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古蔺耍花燈賀新年 說唱吉祥祝福平安|“虎虎生封”過新年

封面新聞記者伍勇 攝影報道

大年初一,姚占楷就趕到四川泸州古蔺縣永樂鎮西華村,這裡有一支本土的花燈隊伍即将開始一年一度的表演,作為古蔺花燈的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他專程前來與這支隊伍共同表演,希望在表演過程中讓花燈隊伍的唱法和動作更加規範,并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說起古蔺花燈,不了解的人可能以為隻是簡單的燈具,其實不然。“花燈”的最初含義是排燈、彩燈、燈籠,原意指節日期間懸挂表達喜慶的傳統民間工藝品,後來發展演變成為一種以花燈為主要道具的表演形式,類似戲曲的藝術,民間稱為“唱花燈”或“跳花燈”,是一種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紮藝術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俗表演藝術。

四川古蔺耍花燈賀新年 說唱吉祥祝福平安|“虎虎生封”過新年

西華村花燈隊伍

獨特的民間藝術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2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跟随姚占楷所在的西華村花燈隊伍,看到了較為傳統形式的花燈表演。這支隊伍由8人組成,共有一個小鼓、一個镲、一個鑼三個樂器,此外還有扇子和繡帕等道具。人物角色有唐二、幺妹和打岔老者,其餘是鼓樂師。在表演過程中,唐二和幺妹負責動作表演,其餘人在旁奏樂,偶爾幫忙搭腔。唱的内容主要是恭賀新年,說春報喜之類的内容。

古蔺的山村古寨,曆來有“耍花燈,賀新年”的傳統,表演内容最初沒有劇本,情節和唱詞多為表演者即興創作。後來逐漸發展到有記載的古蔺花燈唱詞、基本劇情和花燈動作的“折子”手抄本,花燈調基本上是靠民間藝人口口相傳。古蔺花燈既有花燈歌舞表演,也有故事情節演出的戲劇味,具有“逗笑、拽鬧、唱跳”的幽默、诙諧、純樸、粗狂的表演風格,俗稱“扭扭燈”。

四川古蔺耍花燈賀新年 說唱吉祥祝福平安|“虎虎生封”過新年

花燈下鄉

每年正月初二至十八,村寨各路燈棚走街串巷,進村入戶表演。表演形式為主要為主家迎燈開财門,開始說春、報喜表演,說唱吉祥,祝福平安後辭神,演職人員立于屋檐坎鼓樂喧天,唐二、幺妹、打岔老者等角色則在主家院壩開始表演,多為民間歌舞和獨幕喜劇,有幺妹相親、邱四兒打草鞋、柳娃兒賣線等節目。

2014年12月,古蔺花燈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古蔺花燈以原生态表演形式與創新改革的舞台形式相結合,在川、滇、黔、渝等地巡回演出,先後登上了四川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

四川古蔺耍花燈賀新年 說唱吉祥祝福平安|“虎虎生封”過新年

花燈進校園

在傳承中發展

不斷融入新的表演元素

“這兩年已經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進去,比如說防疫宣傳和森林防火這樣的宣傳元素。”姚占楷說,由于花燈比較受鄉下人的歡迎,這兩年也逐漸開始增添新劇本,納入一些宣傳内容。

但是花燈的傳承,依然是非遺傳承人最關注的問題。據古蔺縣寶蔺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成林介紹,目前古蔺花燈發展遇到的瓶頸主要有規模較小、資金短缺、人才不足等問題。

四川古蔺耍花燈賀新年 說唱吉祥祝福平安|“虎虎生封”過新年

花燈曆史映像

“姚占楷的花燈隊伍裡有幾個年輕人,但是也僅僅在春節期間會參與進來,春節後就會離開隊伍外出務工。”成林說,現在花燈隊伍的年紀偏大,文化水準偏低,要找到合适的人很不容易。

為此姚占楷和成林等人也做了不少功夫,近兩年姚占楷在春節期間奔赴石寶鎮、永樂鎮等,希望将各地的花燈隊伍整合起來。同時,還在古蔺的各個國小舉辦了花燈進校園的活動,希望吸引年輕人參與其中。成林還自己編了新的花燈劇本,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融入到花燈裡面。目前,姚占楷和成林等人正在修建古蔺花燈傳習所,并且在三農産品裡面加入花燈元素。

“希望三農産品能夠反哺古蔺花燈,這樣就有足夠的資金來推廣花燈了。”成林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