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1949年12月,國民黨雲南省主席正式脫離國民政府,宣布起義,并拘留了一些國民黨将領和軍隊。當時,部分國軍部隊正在圍攻昆明,魯漢解除昆明的威脅,國軍将領于成萬和李密獲釋。

李梅回到軍隊時,以為陸漢叛變了,解放軍幾天後就會到達昆明,而他自己的部隊根本沒有作用,是以他率領他的第93師前往與緬甸、泰國和寮國接壤的金三角。

當時,李梅手裡隻有一個93師,因為昆明已經解放了,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是以很多官兵都帶着家人一起逃亡。當它到達金三角時,這支部隊是78,000人。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第93師已經編入中國遠征軍,對緬甸來說并不陌生,但現在他們又被緬甸政府作為入侵者回來了。緬甸政府指令他們立即離開,否則他們将使用武力。

這時剛到93點鐘就要在這個貧瘠的地方淪陷,也遭到了緬甸政府軍的驅逐,李密元如火如荼,大廳裡的國民軍司令處處被欺負,連緬甸人民都看不起我們。是以,李顯龍号召他的軍隊與緬甸人作戰至死。

緬甸剛剛完成正式統一,實際上已經支離破碎,他們的武器和士兵品質很差。

不知道,十幾個人吃了一驚,李密率93師的殘餘部隊和緬甸派出的政府軍隻是一手,發現對面的軍隊戰鬥力出奇差,一點也不打,三下五除二把他們放進水裡。

李看到這種情況後,松了一口氣,在金三角紮營,殘餘的國民軍紮根,成為緬甸北部的一支強大軍事力量。

蔣介石聽說緬甸還有餘民李梅,緬甸人民放屁小便,高興極了,對李梅大加贊賞,指令他在金三角成立"雲南反共救世軍",随時對應台灣對大陸的反攻。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中央情報局将這支部隊視為中半島和南部半島的重要據點。蔣介石和中央情報局通過各種管道向93師運送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物資裝備,使部隊更加強大。

這支部隊不僅對緬甸構成巨大威脅,而且多次入侵雲南,對邊境的軍民部隊造成巨大破壞,被我們的邊防人員擊退。

1960年1月,緬甸總理吳儒通路北京,并與我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一項條約,确認了兩國之間的邊界。此後,中緬邊界問題得到解決,但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中緬共同解決。

這是國民黨在緬甸北部的第93師的殘餘部隊,武裝部隊說這些師的規模大大縮小。他們不能對我國構成重大威脅,但緬甸政府軍不能再打敗他們,是以吳怒的意思是要求中國派兵幫助緬甸政府軍一起摧毀軍隊。

經過中央軍委的深入研究和讨論,認為有必要與緬甸聯手殲滅李光耀的殘餘勢力,緬甸政府已發出邀請,我們正名出國出兵。

但緬甸提出了另一個要求,即我們的部隊進入緬甸不超過20公裡。這也反映了政府對我們國家的恐懼。

這種恐懼在當時很普遍,對美朝戰争結束後,世界各國都真正意識到,中國軍隊擁有強大的戰鬥力。除了俄羅斯和印度之外,我國周圍的大多數國家都是小國,是以他們非常擔心我們會突然派兵入侵他們。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而當時,西方陣營控制着世界輿論,把我們的國家描繪成一個随時喜歡欺負和侵略别人的邪惡國家,是以給我們的鄰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新中國成立之初,幾乎每一個同我們建交的鄰國都表達了這種關切,盡管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一再向他們宣布,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決不侵略别人的國家。但巨大的權力差距仍然使這些國家擺脫了這種恐懼。

此時,第93師團長不再是李梅,李梅于1954年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撤軍台灣。此時的負責人是蔣介石的學生黃埔四世劉元林,也是經曆過數百場戰争的國家軍隊将領。

在他的上司下,第93師的規模和兵力不斷擴大,正是由于劉元林部的快速發展,緬甸政府軍才感到極大的威脅。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緬甸多次集結重兵攻打緬甸北部,甚至借用印度主力聯手。結果還是被劉元林丢掉了铠甲,背靠背大勝,讓劉元林更加狂妄,勢力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金三角93師不僅嚴重擾亂邊境秩序,還參與販毒,欺負當地村莊,成為緬甸北部的大癌症。

經過深入溝通,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進軍緬甸,與緬甸合作清除國民黨的殘餘勢力。

事實上,早在中央軍委下達指令之前,昆明軍區就已經接到通知,提前做好了準備。這次進入緬甸戰争,我軍秘密部署了第39師和邊防部隊共5個以上團的部隊,隐蔽進入緬甸北部地區預定集結區,然後按照要求推進部隊。

由于金三角地形複雜,劉元林在16個地區部署了部隊,每個地區都是一個集中的據點。為了迅速殲滅敵人,我軍被分成22支快速反應部隊,對16個敵陣地發動進攻。

在部隊出發前,毛主席還發了一封電報,告訴前線指揮員,警察行動不得越過紅線,誰越線,誰的頭就殺了誰的頭。有了如此刺耳的語氣,毛主席很少用,這條紅線的重要性就看得出來了。

盡管緬甸方面一再敦促盡快派遣部隊,但他們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當我的部隊開始進入緬甸北部時,緬甸政府軍仍在為緩慢移動的後方做準備。

根據與緬甸政府軍協商制定的行動方案,攻勢于1960年11月22日發動。就在部隊出發前,中央軍委給總參謀部發了一封電報。

毛主席認為,緬甸政府軍原本是計劃負責紅線以南,但目前緬甸政府軍在該地區明顯不足,他們原本不是國民黨軍隊的反對者。

如果我軍不能在20公裡的狹窄縱深内消滅敵軍,那麼緬甸政府軍必然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可能無法抵擋國民黨軍的沖擊。

前線總司令秦啟偉将軍立即聯系緬甸前線司令部,向他們通報我們的關切,并詢問他們是否提高了警惕。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緬甸表示,它已準備好應對一波部隊。事實上,羌方隻在紅線以南部署了正常部隊,他們不相信一旦戰鬥開始,國民軍就會南下逃亡。

在他們的印象中,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很強,即使中國軍隊有規模優勢,雙方也肯定會在金三角進行長時間的激烈戰鬥。是以,緬甸的主力部隊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并将在雙方都消耗大量資金,完全消滅他們的時候攻擊國民黨的殘餘勢力。

而當時,中國軍隊勢必遭受慘重傷亡,兵力不足,無法繼續南下。

緬甸人和印度人是相似的,他們骨子裡有着如此癡迷的自信,以至于他們相信自己的判斷。

秦啟偉接到這樣的答複,隻能無奈搖搖頭,隻能按照原計劃指令部隊進入緬甸北部地區,到預定集結區快速推進。

盡管我國部隊事先做好了準備,但緬甸北部地形複雜、多山、密集,通訊不暢,導緻一些部隊失去聯系。這次進攻計劃與早上同時進行,但一些部隊直到傍晚才接到指令,導緻一些敵人提前逃跑。

劉元林此前曾收到解放軍可能向緬甸北部派兵的消息,但他并不為所動,因為這種消息已經存在多年,但從未發生過。

是以金三角的國民黨軍隊沒有提高警惕,當我軍發動進攻時,一些據點驚慌失措,直接逃跑。一些大陣地認為緬甸政府軍是沖鋒陷陣亡的,于是與我國軍隊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後來才發現是人民解放軍的主力軍。

劉元林在國民黨軍事體系中被譽為遊擊戰專家,蔣介石也因為他的專長,是以派他到緬甸北部空降。

劉元林充分利用金三角地區錯綜複雜的地形,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那裡修建了大量隐蔽的防禦工事。而通過多年與緬甸政府軍的戰鬥,這支部隊不僅熟悉金三角地區,熟練掌握複雜的叢林山脈之間,而且在戰鬥中也非常有經驗,不僅處于危險之中。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由于我軍對劉元林部實行閃戰,需要部隊行軍,當地地形、景觀不為人知。我軍對敵陣地發動猛烈攻擊後,敵人迅速逃跑,我軍趁機追擊,但在追擊過程中,敵人通過先前隐藏的防禦工事、黑暗的城堡對敵軍進行反擊。

遊擊戰本來是我軍擅長的,但在這個地方由劉元林師傅,給我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但我軍沒有停止追擊的步伐,經過短暫的阻撓,我軍人發揚不怕犧牲,不怕困難,作風精,強化進攻火力,将躲在山中茂密的森林中擊敗敵人。

當時,我軍已全面裝備56型半自動步槍和56型沖鋒槍,火力大大增強,敵軍武器在抵抗手中沒過多久就南逃了出來。

我軍于11月22日發動進攻,次日淩晨,在20公裡縱深内撤走了全部16個陣地,擊斃敵軍100餘人,俘虜100餘人,随後我軍對敵發動攻擊。

20公裡的深度太窄,敵人向南狂奔,迅速越過紅線。由于戰前指揮的三階五沈,警告士兵們絕對不要越過紅線,是以,我們的士兵追到紅線附近再駐紮到位,不再前進。

這部分國民黨殘餘分子在緬甸北部地區有較大的勢力範圍,總面積大于台灣島,中國邊境以南20公裡的範圍内隻是他們最集中的前沿陣地。

在緬甸北部的深處,他們仍然有許多後方基地,劉元林很快發現,解放軍已經停止了對20公裡外的追擊。

他立刻明白,這是中緬協定的範圍,解放軍不能輕易越過邊界,導緻一場失望,指令部隊進入後方基地休息。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20公裡紅線以南的地區原本由緬甸政府駐守,但人數不多,他們不知道,一戰一戰就被解放軍推到了紅線之外。

緬甸政府軍趕緊封鎖他們,卻在一次進攻中被劉元林的部隊輕易擊敗。該團夥爬回去報告說,國民軍已被擊敗,并撤退到紅線以南。

緬甸政府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震驚,國防部不是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打起來嗎?怎麼隻是從解放軍打南下,在人民還沒聽說過解放軍比國民黨軍隊還多,可是怎麼沒想到會有這麼強的。

吳怒緊急指令政府軍加緊準備,盡快派兵到緬甸北部,消滅逃亡的國民黨殘餘勢力。

經過緬甸政府的齊心協力和緊張努力,政府軍終于準備好了一個多月,第二年的春天來了。

緬甸國防部已動員一支由九個營組成的大軍進入緬甸北部的柳源林部大院。緬甸政府軍的協同作戰終于開始了,此時我軍已經在緬甸北部20公裡深的地區駐紮了一個多月,已經開始為新年做準備!

劉元林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息,也一直儲備充足,等待緬甸政府軍上門。劉鶴在緬甸經營多年,政府内部有自己的眼線,政府的一舉一動都看得很清楚。是以,他故意大張旗鼓地擴大營地,引誘政府軍前來清理。

劉元林在遊擊戰中确實有一套,而緬甸政府軍實在不能,劉元林暴露出裂縫,他們沒有任何懷疑,是以大搖大擺地落入了别人的陷阱。

劉元林派出一小隊部隊在政府軍前方迎接短兵,一旦接觸就假裝崩潰,并肩撤退。緬甸政府軍根本不記得多年被國民黨軍隊絞死的教訓,甚至認為自己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于是一路追擊,各大部隊一起追趕。

結果,劉元林的誘餌被帶到了王南坤和曼林之間的深峽谷。劉元林早已伏擊雙方重兵,對1萬多名緬甸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緬甸軍隊發現了伏擊,想要突破,但不是國民軍的敵人,這一次終于暴露出原來的形态,損失慘重。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在緬甸政府軍遭受重創後,他們在這裡找到了一個高地,海龜們蜷縮着,不敢出來。他們站在危險面前,向政府求助。

對于緬甸政府來說,這1萬多人的部隊,幾乎全是他們的大學營,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的團都打不過國民黨軍隊,首都這個警衛營根本不夠人塞牙。

此時吳怒已經是火鍋上的螞蟻,焦急的團團轉過身來,無奈不得不向中方部隊求助,盡快南下營救政府軍。

在接到緬甸的求助電報後,秦啟偉立即向中央軍委報案。這件事很重要,我軍不能沖過紅線,必須與緬方溝通确認後才能派兵。

緬甸收到這樣的答複,腸子幾乎悔改,竟然能夠堅持說,中國軍隊的深度不應超過20公裡。但現在隻能硬頭皮請趕緊下來,不在乎紅線是什麼,那些都不算。

中方認為,改變先前的協定需要一些程式和一些紙質檔案才能實施。但緬甸政府軍等不及了,後來,他們耗盡了食物和彈藥,到那時他們真的要被消滅了。

緬甸總理吳怒親自緻電周恩來,敦促中國盡快南下派兵,在紅線問題上,緬甸承諾,事發後絕不會因為這個問題而遇到任何麻煩,所有檔案都準備直接送交北京。這些程式可以慢慢填滿,搶救已經10萬緊急。

中央軍委分析了緬甸政府軍的情況,他們确實陷入困境,他們是緬甸的主要國防力量,如果被淘汰,緬甸人很有可能重新陷入混戰。這是我國不希望看到的,現在緬方已經正式解除紅線限制,我們将盡快派兵解放緬軍。

同時,中央軍委還告誡前線指揮部,要吸取最後一次進攻的教訓,當心敵人在山中埋伏,不要輕視敵人的風險。

此外,總參謀部再次向戰鬥部隊強調作戰紀律,要求他們紀律嚴明,不騷擾群眾,不與當地平民發生沖突。

1961年1月22日,周總理準許了軍隊南下救援的指令,秦啟偉立即下令準備釋放的6000多名準備加入緬甸戰鬥解放軍的人迅速南下營救緬甸政府軍,攻擊劉元林的巢穴。

秦啟偉一直密切關注紅線以南的局勢,劉元林的部署也得到了明确的調查。是以,計劃已經敲定,我軍将從北到南寬300多公裡,縱深100多公裡的廣闊地區,士兵們分成8條路,齊頭并進,快速行軍。

我軍一支部隊将迅速集結在王南昆、曼林之間的谷底,對劉元林部陣地進行攻擊,與緬甸政府軍合作,反擊國民黨軍隊。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其他幾支部隊,從不同方向向金三角地區的心髒地帶進發,也是劉元林部的家,孟巴發動了一次突襲,企圖鏟除劉元林部。

我軍進出南線奇異而順利,并沒有遇到多少抵抗,在茂密的森林裡沒有敵人的伏擊。這是因為劉元林認為,解放軍一定會信守諾言,不敢越界,是以他敢于動員主力圍攻緬甸政府軍。

當現在的哨兵報說解放軍向南派出大規模部隊時,劉元林根本不相信,他以為是緬甸政府軍無處可去的一點點增援,從背後發動的攻擊,使他們誤以為是解放軍。

他知道台灣情報部門給他打了一通緊急電話,确認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已指令解放軍向南越界,他相信解放軍實際上已經打來了電話。

在我軍到達集結區之前,劉元林乘坐橡皮艇指揮,順着湄公河跑進寮國。

在接到緬甸政府軍主力被圍困的消息後,他們也立即撤軍,從公路上逃到寮國和泰國茂密的森林中。

對緬甸政府軍的圍困立即解除,但由于軍事委員會禁止進入寮國和泰國的指令,殲滅國民黨殘餘分子的任務無法完成。

緬甸政府喜出望外,對解放軍表示感謝,解放軍在我國軍隊的幫助下重新奪回了緬甸北部。2月9日,按照中央軍委的指令,進入緬甸人民解放軍全部撤軍,勝利級師!

但這支殘餘部隊一直沒有被清除,但給緬甸北部金三角地區留下了一個大問題。此後不久,劉元林被蔣介石召回台灣,蔣介石被第93師西文接替,繼續率領金三角的殘餘勢力。

段希文後來才看穿蔣介石的騙局,他們不想去台灣,不想繼續生活在金三角那種黑暗的日子。是以與泰方進行和談時,泰政府認為,這部分人民的戰鬥力很強,很難強行殲滅,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招募安全人員,未來将成為一大難題。

雙方随後達成協定,段世文将向泰國投降,泰國授予他們合法公民身份,并将他們安置在泰國清邁的Messle地區。然而,段世文的部門并沒有當場解散,而是與泰國軍方和警方合作,在當地維護當地穩定。

段世文向泰國投降隻是權宜之計,他們還是想回國,但曆史原因造成的局面在一段時間内難以改變。梅斯勒地區國民軍的後裔一直想回到祖國,成為具有中國國籍的合法公民。

在梅斯勒和金三角地區,在公共場合經常可以看到四個大的漢字"歸還我的國籍",許多居民的家門上刻着"歸還我的國籍"的字樣。這些民族軍隊的後代,世世代代都繼承了一個夢想,總有一天回到祖國,再次成為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

60年鮮為人知的入緬作戰,毛主席再三叮囑不可越紅線,誰越線殺誰

後來,少數人與當地勢力勾結,毒販又回到金三角,并建立了自己的基地,雖然沒有恢複到當年,但逐漸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種植基地,每年向我國和東南亞出口大量毒品,造成巨大危害。

1960年出兵清除金三角的戰争在曆史上很少被提及,許多人不了解這段曆史,但這次小規模戰鬥為緬甸北部和金三角地區的長期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是石海的幽靈,關注我為曆史的贊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