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華語影壇的兩大巨頭居然因為一句話就撕起來了?
2013年《西遊降魔篇》首映之夜,李安大佬一句"周星馳的電影太幼稚,沒啥藝術層面"瞬間點燃了整個影迷圈。
一邊是橫掃奧斯卡的文藝大師,一邊是笑聲背後藏着眼淚的喜劇之王。
這波神仙打架到底誰更有理?
說起這場神仙打架,咱們得從頭說起。
請用您發财的金手指,點贊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點關注下點贊,不想暴富很難
2013年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剛剛上映,影迷們都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又一部笑料百出的喜劇大作。
誰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而且還是個重量級的!
沒錯就是咱們的李安導演,這位橫掃奧斯卡的大佬突然就來了這麼一出。
在《西遊降魔篇》的首映之夜,李安接受采訪時,語出驚人。
他說:"我深感痛心,周星馳原本是位極具創意的天才,但這部電影最多隻能算是'兒童玩意兒',缺乏深度不說還可能讓觀衆一覽無餘。"
這話一出簡直就是在影壇扔了個重磅炸彈啊!
你說說這不是赤裸裸的diss嗎?
周星馳的粉絲們瞬間就炸鍋了。
網上的評論區頓時成了戰場,鍵盤俠們紛紛出動,誓要為星爺讨個公道。
"李安你懂喜劇嗎?"、"拍了幾部文藝片就了不起啦?"、"星爺的電影笑中有淚,你懂個錘子!"
各種火藥味十足的言論鋪天蓋地而來。
甚至有人翻出李安的《斷背山》,陰陽怪氣地問:"這就是你眼中的成熟作品?"
可以說這場導演之間的争執,瞬間演變成了粉絲之間的口水大戰。
但是咱們先别急着站隊。
仔細想想李安的話雖然紮心,但真的毫無道理嗎?
作為一位橫掃國際大獎的導演,他的眼光是否獨具慧眼?
畢竟人家可是憑實力說話的,8次奧斯卡提名和獲獎可不是蓋的。
而周星馳雖然是喜劇之王,但他的電影真的能和李安的藝術片相提并論嗎?
這個問題恐怕沒那麼容易回答。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場口水仗絕對是近年來華語影壇最精彩的"神仙打架"了!
它不僅引發了人們對電影藝術價值的深度思考,還讓我們看到了不同類型電影之間的鴻溝。
而這場争議的背後,其實折射出的是兩位導演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曆和藝術追求。
說到李安和周星馳的人生經曆,那可真是天壤之别啊!
咱們先來聊聊李安這位"海外代表"。
這哥們兒可以說是華語導演中的"留學生代表"了。
1994年李安的《喜宴》一經推出,立馬在國際影壇掀起了軒然大波。
你想啊在那個年代,同志這個話題簡直就是雷區,誰敢碰誰倒黴。
可李安偏偏就是不走尋常路,一部《喜宴》直接殺進了奧斯卡的提名名單。
這波操作簡直就是藝術圈的"出其不意"啊!
從那以後李安就踏上了他的"奧斯卡收割之旅"。
《卧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接一部每次都在國際影壇掀起波瀾。
截至2013年這位大佬已經在奧斯卡上斬獲了8次殊榮和提名。
這成績放眼全球華人導演,簡直就是"獨孤求敗"的存在啊!
再看看周星馳這哥們兒的成長之路可謂是"大起大落"。
從默默無聞的跑龍套,到香港影壇的"無厘頭之王",周星馳用他那獨特的喜劇風格征服了無數觀衆。
《大話西遊》《功夫》《少林足球》,這些電影不僅讓人笑得前仰後合,還在笑聲中藏着深深的人生哲理。
周星馳的戲看似荒誕,實則入木三分。
就拿2013年上映的《西遊降魔篇》來說,這可是周星馳首次擔任純導演,不再出演。
對他來說這可是一次重大的轉型啊!
雖然票房成績喜人,但似乎并未得到李安這樣的"老前輩"的認可。
兩位導演一個專攻嚴肅文藝片,一個擅長笑中帶淚的喜劇,各自都在自己的領域裡達到了巅峰。
李安就像是一位嚴謹的藝術家,用鏡頭诠釋人性的複雜。
而周星馳則像個頑童,用荒誕的手法戳破現實的骨感。
兩種風格兩種人生,卻都在電影這個舞台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但是問題來了是不是隻有獲得國際大獎的電影才有藝術價值?
喜劇就真的沒有深度嗎?
說到喜劇沒深度?别開玩笑了!
周星馳的電影表面上看是讓人笑得前仰後合,但細品起來那可是滿滿的人生哲理啊!
拿《喜劇之王》來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打勞工的血淚史。
主角尹天仇為了演戲不惜裝鬼吓人,被人嘲笑還要笑着說"謝謝"。
這哪裡是在演戲,分明是在演人生啊!
那句"我養你啊",看似搞笑卻道盡了小人物的無奈與心酸。
這種笑中帶淚的感覺,簡直就是給觀衆的心靈來了個暴擊。
再看《功夫》表面上是一部搞笑的功夫片,但細想想簡直就是現實社會的一面鏡子。
"就算你武功蓋世,還不是耐不住饑餓",這句台詞簡直是照進現實的一道光。
星爺用誇張的手法,諷刺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問題。
這種深度怕是一些所謂的文藝片都難以企及吧?
而李安推崇的侯孝賢導演,他的《悲情城市》《海上花》等作品,确實有着深刻的藝術價值。
但是這種"高冷"的藝術,真的能觸及大衆的内心嗎?
相比之下周星馳的電影,讓普通人在歡笑中感受人生,在幽默中思考人性。
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嗎?
你看《少林足球》裡的阿星,為了足球夢想不惜被人嘲笑。
那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别?"簡直就是打勞工的心聲啊!
還有《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為了愛情甘願放棄永生。
這種"愛情至上"的精神,不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向往嗎?
周星馳的電影就像是一面哈哈鏡,把我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放大了。
讓我們在笑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種能引發共鳴的藝術,難道不是最接地氣的藝術嗎?
是以說評判一部電影的藝術價值,不能隻看它是否獲得了國際大獎。
更要看它是否觸動了觀衆的心靈。
無論是李安的文藝片,還是周星馳的喜劇,隻要能引發觀衆的共鳴,那就是成功的藝術創作。
周星馳的電影就像是一碗暖心的雞湯,讓人在歡笑中得到力量。
而李安的電影則像是一杯苦澀的咖啡,讓人在思考中品味人生。
說到底電影藝術真的有高低之分嗎?
這個問題恐怕比"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還要難回答。
李安的電影就像一道精心烹制的法式大餐,精緻華麗需要細細品味。
周星馳的作品則像一碗香噴噴的煲仔飯,平易近人卻能溫暖人心。
兩種風格各有千秋,誰又能說哪個更進階呢?
其實這場"導演之争",看似是兩種電影理念的碰撞。
實則折射出了觀衆對電影的多元需求。
有人喜歡細細品味人生百态,有人則更愛在歡笑中釋放壓力。
這不正是電影藝術的魅力所在嗎?
它能滿足不同觀衆的精神需求,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食糧。
是以下次當你看到一部讓你笑到肚子疼的電影時,别急着說它沒有藝術性。
因為你可能正在欣賞一部深藏不露的藝術佳作呢!
電影的世界如此豐富多彩,何必非要分出個高下呢?
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這個多元化的電影世界吧!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