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蕾絲夫人
01
19世紀末,美國修建了北太平洋鐵路,這是其曆史上第一條跨大陸鐵路,大量中國勞工赴美參與該項目。
鐵路建成後,許多中國人留在國外,包括一個名叫黃昊的廣東男子,他定居在華盛頓州帕斯科,開了一家雜貨店,并帶着妻子和孩子到美國團聚。
黃昊的兒子名叫黃宗軒,因為膚色沒有小夥伴跟他玩,也經常被嘲笑,父親在他兒子7歲的時候,給他買了一台柯達簡單實惠的相機,讓他解決了孤獨。
小黃宗軒愛上這台相機,漸漸對攝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看他矮胖,而是一個聰明的鬼魂,為了用相機拍人像,黃宗軒經常從家裡的雜貨店拿一些糖果賄賂同行,一個接一個地把自己的朋友圈混出來。
當黃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他不得不依靠他在俄勒岡州的叔叔,在那裡他成為了一名拳擊手。
然而,黃宗軒有一個更大的夢想,他想成為一名飛行員,是以他結束了拳擊手的職業生涯,繼續闖入洛杉矶。然而,這個夢想并不容易實作,黃宗軒為了生存,打了很多零工,卻勉強維持生計。
黃宗軒
有一天,黃宗軒遇到了一個拳擊手時認識的朋友,得知自己成了一名攝影師,在那個朋友的陪伴下,黃宗軒遇到了著名攝影師阿爾文·威科夫(Alvin Wykov)。
起初,威科夫先生并不打算雇用黃先生,并對他說:"你太小了,不能扛相機,很重。你必須同時帶上相機和相機。黃宗軒回答說:"我想我可以。"
最後,威科夫聘請了黃先生,隻是為了在相機儲藏室做清潔工,但維科夫承諾,如果将來有空缺,他将是第一個讓黃先生登上榜首的人。就這樣,黃宗軒以10美元的周薪拿到了這份工作,從此進入了電影行業。
在庫房待了三四個月後,黃宗軒被提拔到現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拍攝開始前拿着一塊現場闆,大喊"行動"。
這份工作又無聊又無聊,但優點是黃宗軒在攝影棚裡可以使用各種攝影器材,而且他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平時經常琢磨和練習握手相機的拍攝技巧。
1919年,著名導演塞西爾·M·達米爾(Cecil M.B. Damir)在拍攝《男人與女人》(Men and Women)時,有一部關于女演員格洛麗亞·斯旺森(Gloria Swanson)與獅子的戲劇,這是一部必須看過一次的危險劇。
《男人和女人》
塞西爾暫時決定增加四台機器的數量,從不同方向捕捉鏡頭,當攝影助手不夠時,塞西爾問黃宗軒不會操作相機,黃宗軒回答沒問題,于是他成為第四台機器的相機助手,自學成才的攝影技術派上了用場。
機會時刻時刻準備,20歲的黃宗軒從此告别了雜工的事業,當了攝影助理,但工資沒有上漲,于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拍星星肖像賺了一些額外的錢。
女演員瑪麗·邁爾斯·薄荷(Mary Miles Mint)有一雙淡藍色的眼睛,但受到當時攝影技術的限制,她的美麗在黑白鏡頭下顯得空洞。
黃宗軒用黑色天鵝絨布遮擋相機,利用光影将瑪麗的淺藍色眼睛拍得神的效果,瑪麗非常高興,到處為黃宗軒宣傳,越來越多的好萊塢明星開始尋找神秘的中國攝影師拍照的能力。
在瑪麗的催促下,黃宗軒憑借在《命運之鼓》和《松靈受難》中出演的角色,逐漸吸引了好萊塢作為攝影師的注意。
瑪麗邁爾斯造币廠
02
在真正成為電影攝影師之後,黃宗軒的傳奇人生開始了。
塞西爾需要在電影中拍攝金絲雀唱歌的特寫鏡頭,但是當一切準備就緒時,金絲雀隻是沒有張開嘴巴。
原來的雄性金絲雀可以叫,而雌性金絲雀是不能叫的,但從業人員沒有這個常識,準備好的是一隻雌鳥。
再找一個,時間不多了,但塞西爾很着急。黃宗軒匆匆忙忙地把一塊口香糖放進鳥兒嘴裡,小東西吓壞了,口香糖也吐不出來,嘴裡就有一對一。
塞西爾趕緊趕緊拍了一下,當時還是無聲電影時代,現場看起來就像金絲雀的歌聲,沒有破壞和諧感。
中國小個子連鳥都能處理,導演塞西爾表示敬意,立刻決定給黃宗軒加薪。
從小時候用自己的糖果拉近同齡人的小事可以看出,黃宗軒是一個頭腦靈活的人,但如果認為他在好萊塢有"聰明"的立足點,那就是大錯特錯。
黃宗軒是業内公認的大師級人物,他是影視攝影圈多次創造技術的第一人。
早期的無聲黑白電影大多是描繪人們當地的表情或動作,但在黃宗軒的代表作《苗條》中,清晰張力的大景深畫面無處不在,他通過這些鏡頭賦予黑白電影生動的細節,給觀衆帶來清新的視覺享受。
20世紀30年代,黃宗軒是第一位在電影中使用深焦技術的攝影師,而"光"是黃宗軒在革新攝影技術方面的偉大成就。
苗條的男人
1946年,在拍攝拳擊題材電影《出賣精神的男人》時,為了跟上演員拳擊的速度,在運動攝影器材還沒誕生的時代,黃宗軒踩着一雙溜冰鞋,在拳擊台上拿着一張攝影,他認為可以完美地捕捉到演員動人的肢體語言。
黃宗軒是第一位使用手持相機拍攝膠片的攝影師,他後來發明的輪滑裝置就是今天攝影軌道飛行器的早期原型。
《出賣聖靈的人》
電影觀衆應該不會對2018年上映的《摯愛之人》感到陌生,這部電影大量使用魚眼鏡頭來突出其俏皮和荒謬,這是黃叔叔幾十年前扮演的。
"心愛的人"
1966年,黃宗軒在拍攝驚悚片《第二人生》時,創造性地用9毫米魚眼鏡頭,以一種奇特的空間感來表達角色精神的變化。
美國媒體稱其為"革命實驗"。
第二人生
黃宗軒是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ASE)的第一位中國會員,他的攝影風格和技巧影響了許多後代,例如美國攝影師約翰·阿朗佐(John Alonzo),他的手持攝影技巧是黃宗軒的天賦。
2003年10月17日,美國國際電影攝影師協會評選"世界十一位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黃宗軒排名第四。
兩屆奧斯卡獲獎導演李安,很多人認為他是第一個拿下小金子的中國人,其實黃宗軒是第一個拿奧斯卡獎的中國人。
李安目前的戰績是5比2,而黃宗軒一生中曾獲得10項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并在1956年憑借《玫瑰紋身》和1964年憑借《鋼鐵俠在戰場》獲得兩項大獎。
黃宗軒是攝影師,李安是導演,他們的奧斯卡提名都不是很公平比較,這裡隻是通過資料來說明,黃宗軒和李安也配得上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之光"。
03
黃宗軒是20世紀世界電影史上"十大最有影響力的電影攝影師"之一,他在20世紀30年代成名,但當好萊塢攝影師嘲笑黃宗軒時,他沒有被同行嘲笑:黃人會在哪裡拍電影?
更讓黃宗軒苦惱的是與美國作家索諾拉·巴布的戀情,但當美國法律禁止異族通婚時,黃宗軒和索諾拉無法成為法律上承認的夫妻。
直到1949年加利福尼亞州廢除了這項法律,黃琦才找到一位願意作證指控他們的法官,他和索諾拉正式結婚。
黃宗軒與索諾拉
從工作室清潔工到攝影大師,黃宗軒憑借實力在國外站穩了腳跟,卻因為自己的中國身份被冷落和邊緣化了很多年,但黃宗軒卻從未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四十年代,黃瓦塞爾維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每次出門,胸前都貼着一枚小小的徽章,上面寫着:"我是中國人。
二戰後,黃琦與華納兄弟影業的合同到期,他以自由球員的身份回到中國,執導和拍攝了一部根據老舍的《駱駝香子》改編的同名電影。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影片最終沒有成功拍攝,成為黃宗軒一生的遺憾。
黃宗軒一生參與的電影130餘部,從1919年到1970年,他晚年受邀拍攝電影《教父》,但他生病了,拒絕了邀請。
在他生命的最後六年裡,一直與疾病作鬥争的黃宗軒于1976年7月12日因癌症去世,享年76歲。
即将到來的8月28日是黃宗軒先生誕辰122周年,我想緬懷這位"帶相機的詩人",向一位既有才華又有才華的中國人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