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高端安卓手機:螢幕、拍照仍是繞不開的兩個點

2021年已經結束,在過去的一年裡,高端旗艦手機市場最常看到的詞語就是“戰高端”,華為在高端市場的褪去,三星旗艦手機的國内困境,讓高端市場出現了難得的市場空缺,對于其它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是以,雖然2021年的國内手機銷量再一次出現了下滑趨勢,但是并不代表手機行業的萎靡,各大手機廠商在高端市場的争奪戰也變得更加激烈,各種新的技術、設計層出不窮,讓人感歎競争才是促進技術進步的最佳手段。

接下來,就讓小雷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過去一年裡國産旗艦手機都拿出了怎樣的技術來争奪高端市場的入門券,這些技術的出現,将為使用者帶來了什麼。

熱戰正酣的影像領域

雖然各大廠商在影像領域的競争已經持續多年,即使如此,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裡,旗艦手機與普通手機差距最大的領域還是影像領域,旗艦手機的影像性能與普通手機的影像性能差距之大,有時候就像不是一個時代的産物一般。

在2021年的國産旗艦手機中,小米11Ultra、OPPO Find X3 Pro、一加9 Pro、華為P50 Pro、榮耀Magic3 至臻版、vivo X70 Pro+等,都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影像技術大書特書。而且與以往比拼像素、鏡頭數量等“參數不同”,2021年的廠商們将重心轉移回成像效果上,從拍得更清晰到拍得更好看,回歸影像拍攝的初衷又何嘗不是進步呢?

2021高端安卓手機:螢幕、拍照仍是繞不開的兩個點

不再追求高像素的廠商們,并沒有放棄在硬體上的“堆料”,比如小米11 Ultra就采用了一顆1/1.12英寸的傳感器,除了索尼自家的旗艦手機Xperia PRO-Ⅰ外,迄今依然是國産旗艦手機中最大尺寸的傳感器。

小米11 Ultra除了更大的傳感器外,還配置了一顆4800萬像素的潛望式長焦鏡頭和48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這兩個附屬鏡頭在參數上甚至超過一些普通手機的主攝,再配合一個獨特的副屏設計,讓小米11 Ultra在影像方面有着足夠的實力應付其他旗艦手機的挑戰。

無獨有偶,OPPO也選擇了類似的發展方向,在年度旗艦Find X3 Pro上OPPO為其配置了兩顆主攝級别的攝像頭,均為5000萬像素+1/1.56英寸大底的索尼IMX766傳感器,此外還配置了一顆獨特的顯微鏡頭,最大可支援60倍的顯微放大效果,雖然實用性存疑,但是可玩性卻是拉滿了。

而與OPPO同出一門,現在已經回歸OPPO旗下的一加,在一加9 Pro上則選擇與著名相機品牌哈蘇聯名,推出了哈蘇專業模式,主打更專業的拍攝。當然,一加9 Pro的硬體配置同樣不差,4800萬的IMX789主攝和5000萬像素的IMX766超廣角鏡頭。

不過,今年最讓小雷意外的還是vivo的X70 Pro+,雖然vivo在影像方面似乎沒有太多的建樹,但是事實證明我們都低估了這家廠商,X70 Pro+不僅有着出色的主攝,同時也與蔡司光學合作,為鏡頭提供了單反鏡頭使用的T*鍍膜,而且還配置了自研的影像晶片和微雲台技術。

2021高端安卓手機:螢幕、拍照仍是繞不開的兩個點

另一方面,華為雖然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獲得足夠的晶片,但是依然推出了P50 Pro,作為華為的新一代旗艦,P50 Pro在影像方面的實力依然強悍。除了5000萬主攝外,還配備64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攝像頭和一顆4000萬像素的黑白輔助成像鏡頭。

在脫離華為後,蟄伏了一段時間的榮耀也帶來了他們的全新旗艦産品,重新開機的Magci系列新品——榮耀Magic3 至臻版,從影像配置上,我們其實還是能從這款手機的身上看到華為的影子,5000萬像素大底主攝+64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此外還有6400萬像素的超廣角及6400萬像素黑白輔助鏡頭,俨然就是加強版的華為P50 Pro。

可以看到,對比往年的旗艦手機,2021年的旗艦手機主攝大多限制在了5000萬像素,同時不約而同地用上了更大尺寸的傳感器。鏡頭的數量也不再是宣傳的重點,一些主打影像實力的旗艦手機,攝像頭僅有三個,不再是動辄五個鏡頭在相機模組上進行排列組合。

而且,相較于硬體上的堆砌,各大廠商今年在軟體算法方面的力度也明顯加大,小米的夜枭算法、一加的哈蘇專業模式、華為的XD Fusion Pro圖像引擎等。通過相機算法對影像技術進行補充,為使用者帶來更直覺的提升,在夜景等特殊場景中的表現更是遠超以往,當然,這裡也有大尺寸傳感器的功勞。

2021高端安卓手機:螢幕、拍照仍是繞不開的兩個點

此外,各大廠商還開始在影像模組中加入自研或合作研發的一些技術,比如vivo的微雲台和自研影像晶片、小米的1/1.12英寸大底、OPPO的60倍顯微模式等,用獨特的技術賣點吸引使用者的購買。雖然最終都離不開夜景、防抖等拍攝需求,但是至少讓市場上的旗艦手機看起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都有着各自的特點。

在小雷看來,2021年的旗艦手機在影像技術方面都有着可圈可點的表現,而且相較于2020年的旗艦手機,在影像方面的口碑評價都有着明顯的上升。實際上,2020年的一些旗艦手機也算是走了一條歪路,高像素固然重要,但是實際的成像結果卻不一定能夠讨好使用者的眼球,而且超高像素對于處理器的性能和算法有着高要求,否則體驗可能還不如低像素模式。

從2021年的各大廠商表現來看,顯然他們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是以在這一年的旗艦手機市場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一台超高像素的手機,轉而是在使用者能夠更直覺感受到變化的地方下重本。

小雷上手過幾款2021年的旗艦,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需要什麼後期處理就可以拍出一張足以讓人滿意的照片,發朋友圈那是綽綽有餘,而且在各種原生格式的輸出支援下,2021年的旗艦手機甚至能夠滿足一部分的專業拍攝需求,後期處理也更加友善。

說到後期處理,這也是2021年的旗艦手機與以往的旗艦手機不同的一點,不管是小米還是OPPO,包括vivo、一加等廠商在内的旗艦手機都支援直出專業級的RAW影像檔案,讓攝影師和業餘愛好者能夠更輕松地修改照片的各項參數,也是旗艦手機從業餘器材往專業攝影器材邁進的一步。

雖然小雷不知道未來的手機能否取代相機,但是數位相機和入門級單反相機的消退,其實已經預兆了一部分的未來。

顯示大戰已終結?硝煙仍在

2020年的手機螢幕大戰,小雷直到現在記憶猶新,從1080P邁向2K,從60Hz到90Hz再到120Hz,手機的分辨率、重新整理率在2020裡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進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高分辨率與高重新整理率的魅力。

不過,時間來到2021年,似乎因為在2020年用力過猛,也可能是手機螢幕來到了一個暫時性的終點,過去一年裡的旗艦手機在螢幕參數方面的變化并不大。縱觀2021年的旗艦手機,螢幕參數基本上都是2K+120Hz+10bit色彩,除了少數幾款手機仍在使用僞2K分辨率螢幕外,大多數手機都已經随主流更新到了目前最佳的配置。

2021高端安卓手機:螢幕、拍照仍是繞不開的兩個點

從參數方面來看,最大的改進是螢幕亮度再一次得到了提升,得益于三星E4和E5材料面闆的推出,手機螢幕的局部峰值亮度達到了1700尼特,而全局亮度峰值也基本超過1000尼特。

随着亮度的提升,一個顯著的改善就是HDR視訊的播放效果變得更好,對杜比視界等視覺效果的支援也變得更加完善,影視音愛好者應該能夠有着明顯的感覺。不過,對于一般的使用者來說,除了螢幕在烈日下變得更清晰外,就是晚上一不小心拉到高亮度的時候,螢幕能夠亮瞎一對眼睛。

除了亮度的提升,新的旗艦手機還紛紛用上了LTPO技術,也就是智能可變幀率技術,這項技術是為了緩解旗艦螢幕的功耗問題而研發出來的,搭載了LTPO技術的旗艦手機會根據使用者的使用場景智能調整螢幕重新整理率,比如遊戲時提高至120Hz,浏覽文字時則降低到30Hz甚至更低。

LTPO技術在測試中能夠明顯地降低旗艦螢幕功耗,最高可達50%以上,一些讀者可能吐槽:沒感覺續航有提升。其實,這點倒是不能怪螢幕,更大的鍋應該在處理器上,骁龍888的功耗問題,讓一衆旗艦手機都面臨發熱和續航問題,雖然經過優化後基本都有所改善,但是問題依然存在,足以抵消顯示屏節能省下來的功耗。

綜合來看,2021年的旗艦手機在螢幕參數方面的提升對比2020年的旗艦手機并不大,除了亮度和功耗外,最大變化的可能就是色準,但是色準對于一般使用者來說并沒有太大的用處,估計隻有設計師與攝影師能夠感受到色準變化帶來的提升。

2021高端安卓手機:螢幕、拍照仍是繞不開的兩個點

一些使用者誤以為色準是指手機在顯示内容時的色彩還原度,實際上是手機在顯示照片、視訊等檔案時,螢幕色彩與标準色彩之間的偏內插補點,偏內插補點越小就越接近标準色彩,便于設計師和攝影師對作品的色彩進行修改和調節。

不過,硬體參數雖然提升不大,但是在軟體方面卻有了不少的更新,OPPO的全鍊路色彩引擎讓影像技術與顯示技術的更新能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做到真正的所拍即所得。同時,OPPO還在系統新增了色彩增強技術,根據測試使用者的色彩偏好來改善螢幕的色彩傾向,帶來更好的視覺觀感。

2021高端安卓手機:螢幕、拍照仍是繞不開的兩個點

對于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如今的旗艦手機螢幕已經十分完善,再往上更新的體驗提升并不高,是以不少廠商都将重心放到了顯示技術上,以顯示增強技術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影視觀感。其實,在2020年的時候不少人都以為2021年的旗艦手機會進軍4K領域,但是目前看來功耗、成本都很難平衡,并不适合大多數使用者。

至于未來的螢幕,在Micro-LED和MiniLED被應用到手機領域之前,OLED螢幕材質的更新已經基本到頭,往後無非就是在色彩、亮度和分辨率上繼續提升。是以,當4K高重新整理率的螢幕成本下降、功耗得到控制時,我們應該就能夠看到4K手機的普及了。

最後

2021年對于手機行業來說,并不是一個豐收之年,持續性的手機銷量下滑,國産手機同時還面臨着高端手機困局,小米、OPPO、vivo等廠商屢次沖擊高端,但是成績卻并不樂觀。從手機設計來看,傳統的國産旗艦手機面對iPhone這座大山,還是力所不逮,難以突破蘋果這個攔路虎。

而在5000元以下的市場中,國産旗艦手機縱觀全球也是有着強大競争力的存在,至少在安卓手機的領域,國産旗艦手機還是自傲一下的。不過,小雷也相信未來的旗艦手機将會站上高端市場,獲得高端市場的認可,至少在螢幕、影像等方面,國内的旗艦手機并不落後,甚至有所超越。

現在差的隻是産品生态和使用者的認可,而在過去的一年裡,小米、OPPO等廠商都在建構各自的産品生态,萬物互聯的提出,Windows-安卓的聯通,都為安卓廠商們的生态建設指出了一條道路,随着生态的發展,未來的國産旗艦手機在體驗上肯定還會有着顯著的提升。

從比拼硬體參數到優化使用者體驗,國産旗艦手機正走在一條正确的道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