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起向未來!冬奧夢交彙中國夢

作者:上觀新聞

【冬奧特稿之六】

又一個浩蕩的春天迎面而來,又一場歡騰的盛會蓄勢待發——2月4日,時值立春,北京2022年冬奧會即将拉開大幕;曾經輝耀神州大地的奧運火種,将再一次在“鳥巢”上空點燃。

大地回暖、萬物蘇萌。“飛雪迎春到”的喜悅之中,“雙奧之城”準備就緒,即将兌現與世界的冰雪之約。

從2008年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來”;從“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到“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奇迹在北京延續,夢想在世界傳遞。

體育之于國家,是國力的辨別,折射一個民族的精氣神;奧運之于中國,是百年的情結,見證複興的光榮與夢想。

“在北京舉辦一場全球矚目的冬奧盛會,必将極大振奮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華兒女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團結奮鬥,也有利于向世界進一步展示大陸改革開放成就、和平發展主張。”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高屋建瓴。

舉辦冬奧會,是為進一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更是為了民之福祉、國之昌盛;奮進新征程,個人夢、冬奧夢、體育強國夢,彙入實作中國夢的時代洪流。

展國力,交一張寫滿奇迹的“發展答卷”

2月2日,在歌聲、笑臉與旗幟彙成的歡樂海洋中,北京冬奧會火炬開始傳遞,500多名火炬手健步奔跑。當日,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火炬傳遞驚豔登場,創造了“水火相融”的奇迹。

77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手持火炬,感慨不已。在他看來,北京成為“雙奧之城”,歸根結底離不開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黨上司人民在新時代創造的發展奇迹。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以大曆史觀審視,體育總與國運相連,奧運夢總與強國夢交織。

1908年,文明蒙塵、列強環伺的中國。《天津青年》雜志發出“奧運三問”,在時人看來,無異于“癡人說夢”。

1932年,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中國。劉長春遠渡重洋孤身出征奧運,新加坡《星島日報》以“擔架擡鴨蛋”的漫畫,諷刺中國人空手而歸。

1984年,改革開放、銳意進取的中國。許海峰射落奧運第一金,日本共同社評論,“這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一次壯舉”。

2008年,蝶變騰飛、充滿自信的中國。北京夏季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以48金位列金牌榜榜首。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中國的體育實力、組織技巧和現代化形象令世人羨慕。”

2022年,自信自強、闊步走在新時代的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熊熊燃燒,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新的曆史坐标上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意義遠不止于體育本身,而關涉經濟、社會、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

借冬奧東風,新時代中國抓住新機遇,運籌大棋局。

伴随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貫通,首都“一小時交通圈”版圖不斷擴大,京津冀協同發展蹄疾步穩,生态、産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務實合作、成果豐碩,交出了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北至黑吉遼,南至雲貴川,“冰雪經濟”迅猛增長,驗證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乘冬奧之勢,新時代中國提供新方案,诠釋新理念。

站在首鋼三号高爐登高望遠,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感歎:“談到可持續發展,你隻需要在這裡看看。”多年前廢棄的工業園區矗立起高水準的滑雪大跳台,建成了現代化的國家冰雪運動隊訓練場地。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使用的39個場館中,10個利用既有場館遺産、4個利用土地遺産;所有競賽場館100%使用綠色電力……這是中國發展理念變遷的縮影,也是“一起向未來”的科技力量和中國方案。

以冬奧為機,新時代中國創造新奇迹,激蕩新動力。

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北京冬奧籌辦工作不斷、力度不減、标準不降,向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全部兌現;克服冰雪運動基礎薄弱的難題,通過“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很多冰雪項目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黨的上司和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鮮明彰顯于逐夢征途中。

幾度物換星移,冬奧夢與中國夢交相輝映,映照出中國由體育弱國向體育大國再向體育強國邁進的不屈步履,映照出中國人民赢得曆史主動、堅定曆史自信的勇毅身影。

強精神,繪一幅凝心聚力的“奮鬥新圖”

2月2日晚,北京冬奧會冰壺項目比賽在冰立方率先打響。中國冰壺混雙組合範蘇圓/淩智擊敗瑞士組合,首戰告捷。

“比賽前我們就想,一定要在新年第一場比賽給大家一個‘開門紅’!”賽後,範蘇圓說。

“年輕的中國冰雪健兒經過各種磨砺已經有了底氣和志氣,他們将在主場力争創造大陸冬奧會參賽曆史最好成績。”本屆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秘書長倪會忠信心十足。

“為了祖國沖沖沖,不負人民拼拼拼!”1月25日清晨,洪亮有力的口号聲響徹天安門廣場,中國體育代表團100多名運動員和教練員代表在此觀看升國旗儀式,并宣誓出征。

隊伍中,領誓人武大靖目光堅定,心潮澎湃。

“胸前的國旗,就是我們奮鬥的‘發動機’,就算吃再多苦,也要昂首向前、勇攀高峰。”這位曾在平昌冬奧會為祖國奪金的短道速滑名将相信,隻要有堅定的信念,就能将困難逐個擊破。

場上頑強拼搏、永不言棄,場下陽光親和、落落大方,勝不驕、敗不餒,展現大國風範——冰雪健兒所代表的,正是新時代中國青年乃至全體國人的集體風貌。

這種力量與風貌,從賽場内、賽道上,延伸到這片熱土的各個角落——

“小時候身體不是很強壯,父母就把我送去滑冰。”正是得益于冰雪運動磨煉出的體魄與韌性,前短道速滑運動員李佳軍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斬獲銀牌,成為中國首位奪得冬奧會獎牌的男子運動員。令他欣慰的是,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大陸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達3.46億人,全國冰雪運動特色學校2062所,為世界冰雪運動開啟新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背起雪闆、穿上冰鞋,在冰雪世界中增強體質、錘煉意志。

兩千多個日夜,藍圖變為現實。同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科研人員奮力攻關、建設者們日夜兼程,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12個競賽場館均按籌辦要求在2020年年底如期高品質傳遞,“中國制造”盡顯威力,“中國速度”舉世矚目,“中國智慧”大放異彩。從夏奧會到冬奧會,中國從學習奧運标準到樹立奧運标杆,完成了巨大的成長與跨越。

近兩萬人參與,志願服務蔚然成風。自賽會志願者招募工作啟動以來,超過100萬人遞交北京冬奧會志願服務申請。“燃燒的雪花,夢想照亮天與地;勇敢地出發,熱情的雪為大地融化”,志願者們唱響充滿激情與愛的歌曲,活躍在賽場内外的平凡崗位上。他們是生動的“中國名片”,也是冬奧夢的執着追夢人……

“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的重要手段,也是實作中國夢的重要内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承載夢想、寫滿期待。一幅幅“奮鬥新圖”,定格了億萬群眾的冬奧夢、中國夢,向世人展示着一個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中國;為國争光的愛國主義、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揚大陸威的民族自信,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注入無盡力量。

向未來,譜一曲攜手共進的“團結之歌”

“手繪畫收到了,很暖心!”1月31日,張家口,澳洲運動員布裡特·考克斯在新聞釋出會上向未曾謀面的中國小朋友緻謝。在她看來,這幅畫着女滑雪運動員站在高山之巅的畫作“意義非凡”。

體育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對體育精神的追尋,跨越東西,穿越千年。

“君子無所争,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争也君子。”2000多年前,孔子談到“射”這項運動時說。

“體育應造就體格健壯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體格。”幾乎同一時期,遙遠的西方,柏拉圖如是說。

共識凝聚于《奧林匹克憲章》:“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并展現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争的奧林匹克精神。”

時間定格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世矚目。

這是一個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經濟複蘇乏力,戰争陰雲遠未散去,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生物安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實作和平、發展、合作、共赢,是世界人民的夢想和期待。

這是一個屹然砥柱立中流的中國。打赢脫貧攻堅戰、譜寫人類反貧困史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幅提升人類社會整體發展水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進入動蕩變革期的世界提供新模式……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

這是一座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芬蘭外交官表示“北京将實作一代運動員的夢想”,俄羅斯音樂人為北京冬奧會譜寫歌曲,來自約90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希望在冰雪上留下自己的印記……超越國界和種族,堅持互利與共榮,北京冬奧會把各國人民凝聚在一起。

冬奧夢交彙中國夢。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世界之中國。

——綠色、共享、開放、廉潔,北京冬奧會辦奧理念與《奧林匹克2020議程》設定的奧林匹克改革思路高度一緻。

“雪如意”依山谷天然地勢而建,“冰絲帶”制冰方式碳排放趨近于零,“水立方”變身“冰立方”,這些中外專家協同規劃的場館,讓人們共享科技之美、生态之美、生命之美。

——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團結、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理想高度契合。

在國際疫情嚴峻複雜的當下,第76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緻通過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173個會員國共提該決議,創下近幾屆冬奧會休戰決議共提國數量新高。

“這場盛會一定能夠展現世界如何克服困難,一起變強。”國際奧委會奧運會部執行主任克裡斯托弗·杜比堅信。

有夢想,有舞台,就有未來。冬奧夢與中國夢緊緊相連,“雙奧之城”的“冰雪奇緣”,為奮進新征程彙聚磅礴力量。

攜手共命運,一起向未來!

(本報北京2月3日電記者王琎、方莉、王斯敏)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