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甯夏,曾是大陸絲綢之路的重鎮之地,中國數千年的曆史文化都埋藏在這片充滿了曆史厚重感與文化沉澱感的沃土之下。是以,許多專家對甯夏都有着極大的探索熱情。

1983年,有一批考古隊來到了古人骨材料豐富的甯夏地區,他們驚奇地發現在甯夏固原縣南郊一帶有十餘座高足有三四米的大土堆,他們進一步地仔細勘探與挖掘,卻在挖到一半時慌忙撤離,還立馬請來了軍隊!

考古隊為何在挖掘的過程中請求軍隊的救援?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周密計劃,開采古墓

大陸著名文學者馮骥才曾站在賀蘭山腳下對着一幅幅古樸的岩畫感慨道:“歲月失語,惟石能言。”

其本意是歲月正在悄然流逝,很多東西無法被留下,唯有石頭,還能訴說着曆史見證下的真言。這份記錄與呈現,讓人們對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文化及曆經千年的民俗器物肅然起敬。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在甯夏的南部,有一個地區被甘肅三省包圍着,其中居有大陸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與兵家必争之地的六盤山,它就是固原。

遙望固原古城,那是一座頗具曆史文化氛圍的古城,也是關中北出蕭關的地方。這樣一個偏遠的古城,讓人難以想象其的曆史卻是華夏民族自古以來交往融合的縮影。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二十世紀末,在甯夏固原縣的南郊區附近的一片農田裡,那裡矗立着十餘座三四米高的大土堆。固原當地的農民們世世代代與這些土堆相伴,從未想過為什麼會在一片平地中有十幾個土堆,有些見怪不怪,于是沒怎麼把它當回事。

可這樣不尋常的現象最終引來了考古專家的注意,不久之後,考古專家們便帶隊趕到了現場。考古專家們紛紛按捺不住探究真相的好奇心,通過周密的計劃,決定開采這片墓葬。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忽下冰雹,豁然開朗

考古隊通過考古鑽進行探明,發現了該古墓大部分是斜坡墓道土洞式墓,于是他們決定從長約42米、寬約1.5米的斜坡墓道開始,先後打通三個天井過洞和開啟甬道封門磚,進而進入深居地下14米的方形土洞墓室。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考古隊的細心勘測後,他們發現,這裡果真是一處古墓群。但有一處墓室受損嚴重,初步推測是遭到了盜墓賊的破壞,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對墓室的損壞,考古隊決定先對其進行挖掘。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一個清朗的午後,匆匆吃過午飯的考古人員還未怎麼休息便來到工地繼續工作,他們看着在這幾天努力的發掘下,原本阻礙了墓室通道的雜物和泥土終于被清理幹淨,暢通的墓道讓考古人員們激動不已。

眼看挖掘程序終于有了一些進展,可快到下午的時候,忽然一陣疾風帶起沙石飛卷而來,這天色是一看就是要下大雨了,大家急喝:“快收工啦!要下雨嘞!”

話音剛落,一場夾雜着核桃般大小的冰雹的大雨砸了下來。但工地處在曠闊的野外,根本沒有避風港可躲,十來個人隻得蹲在古墓旁,将麻袋往頭上一頂。麻袋當然不比急落的冰,很快便敗下陣來。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好在冰雨不久便過去了,從業人員摸着自己被砸的生疼的腦袋,看着自己變成了個泥人,但更憂心的是這場突然降臨的冰雹讓考古隊原本艱難的挖掘程序更加寸步難行。

卻見冰雹消退之後,猶如雨後逢春,被大雨沖刷後的工地地層變得清晰,可見回填土間的痕迹,他們重整旗鼓,沿着印痕挖掘,在墓室内發現了許多壁畫!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壁畫初顯,精美絕倫

這些神秘壁畫的出現瞬間讓考古隊十分激動,當晚,他們便将這個消息報告給了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

經過多方研究,考古專家判斷出了這些壁畫的來曆,應當是南北朝時期的東西,我們能看到上面還畫一名大将軍,這壁畫所畫正是他征戰時的樣子。

壁畫中一個個持刀武士平和而又安靜。壁畫中的一人面目清秀,其抱着一柄大刀的神情是那麼的從容,其等候主人的召喚是那麼的恭敬。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繼續往前走又見持團扇的侍女,她們看起來安靜卻也自信,她們濃密烏黑的頭發,堆起的雙鬓像是被暴風雨裹挾而來的雲,眉目清秀。細看那流暢線條般的飛動的衣袂,土紅加黑的搭配,使整個畫面的色彩看起來更加簡潔大方。

在發掘這些壁畫後,就是壁畫的揭取與保護工作,在1984年的春夏交接之際,北京壁畫保護專家徐毓明親臨考古現場進行壁畫的揭取工作。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考古專家認為,這裡面的大人物不一般,極可能為南北朝時期的大将軍,因為這些精美壁畫上的内容正是關于一位将軍生前的生活場景。眼看這位将軍的真實身份呼之欲出,專家們立刻指揮從業人員進行深入挖掘。

固原也曾出土多幅壁畫,與這些神秘壁畫不相上下,無論從考古學的角度還是從繪畫史的角度出發,都堪稱精美絕倫,國寶再現。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突遇塌方,請軍救援

當考古隊沉浸在壁畫的美輪美奂之中時,意外再一次發生了。那是一個夜幕将至的傍晚,從業人員們還在工地加班,考古隊的領隊韓兆民和同伴們在墓洞中已經待了兩個多小時,早就精疲力盡了,但還未發現期待的文物,準備就此收工。

就在這時,隻聽“轟”的一聲悶響,韓兆民感到自己猛地被一股大力推倒,塵土混入鼻腔之中,電燈也滅了,墓洞中漆黑一片。身邊的同伴們都慌張的喊着:“塌方了!塌方了!”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人在困境之中能激發潛力,或許是求生的本能,在那一刻,韓兆民鉚足力氣兩腿一蹬,竟從廢墟中爬了出來,當看到月光下的夥伴們一個沒少,才放下心來。

不多時,考古隊便看到一批軍隊趕到了現場。有了軍隊的支援,現場漸漸從塌方後的廢墟變成了井然有序的考古現場。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有了軍隊的幫助,現場從業人員的工作順利了不少。他們挖到古墓深處發現塌方還是對古墓造成了破壞,很多壁畫損毀,從原先的40餘幅到如今隻餘20餘幅,這讓考古隊們感到非常遺憾。

但幸運的是,考古專家們還從這個古墓中挖到了金、銀、銅、鐵、陶、玉等各種質地的随葬品700餘件,這幾百件的陪葬品中幾乎沒有用來湊數的普通物品,精美物件衆多。

尤其是鎏金銀壺、玻璃碗、環首刀、陶俑等最為珍貴,都是從西方傳入的手工藝制品。鎏金銀壺是反映東西文化交流的極為重要的遺物。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潛心踏古,文物出土

在文物出土後,考古專家們開始對文物進行分類,把範圍縮小、把焦點集中、把思路理清,并對文物進行鑒定和修複。

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古墓中的發現不僅有墓道和墓室中的壁畫多幅,加之這三百餘件文物。可見,這座墓的發現,對于研究當時的曆史、中外交通、文化藝術等均有重要的意義。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文物中有兩件文物非常有名,它們精美且獨特的造型讓人們難以忽視,隻消一眼便能在衆多文物之中脫穎而出。那便是“鎏金銀瓶”和“玻璃碗”。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鎏金銀瓶,作為北周文物,其年代、産地及腹部圖案引起了考古專家們的重視。号稱固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96年,鎏金銀瓶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确定為“國寶”。“鎏金銀壺”瓶腹上部飾一周蓮瓣紋,腹部打押三組半浮雕人物圖像。

每組各有一對男女,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應是古希臘著名的神話“帕裡斯裁判”中的人物。銀質地表面鎏金,是波斯王朝的酒具,距今曆史悠久。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另一件國寶是凸釘裝飾“玻璃碗”,碗身呈碧綠色,表面由數個凸起的圓圈進行裝飾。該碗造型精美,晶瑩剔透,器型完整,是具有薩珊風格的玻璃系典型代表。

薩珊王朝,其古代晚期可以說是伊朗或波斯最具有重要性和影響力的一個時期,其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的巅峰狀态,其對于羅馬文化産生了較大的影響。

據記載,薩珊玻璃制作時雜質的含量高于一般玻璃制作,因而透明性較差,而此次發現的這件凸釘裝飾玻璃碗雜質含量少,不僅質地純淨,且晶瑩透明,可謂薩珊衆多玻璃器中的精品。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千年固原,絲路華章

鎏金銀壺和凸釘玻璃碗的出現證明當時固原作為絲綢之路的要道,說明了當時的固原地區與西域各國之間有着密切關系。

之後,文物專家根據墓中的文物及線索,判斷出了此墓的主人。他就是北周時期的大将軍李賢。

李賢,字賢和,其先祖為隴西成紀人,是北魏、西魏、北周時期的重要人物。從此次考古出土的李賢墓的墓志銘來看,李賢為鮮卑拓跋後裔。

李賢因其祖父輩帶兵鎮守高平,故遷居高平,高平為籍,也就是如今的甯夏固原。李賢的人生橫跨北魏、西魏、北周三個朝代,一生中擔任多職,戎馬征戰,鎮守一方。他不僅影響這北朝固原一代,還在保護絲綢之路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李賢夫婦墓葬所再現的文化表現形式是本土性的,但本土的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吸納更具有代表性。李賢夫婦墓葬中出土的這些精美壁畫和文物讓專家們對于北朝時期曆史乃至整個古代曆史的研究都更進一步,其貢獻不可忽視。

這次田野考古活動的終于告一段落,而北周李賢墓考古發掘地也被列為1984年全國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而考古隊也整裝出發,前往下一個墓地,進行他們的絲路之旅。如今,考古專家僅對遭到施工破壞及被盜墓破壞的古墓進行挖掘,他們的職業精神仍在延續。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2021年的今天,從現代城市的角度來看,甯夏南部的固原仍然默默無聞的在西北的大地上,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了這座曆史古城,而固原博物館便是他們的第一目的點。遊客們注意到固原博物館的這些文物,這些文物如剛出土般,引人入勝。

當他們去到這些文物出土的地方就會發現,那裡的大土堆已經不在了,墓地也已被清理消毒處理,那些國寶級的屍骸、幹屍正在特制庫房儲存。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而北周李賢墓已列為考古遺址。導遊生動地向遊客們介紹着李賢一生的跌宕起伏;描繪着北周李賢墓發掘的一波三折;細訴着考古工作的千磨萬難。

隻要來過固原博物館的人,就不會再把固原看作是西部的一個偏遠小城,人們在看到鎮館國寶時不由感歎:“戎馬一生的将軍,身後功績,有時,遠不如無意留下的一副酒具。”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結語

考古學家們對于曆史真相的渴望與探尋的精神,讓我們有機會感受這些有形或無形的文化符号,感受着華夏民族留下的寶貴财富。

縱橫千年,古墓裡的秘密終被打開。考古隊将會前往下一個古墓,繼續填補曆史的空缺。曆史代表着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需要曆史,當我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曆史,生活将會是以變得更美好,是以,隻有保護好民族文化遺産,方能固牢民族發展之根。

從古墓看曆史,從曆史看甯夏,我們看到了針灸鼻祖皇甫谧,看到了北魏名臣李賢,看到了紅二十四軍軍長赫光……是他們,在固原曆史上留下了濃墨一筆,這一道道靓麗的風景線,訴說着固原曆史上書寫的傳奇佳話。

也是他們,讓固原的曆史文化變得厚重。讓更多的人了解固原到、認識到固原,從固原的曆史人文、自然風光、特色物産,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固原迷人的魅力。

甯夏發現千年古墓,考古隊挖到一半塌方撤離,立馬請軍隊來救援

參考文獻

[1] 沈立君.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北周李賢墓鎏金銀壺[J].文物天地,2017(09):25-28.

[2] 高鵬程著.《蕭關古道:邊地與還鄉》[M]. 2018

[3] 王洋洋.甯夏漢代北朝考古研究綜述[J].甯夏師範學院學報,2018,39(09):84-92.

[4] 李鑫,禹鳳.北周李賢及其家族[J].文物天地,2020(11):33-38.

[5] 徐超.玉樽美酒清如空——李賢墓出土薩珊凸釘玻璃碗[J].文物天地,2017(09):29-3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