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虎生威過大年·墨香濱州】大平原(二百三十)|話說“打春”

【虎虎生威過大年·墨香濱州】大平原(二百三十)|話說“打春”

打春,說起來俗,聽起來也俗,但這在山東北方的鄉村是最接地氣的說法了。“打春”其實隻是立春節氣裡的一項活動,“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之首,是萬物的起始,意味首春夏秋冬的輪回已經開啟,在大陸各地有打春、迎春、報春、咬春、遊春等的風俗。

在山東一帶,“打春”算是比較典型的活動,代表了勤勞的人們從這一天開始勞動了。在古時,民間就在立春日舉行“鞭打春牛”的儀式迎接立春。“春牛”一般是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鞭子是用紅絲綢纏紮成的。在立春前一日,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人們用鞭子猛抽春牛,即為“打春牛”,意為趕走春牛的懶惰。每當春節期間,農村到處都能聽到春鑼春鼓聲,并還伴有節拍的唱詞。目前,農村的生産和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受城市化的影響,一些民間習俗也慢慢的少了。

立春之日,就是春天的開始,這隻是從古代的節氣上來劃分的,由于我們國家地域廣闊,入春還是有南北差異的。在南方,有的地方在春節前就已經溫暖如春了,甚至在南海諸島根本就沒有春和秋兩季,可以說四季皆春。在華南以北、華西地區,3月上旬才先後入春,再向北的華北平原和西北地區大都是在3月中旬陸續入春。而在東北大部和新疆北部的地區仍然是冰天雪地的隆冬季節,直到5月的上旬,春天才會遲遲到來,但溫度也不會很高,這些地方可以說是“全年皆冬”都不為過。

我的家鄉是在山東北方的一個小鄉村,這裡的季節是四季分明的。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的冬天特别冷,那個時候家裡窮,穿的棉衣都是老人親手做的,鄉村親們大都過着缺衣少食的日子,孩子們總是盼望着春天早早的到來,大人們常常說,過了年就暖和了,其實對于孩子們來說,盼望過年不僅僅天氣變暖和,過年時節還可以吃好的穿好的。在我的家鄉,都習慣把“立春”叫“打春”,當地流行着這一樣一句諺語:打了春别歡喜,還有四十天的冷天氣。還别說,在我們這個地方,還真是在立春一個多月後才可以把棉衣換下來,到那個時候,春天才算真正的來臨了。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有許多的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贊美過春天。作家艾青曾寫過一首現代詩歌《春姑娘》,詩中寫道:“春姑娘來了,你們誰知道,她是怎麼來的?我知道!我知道!她是從南方來的,前幾天到這裡,這個好消息,是燕子告訴我的……”作者拟人的手法描寫了春天,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春天在小燕子飛來飛去的影子裡到來了。在我們的國小國文課本上,《春天來了》、《找春天》等美文描寫了這個萬物複蘇、充滿生氣令人神往的季節,春天的美麗景象令人難忘卻。

2022年2月4日,雖說還是春寒料峭,但今年的“立春”與往年的不同,這一天是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就在這一天,舉世矚目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北京開幕,祖國的大江南北迎來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作者簡介:李樹坤,山東陽信人,公務員,文學愛好者。有詩歌、散文、新聞及攝影作品散見于報刊雜志,并有《老家的水井下崗了》、《油燈下的記憶》、《哈拉虎》等多篇文學和新聞攝影作品獲獎。責任編輯:張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