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富察茂林制圖)

今天是大年初四,一般過年到大年初五是到一個階段,過年中的忌諱到初五才能徹底解除,到初五基本上主要的過年活動将結束。是以這初四就是初五的前奏,主要也有總結或是前邊沒來及做的事情需要做一下。說這天的總結性質,就是過年幾天比較亂,還不适宜打掃衛生和倒垃圾。到初四,就要打掃一下衛生,把垃圾堆到院中,說是準備“扔窮”。。把前幾天吃東西剩下的,彙合一起,叫折籮,這天一般人家就是打掃一下衛生,吃折籮。

大年初四有初四的講究和說法,今天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春,立春又有自己的講究和吃法,這大年初四和立春趕上一天,是以今天要說大年初四的民俗規矩,還要談談立春的講究。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1月25日我們發了文章《滿洲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小年》,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送走過去的一家之主竈王爺,說竈王爺上天彙報。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這天就要把竈王爺結回人間。按過去說法,臘月二十三之後到大年初四之前,家裡就沒有戶主竈王爺,存在空缺。那麼這麼久沒戶主,今天是否要早點接竈王爺呢?過去規矩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是以接竈王爺,不用趕早,到下午接也不遲。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竈王爺回到人間,因為過去說法竈王爺是每家的戶主,是以作為戶主的竈王爺第一件工作就是要點查戶口,家家戶戶的每個人這天都要守在家裡,不能出門,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戶主竈王爺回家。

正因為這天竈王爺回來要點家裡人頭,是以這天不宜外出,也就是這天不要找借口出門,這天不适宜外出給人拜年。但我們前邊說過,滿洲人女性地位高,姑奶奶地位高,雖進關後接納了中原的一些習俗,但為了保持姑奶奶的地位,是以民俗上打出缺口,大年初四的旗人家的民俗也是為了顯示姑奶奶的地位,這天别的拜年可以不要,但侄子這天要去看姑姑,去給姑姑拜年。老北京旗人有句順口溜,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意思說明母系這邊親戚的重要性,是不分彼此一家人。這與中原自古的宗法社會,隻認父系親戚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對于商家,大年初四是很重要的一天。因為自大年初一開始過年有很多忌諱,各商家也關門。一般到初五就可以破除這些忌諱,商家要開門了。是以大年初四是各商家準備開門的工作。

一般人家是初五接财神,因為商家初五要開門,是以都要提前在初四接财神。一般是在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需要接五路财神,五個方向,代表各方面都能發财。因為接五路财神,是以需要商家主人帶上香燭分别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财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财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商家主人就是掌櫃的和夥計依次向财神禮拜,拜後将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暗示恭送财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

接好财神,為初五開市準備好,這是圖吉利,意思能開門紅,開門就能财源滾滾。

一般商家老闆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表示感謝大家幫忙。這天還有玄機,是老闆看有不順眼的,炒鱿魚的日子。

過去北京有句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這是因為在老闆請夥計的感謝宴上,有酒有菜,慣例是吃包子。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夥計道“辛苦”,這就叫“官話”。

别以為老闆向誰說辛苦,是在感謝,那純粹是官話,不是真心。這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老闆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是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現在說法就是炒鱿魚了。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滿語的立春niyengniyeri dosimbi,my-engniyeri表示春天、春季的意思。滿語的立春和其他三個立的節氣,都使用了dosimbi。juwari dosimbi(立夏)、bolori dosimbi(立秋)、tuweri dosimbi(立冬)的構詞方法和niyengniyeri dosimbi(立春)一樣,表示開始進入一個季節。

以前,使用農曆,大清時候是康熙皇帝請西方傳教士制定的曆法,按這曆法一年之始,正月初一就是元旦。進入民國後,曾全面要求用西曆,甚至禁止過農曆的正月初一。後來發現無法改變民俗,就把農曆正月初一叫春節。而曆史上,說的春節指的就是立春,表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春天的到來。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立春,老北京旗人講究吃春餅,據《四寶鑒》記載:“立春日,都人(指北京人)做春餅,生菜,号春盤”。一般是先将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便是“合菜”,上邊說的肉絲很少,一般吃不起的肉的就沒肉。但老北京人有一樣代替葷菜的就攤雞蛋,在合菜上面蓋上一張攤雞蛋餅,老北京旗人叫“和菜戴帽兒”,還有一個吉祥詞“金銀滿堂”。

這裡說到雞蛋,再簡單說一下北京習俗,就是老北京人從不說雞蛋,一般都叫雞子。過去吃上雞子就是葷菜,家裡很少有買好的雞蛋,平時偶爾要開葷解饞,就要下館子吃份攤雞蛋,但北京人忌諱說雞蛋,在飯館也不能叫雞蛋。攤雞蛋叫攤黃菜,雞蛋炒肉叫木樨肉,荷包蛋叫窩果子。北京民間流傳一個笑話,一個南方人到北京下館子,這個南方人不吃雞蛋,看有木樨肉,以為全是肉,就來了一份。上來一看,是雞蛋炒肉,他就不吃,又看菜單,就點攤黃菜,以為是素菜,結果上來的是攤雞蛋。南方人沒轍了,看到窩果子,以為是一種點心,就點了一份,結果上來的是荷包蛋。

北京人為什麼忌諱說雞蛋呢?因為民間把這詞分成兩個字說,指的生殖器。老北京是明清都城,皇帝所在地,太監也就多。尤其明朝太監權勢非常大,沒人敢惹。清朝太監沒那麼大權力,但從皇宮出來的,一般人不願意惹事,也是敬而遠之。這些太監忌諱雞蛋這詞,尤其他們有時候也下館子,是以飯館就都用别的詞代替了雞蛋,一般老北京人也就不說雞蛋,就叫雞子了。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日本古代也使用農曆,但自明治維新後,徹底廢除了農曆,但原來傳統節日均轉到現代的西曆上過。他們是在2月2日過節,也就是立春的前一天,老北京旗人的報春。日本人叫節分,字面意思就是把節氣分開,實際上也是迎接新春的意思。就民俗上,家裡父親要帶鬼臉面具,相當滿洲人的面具瑪虎。家裡的孩子用福豆砍向面具。意思是把鬼扔出。看着類似西方的萬聖節,但這裡的鬼和中國人認為的鬼不同,這裡鬼包括各種人類認為不好的事情,比如疾病、痛苦、壞心情等等。今年就可以祈求把疫情早日去掉。

日本人這天吃一種壽司,類似老北京旗人吃春卷的咬春,要求是默默地吃,代表把幸福吃進身體。如果中途說話,被認為是把幸福吐出,是忌諱的。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說到立春,就不能不提老北京旗人作家老舍先生,老舍先生的老姓是舒穆祿氏,滿語的意思是"珊瑚",女真時代翻譯做"石抹"。說起來源,原來是契丹人,有三個來源,一是契丹族中的回鹘述律氏,即最初是回鹘人,是大遼的後族,皇後均出此族。二是契丹族審密氏,三是與契丹族接近的奚族蕭姓家族。

老舍先生出生于1899年2月3日,那天即是立春又是臘月二十三小年。是以北京的小年或立春,常紀念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因為出生立春,是以父母給他起名舒慶春。老舍上學,用的學名舒舍予,即有“舍棄自我”“忘我”的意思。後寫作的時候用筆名老舍。抗戰期間,老舍住在重慶南山,有一次與朋友們一起喝酒。有人問他為何叫“老舍”?他說:老舍嘛,總是舍去了。兒子不能像我老是舍了就叫小舍。可我的夫人叫不舍,是我不能舍的!老舍的話,非常幽默。

今天大年初四,還是立春,今天吃什麼好呢?

這是墨林格格的滿文立春的書法作品。滿洲旗人還有一說,就是立春後不祭祀,一般要到大年三十祭祖,意思是在除夕夜,邀請祖先在天之靈和衆神降臨人間,和後代一起迎接新年。

至少現在清明祭祀或清明上墳,滿洲旗人以前從沒有這樣習俗。隻是新中國後,學校等一般組織清明紀念革命先烈,清明祭祀或清明上墳的習俗才傳到滿洲人。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