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不買電動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自燃起火絕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提起自燃,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搭載着數百公斤動力電池的純電動汽車,然而,最近美國的保險推薦網站AutoinsuranceEZ卻給出了一個廣大純電動汽車消費者絕對意想不到的結論,一直以來背負着壓力的純電汽車消費者可謂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颠覆三觀,最愛自燃的竟是混動車
AutoinsuranceEZ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和運輸統計局(BTS)的資料研究發現,美國在2021年全年隻有52輛純電動汽車發生自燃,但是混合動力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發生自燃的案件數量分别高達16051起和199533起。

如果單從這組資料上來看,傳統燃油車顯然是自燃事件的“常客”,而幾乎每一次自燃都會被網絡瘋傳的純電動汽車反倒成為了極少數的案例。那麼,如果你們真這麼認為,那麼你們就忽略了判斷自燃率的一個極其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保有量。
傳統燃油車已經發展了上百年,它在全球汽車市場上有着極其龐大的保有量。純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是近幾十年内才出現的産物,它們的保有量相對較小。為了平衡保有量,得出更為客觀的資料,AutoinsuranceEZ通過研究得出了每10萬輛各類車型的自燃起火機率。
其中,每10萬輛傳統燃油車的起火機率為1529.9,每1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的起火機率為3474.5,而每1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起火機率隻有25.1。混合動力汽車的起火比率是純電動汽車的138倍,傳統燃油車的起火比率是純電動汽車的61倍。
這也就意味着,每10萬輛純電動汽車當中隻有25輛會發生自燃。相比起傳統燃油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的自燃率,純電動汽車的自燃率已經可以算是相當低了。小雷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一研究結果表示質疑。
要知道,隻要留心注意,我們幾乎每個月都能在新聞、網絡上看到有關新能源汽車自燃的消息,卻鮮有發現傳統燃油車自燃的新聞被曝光出來。在小雷看來,這樣的結果卻可以說既是意料之内,也是情理之中。
混動車容易自燃,合情合理!
關于上述問題,小雷認為應該從輿論與技術兩個層面去分析。
1.輿論讓消費者誤解電動車
首先,媒體是輿論的傳播源頭,而幾乎所有媒體都是追逐熱點的。然而,媒體所主導的輿論,追逐的熱點卻未必是全部的事實。
盡管新能源汽車在國内已經經曆了十數年的發展,但是它相較于已經經曆了數十年發展的傳統燃油車而言還是一個新鮮話題。正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是一個新鮮玩意兒,是以它們的自燃才會格外引人注意。單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新能源汽車自燃就遠比傳統燃油車自燃更有看頭。
另外,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的大趨勢,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仍然存在許多不确定性。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磷酸鐵锂電池與三元锂電池一直都存在安全、成本與長續航的方向之争,但是很少人會将搭載三元锂電池的純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在安全方面作比較。
大陸有句俗話叫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正是這樣并不全面的對比間接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在安全方面的話題性,讓新能源汽車更容易受到吃瓜群衆們的質疑。在小雷看來,與其說純電動汽車起火的機率遠高于傳統燃油車,不如說純電動汽車因為起火被曝光的機率遠高于傳統燃油車。
2.混動車坐擁兩大自燃病根
AutoinsuranceEZ通過分析2020年美國汽車市場與火災隐患有關的車輛召回資料顯示,混合動力汽車與電動汽車有關火災隐患的召回車型幾乎都和動力電池問題有關。研究人員認為,導緻新能源汽車發生火災的是電池問題,而不是電線問題。
事實上大多是電動車的自燃事故确實也是動力電池存在隐患而引起的。前段時間,國内的造車新勢力威馬EX5就因為電池存在制造缺陷,導緻化學性質不穩定,才接連發生多起自燃事故。
去年10月份,南韓動力電池巨頭LG化學又因為動力電池制造缺陷,導緻通用汽車公司需要花費20億美元召回多達14.3萬輛雪佛蘭Bolt EV,而LG化學作為動力電池供應商,賠償了通用汽車公司19億美元。
即便是目前電動汽車領域的行業标杆特斯拉,它也出現過不少因為電池引發的自燃事故。要知道,小雷上面列舉的衆多案例都是純電動汽車,而AutoinsuranceEZ研究結果卻顯示純電動汽車是自燃率最低的車型。
小雷認為,純電動汽車雖然搭載着一組體型巨大,并且在安全性方面還有争議的動力電池,但是由于它的結構已經得到大幅簡化,越簡單的結構就越不容易出問題。是以,簡單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純電動汽車的自燃風險。
傳統燃油車的情況與純電動汽車剛好相反,它雖然有着深厚的技術沉澱,但是它的結構複雜。結構越複雜,出現問題的機率就越大。在小雷看來,複雜的結構就是傳統燃油車自燃比率比純電動汽車更高的主要原因。
同樣的邏輯在混合動力車型上也同樣适用。混合動力汽車的起火比率之是以會這麼高,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結構過于複雜,它既擁有傳統燃油車複雜的機械、電路結構,又搭載了純電動汽車最容易發生自燃的動力電池,幾乎同時擁有純電動汽車與傳統燃油車這兩種車型起火的“病根”。
電車不容易起火,但風險不容忽視
在經過了十數年的輿論“洗腦”之後,很多人對純電動汽車的自燃率都産生了誤解。如今,AutoinsuranceEZ的研究結果已經足以證明純電動汽車在自燃率方面的“清白”。然而,AutoinsuranceEZ的研究報告還忽略了兩個重要事實。
其一,純電動汽車是近幾年才開始向市場普及的,絕大多數純電動汽車的車齡都在5年以内,而美國超過十年車齡的傳統燃油車多不勝數。當純電動汽車原本就可能存在自燃風險的動力電池老化之後,它能否保持如今的自燃率還是個未知數。
其二,動力電池自燃的速度遠比燃油車自燃的速度要快。一輛傳統燃油車從冒煙到起火往往需要數分鐘的時間,而動力電池從熱失控到起火最快隻需要幾秒鐘,并且幾乎無法進行撲救。是以,新能源汽車使用者如果動作稍慢,那麼極有可能逃生失敗。
以發生在江蘇省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為例,2016年,江蘇的一位老人開着老年代步電動車去接孫子放學,結果車輛行駛在半路上突然冒煙。老人在第一時間想要把孫子從車内拉出來,結果因為故障問題打不開車門。然而,火勢在此時迅速蔓延,孩子從此再也沒能從車裡走出來。
事實上因為火勢迅速蔓延而導緻的驚悚畫面并不隻是出現在了品質不靠譜的老年代步車上。2019年4月,一輛特斯拉Model S從底盤冒出白煙到爆燃起火隻用了不到十秒鐘的時間。慶幸的是,這輛特斯拉當時是停在了地下車庫,而不是高速行駛在道路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大陸工信部在去年1月份制定實施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有這麼一條強制性規定,它要求電池單體在發生熱失控之後,電池系統在五分鐘内不起火、不爆炸。如今,大多數車企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基本都能達到這一标準。
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主要的發展方向,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它的安全性在經過了十數年的發展之後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汽車承載的是人們的生命,安全更是不可兒戲。
注: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