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媳,你的憤怒是應該的。許多兒媳,吐槽過年不回老家,不愛回,心裡不願意,排斥。為什麼?因為回到家沒有自己的房間,或者有,

兒媳,你的憤怒是應該的。

許多兒媳,吐槽過年不回老家,不愛回,心裡不願意,排斥。為什麼?

因為回到家沒有自己的房間,或者有,被婆婆安排給大姑姐了;

因為年夜飯一個人做,吃飯沒人等她;

因為老公找哥們打牌喝酒聯絡感情了,剩下她一個人面對不熟悉的家人;

……

究其原因,是自己認知被攻擊了,産生不舒服感。

回到家沒有房間,不行,我們是兒子,是主人,至少比女兒更主人,要安排,我們應該優先。如果沒有優先,也得跟我們打招呼,我們可以讓,不可以被動被支配。這是産生沒有被重視的心理,然後推理及人,是婆婆幹的,她不重視我們。是以,抱怨委屈。

年夜飯一個人做,全家吃。這都什麼年代了,女性一樣上班,為什麼廚房一定是女人的?兒子為啥不做?而且,為什麼被指使,被使喚,這是個令人讨厭的感覺。做了還吃不上,又一次被忽視,不受重視的憤怒感。這是被動的帶入了作為“女主内”“晚輩孝敬長輩”的角色,是以委屈。

老公喝酒去了,留下自己一人。陌生感産生對抗,感覺自己就是玩偶,被老公這個家夥利用配偶這個角色,帶回老家。這個角色,在這個場景下,就是剝削,疏離冷落和不愛。

試想一下,什麼樣的情形,你不委屈,不抱怨,沒感覺冷落,而你,照樣是那個待遇?

有吧?

有。

是以,人的幸福感是一種思維,契合自己思維秩序,就幸福感強烈,否則,就有挫敗感,和被人攻擊的不适感。

意識到這點,許多人就不悅,抗拒,抗拒的行為是吵架,打架,掀桌子,明年不回了,還有吐槽等。

而且,如果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沒解決問題,也是個不錯的聰明媳婦。如果下次還争辯,還争吵,你就可以歸類,這是什麼問題,誰怎麼做你就舒服,他不能改變你有什麼政策,是溝通呢還是離開。總之,你不會出離憤怒,你會冷靜的思考,對待這些問題。如果你更能嘗試解決掉這些問題,那真是擁有了一種了不起的思維,因為方法不愁沒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