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百年,莫裡哀于法蘭西無所不在

四百年,莫裡哀于法蘭西無所不在
四百年,莫裡哀于法蘭西無所不在
四百年,莫裡哀于法蘭西無所不在

2022年1月15日或許是法國著名劇作家、戲劇導演、演員莫裡哀(Molière)誕辰400周年紀念日——說“或許”,是因為他是否确切在這一天誕生,記載有歧義。

事實上,由于他本人至死不願高調宣揚自己,而他四個兒子中唯一活到成年者卻無巧不巧丢失了父親生前留下的、包括大部分手稿在内的各種文獻,以至于這位四百年來全球最受歡迎法語作家的許多個人資訊都變成了“疑問手”:他的生日、他的出生地(一般記載他出生于巴黎,但早在1947年就有論者聲稱他其實出生于中部小城市佩澤納斯),他的姓名(莫裡哀隻是筆名,他的真名一般認為叫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Baptiste Poquelin,但有争議),他的墓葬地(他逝世于1673年2月17日深夜,和當時許多在聲明“金盆洗手”前就去世的演員一樣被連夜匆匆安葬于巴黎聖約瑟夫公墓Le cimetière Saint-Joseph的大十字架腳下,後來被移至法國革命紀念碑博物館Le musée des Monuments fran ais à la Révolution,1817年遷葬于現今的位址——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Le 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内、前輩大作家拉封丹La Fontaine墓側,但《莫裡哀傳》作者佛萊司傑Georges Forestier堅持認為“從第一次遷葬起就搞錯了,現在安眠在莫裡哀墓地的遺骸并非他本人的)……但有一點是千真萬确的:四百年來,莫裡哀在法國乃至全球法語區無所不在。

不管出生于何處,莫裡哀都是在23和流浪演出團偷跑的,在最終定居巴黎前,他在全法國巡回旅行了13年之久。盡管成名後他受到波旁王朝和國王的青睐,但他并不甘心成為王室的“金絲雀”,而是一方面辛辣嘲諷“大人物”們,另一方面努力創作深受普通人歡迎的喜劇。400年來,法國社會風雲變幻,政體更是一再變更,此之甘醴,未免成為彼之毒藥,惟有莫裡哀,卻被從國王到“無套褲漢”(sans-culotte,指法國的城市勞動階層)、從極左派到極右派、從巴黎人到外省人、從馬克思主義者到法蘭西民族主義者的各色人等所喜愛。法國文學史研究學家克裡斯蒂安.裡歐克斯(ChristianRioux)研究發現,400年來明确表示“反對莫裡哀”的法國大人物隻有兩位,一位是大皇帝拿破侖一世(NapoléonIer),另一位是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而這兩位的“反對”理由則耐人尋味:拿破侖一世詳細親筆批注了《莫裡哀全集》,這表明他其實是喜歡讀莫裡哀作品的,但他堅決查禁了連路易十四都網開一面、允許“淨化”後公演的莫裡哀最著名諷刺喜劇《僞君子》(Tartuffe),理由是“這出戲會嚴重威脅帝國的社會秩序”;盧梭堅決反對戲劇,認為“不必要的文娛”會“腐蝕整個道德和社會”,而莫裡哀的喜劇“恰是最可怕、最有效的腐蝕劑”,不妨說,這其實是對莫裡哀喜劇最有趣的恭維。

象征着莫裡哀“四百年不朽”的最生動風情,是被親切稱作“莫裡哀之家”(maison de Molière)的法蘭西喜劇院(Comédie-Fran aise)。

168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決定将莫裡哀劇團和另一個劇團合并,成立了法蘭西喜劇院,此時莫裡哀去世僅7年。自那以後,這個世界最古老的、仍然在正常演出的劇團每年都會定期上演莫裡哀喜劇,自1799年起,“莫裡哀之家”就一直定居在法國皇宮附近的黎世留廳(Salle Richelieu),這裡距離莫裡哀長期居住和去世的地方僅幾步之遙。

“莫裡哀之家”幾乎處處留有莫裡哀的痕迹,表明他正是這裡不折不扣的主人翁:大廳裡安放着四百年來一衆最著名劇作家、導演和演員的半身像,莫裡哀赫然占據“C位”,一代又一代演員流行着觸摸莫裡哀雕像的“風俗習慣”,并堅信這會給他們帶來好運;大廳的展示櫃裡安放着一把古色古香的木質扶手椅,1673年2月17日,莫裡哀在其人生最後一場舞台表演中出演喜劇《無病呻吟》(LeMalade imaginaire)時,正是坐在這把椅子上面對觀衆露出痛苦表情,當晚就與世長辭,這把珍貴的椅子被作為道具一直使用到1879年,法國喜劇館館長兼檔案管理者聖胡安(Agathe Sanjuan)表示,這是莫裡哀留給“莫裡哀之家”唯一的鎮館之寶,“它在這裡,我們就仿佛覺得莫裡哀還坐在那兒”。

當然,原本莫裡哀還留下了更多的印迹:他的死亡記錄用鵝毛筆書寫在用其親密助手、以唐璜(Dom Juan)扮演者著稱的拉格朗日(La Grange)命名的登記冊上;他的一頂帽子和一塊刻有“莫裡哀”字樣的表。但如今這些珍貴文物都被儲存在法國圖書館的博物館裡。

今天的“莫裡哀之家”仍是世界頂級的劇團,擁有400名員工、70種專業、60名專職演員,三層樓的演出大廳可以同時演出四場戲劇。這裡的分工仍遵循着莫裡哀時代的嚴格、細緻标準,平均每部正式公演的莫裡哀喜劇,劇團就會專門制作50-70套精美的服裝,最具代表性的戲劇服裝如今都儲存在“莫裡哀之家”,四百年來已積攢了5萬套之多。

莫裡哀為劇團制訂了獨一無二的管理規則:班主雇人、演員自治。新演員會被聘為稱作“居民”(pensionnaires)的一年期臨時演員,一年期滿後,由一個7人演員委員會投票決定是否雇傭這位“居民”為名為“成員”(sociétaires)的正式演員。7人演員委員會的人選全部來自“成員”,并由全體“成員”投票選出,隻有他們有權決定聘用或解聘哪名“成員”,班主不得幹涉。2021年1月,“莫裡哀之家”迎來了其400年來第538名“成員”——女演員多米尼克.布朗(DominiqueBlanc)。除了莫裡哀本人,“莫裡哀之家”的成員無一人例外,既是劇團總經理也是演員的魯夫(Eric Ruf)表示,“每年必演莫裡哀劇目”和“永遠捍衛莫裡哀式劇團管理規則”,是“莫裡哀之家永恒不變的鐵律”,因為“這個劇團長壽的真谛正在于此”。

2022年是莫裡哀誕生400周年,1月15日這天,“莫裡哀之家”隆重推出了最震撼人心的“生日禮物”:由佛萊司傑和另一位戲劇曆史學家格萊雷(Isabelle Grellet)整理還原的“原始版”《僞君子》。原來,當1664年《僞君子》公演後,其尖銳的批判性引來衛道士的強烈不滿,迫使國王下诏禁演,莫裡哀不得不花了足足五年時間改出一個“潔本”,即今天人們從公演、出版物和課本中看到的五幕版,而原始的三幕版卻因為莫裡哀兒子的過失長期失傳。“莫裡哀四百年”前夕,兩位戲劇曆史學家煞費苦心,采用“戲劇遺傳學”方法,從無數四百年前劇評家、媒體報道、私人日記和小說章節中,将失傳已久的《僞君子》三幕版成功還原,并由比利時著名導演範霍夫(Ivo van Hove)執導。首演當天,全球7個國家的200家影劇院同步直播了演出場景,這是專屬于莫裡哀的、震撼人心的一幕。

“莫裡哀之家”早已宣布,其整個2022年演出季“都将獻給偉大的莫裡哀一人”,即隻排演莫裡哀一人的作品。

莫裡哀是屬于整個法蘭西的:自1871年起,每個版本的法國中國小課本中都收錄有莫裡哀作品,這讓他的名字和作品在法國無人不曉。在紀念“莫裡哀四百年”的氣氛中,不僅“莫裡哀之家”,全法國幾十個大小劇團都在上演莫裡哀喜劇,這些劇團中既有巴黎、裡昂、馬賽等地的專業劇團,也有稚氣未脫的中學生——2021年12月底,12名16-18歲、來自巴黎蒙田中學(LycéeMontaigne)的學生排演了三幕版《僞君子》中的節選,以向這位法國文化史上的裡程碑緻敬。飾演“女兒”的17歲女中學生艾洛克(ZélieHenock)表示,莫裡哀和《僞君子》“絕對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遺憾終究是有的: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拒絕了著名演員兼導演伍斯特(Francis Huster)、巴黎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和法蘭西島大區委員會主席佩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提出的、将莫裡哀遺體移入先賢祠(Le Panthéon)的申請,理由是“先賢祠是啟蒙運動的象征,隻有捍衛共和國及其理想者才能入内”,莫裡哀死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誕生之前,是以“不得入内”。對此許多批評者辛辣地指出,馬克龍無非是在大選前3個月迎合部分偏激選民的民意,而偉大的莫裡哀不幸成為政黨對耗的無辜犧牲品。

但這又有什麼呢?正如法國最著名的加利瑪出版社(Gallimard)所言,一切都不能阻止法蘭西人用一千零一種最隆重的方式慶祝這位世界上閱讀最多、出版最多、公演和改編成影視作品最多、翻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法語作家的四百歲生日,從學術文本到連載漫畫,“莫裡哀四百年”大家都很忙,沒工夫看政客們的作秀。

法蘭西24電視台1月15日當天言簡意赅:法語就是法蘭西人口中“莫裡哀的語言”(Langue de Molière),而莫裡哀正是法國文化的核心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