的敬畏,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高能實體學教授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在浩瀚的時空中,和觀衆一起探索發現宇宙中令人好奇的一切。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宇宙》海報

宇宙題材有過不少紀錄片,要麼過于寫實掉書袋,要麼神神叨叨不知所雲故弄玄虛。這部紀錄片就很謙卑,視覺效果達到了那種在茫茫宇宙之中,你我不過一粒浮塵的生命感覺。

“星光時代是宇宙無盡的曆史中,十分短暫的瞬間,黑暗時代會一直延續下去。”

該片的哲思角度分寸也恰到好處,用幾乎朗誦詩歌的方式,講述着宇宙的各種曆史事件和優秀景點,布萊恩教授就像一個魔術師,帶着叫宇宙的助演,穿越時間空間。畫面緩緩而動,你可以像在博物館中遊走一樣,仔細觀察,暗自品味,配上宏大的音樂,仿佛置身宇宙之中。

這位布萊恩教授來頭不小,是英國最著名的“網紅學者”。他與BBC合作推出了《行星》《太陽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等一系列科普類紀錄片,也都值得一看。

每集片尾,都有科學家和研究員出來講述對自己影響至深的那次“宇宙探索”,這樣的講述,對那些愛好天文的小朋友們是很有殺傷力的。

《啊!設計》

《Design あ》(《啊!設計》)是日本NHK電視台一檔針對小朋友的設計教育節目。帶着“設計的心态,每個人都必需要有”這一觀點的著名設計師佐藤卓(Taku Satoh),擔任本片的藝術總監。雖然是一檔面向兒童的設計節目,但每集都請來重量級的設計師,講述設計中有趣、充滿啟發的地方,追逐設計的本源,通過對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細節、小設計進行剖析,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醬油瓶、蛋糕、包裹、筆、燈光、壽司、便當、貨币、樂器、傘、玻璃杯、椅子等等。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連撲克牌都能拆……

看完你會了解到,每一位成功的設計師,都不乏對于生活最細微的觀察,比如最近那位萬物皆可切的蛋糕界奇女子,你以為她切的是一網兜橘子?那是蛋糕;你以為她切的是牆壁?那還是蛋糕。因為她做蛋糕模仿萬物的本事,真是肉眼都不可辨了。

《手術兩百年》

醫學類選題都值得看,哪怕拍得一般,因為醫學知識對我們普通人來講,可謂息息相關。前幾天看了《我的白大褂2》,對于如何辨識紅斑狼瘡和普通皮疹,就立刻清晰了好多。《手術兩百年》更值得一看,因為人類壽命的增長,有賴于醫學的進步和外科的興起。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手術兩百年》海報

本片從外科從何而來說起。片中涉及解剖學、麻醉消毒和止血,腹部手術,開顱手術,心髒移植置換手術,癌症等等手術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帕金森病為什麼會手抖個不停,看完這部紀錄片,你可能不僅說出一二,甚至還能說出三四。

《偉大的一餐》

在《舌尖上的中國》之後,美食紀錄片便自動站成一列,讓人誤以為拍美食,怎麼拍都有。之是以推薦《偉大的一餐》這部片子,是因為它多多少少跳脫了美食紀錄片僵硬的套路。紀錄片回答兩個關鍵性問題:食物怎麼塑造了人類?食物又如何改變人類的未來?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偉大的一餐》海報

拉瑪萊拉村莊的每一個孩子,都夢想着有朝一日,成為一名捕鲸人。日複一日,為了投擲比自己高兩到三倍的紮竿,無所畏懼地躍入海中。

因紐特獵人在連海狗都打不到的季節,靠着經驗到冰川底下的冰洞,采摘唯一可以抗寒的贻貝,幫一家人度過寒冬。自然的變遷,食物的匮乏,因紐特人也開始消失。

巴瑤族人憋氣5分鐘,戰勝海水的浮力,隻身潛入15米的海底,隻為不讓家人挨餓。

将食物放在不同的環境,放在不同的人物關系裡,才有了唯一性。看過片子很多年後,我仍然記得日本北海道老年夫婦辛苦工作一天之後,做了一大盤刺身犒勞自己的樣子。

《如果國寶會說話》

本片問世以來,帶起了一股國寶熱,雖然每集隻有5分鐘,但内容并不輕飄。主創團隊為了拍攝該紀錄片,足迹遍布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五十餘處考古遺址。最終從全國3,856,268件珍貴文物中,精選出100件國寶。

《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共100集,分四季播出。主創們說,“能走到的,能拍到的,我們都有去拍……金的、銀的、銅的、木的、石頭的;宗教的、人文的、現實的、抽象的;高大的、威猛的、小巧的、精緻的”,要啥有啥。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

博物館裡隻能隔着玻璃看個大概的寶貝,在紀錄片中細節放大,再佐以極有趣味的知識點,短小精悍,切入重點,正所謂“充電五分鐘,穿越8000年”。

《門捷列夫很忙》

門捷列夫是19世紀一位忙碌的俄國科學家,他緻力于北極探險,北冰洋的一條海底山脈,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獨自乘坐探空氣球,飛到3000米的高空收集氣象資料。據說他做的箱包,在時尚界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用了生命的十分之一時間來研究化學。

這部紀錄片就是以這位科學家為向導,以圖檔、動畫、實景外加專家解讀等形式,帶我們從化學元素出發,了解生活的世界。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門捷列夫很忙》海報

比如,氧和氮,一對好基友,互相包容互相鼓勵,給了地球萬物生命的動力。就像人有急脾氣和慢性子,高冷與活潑,元素之間也有迥然不同的“性格”。銅,很“穩重”,即使把它放進稀鹽酸和稀硫酸裡也不溶解,自由女神像就是銅像。另一些金屬元素卻非常活潑,就像鈣,由于活潑,總和其他元素結合在一起,比如形成碳酸鈣。大塊碳酸鈣,就是古往今來建築第一神器,大理石。

一部化學科普紀錄片,也是一部“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化學紀錄片!”

《解釋一切》

這是一部Netflix和VOX聯合出品科普紀錄片,出品方給的中文名叫《流行大百科》,國内給它的譯名叫《解釋一切》。

本片從2018年開更至今,三季節目豆瓣均分保持在8.5分。

這些科普紀錄片,寒假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看

《解釋一切》海報

每一集講一個主題,比如糖,節食,電子競技,刺青,外星生命,邪教,整形手術,動物智能……

我很喜歡的幾集,有國際象棋、下一場瘟疫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我們是否過度使用感歎号!?”這一集,語言學家和文案編輯探索了标點符号在不同曆史時期、文學和網絡語言之間的變遷。

片中最難得的就是,不帶立場的預設,各種觀點随意發揮,抛磚引玉,雖然不夠深入,但引起興趣足夠,畢竟這個世界運轉的原動能,就是人類的好奇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