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浪淘沙》:邁出黨史獻禮劇新一步

作者:光明網

作者: 姚涵

《覺醒時代》之後,下一部黨史緻敬劇将以一種備受期待的方式與觀衆見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組織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而創作的主題作品的主題作品與正在播出的"覺醒歲月"是一緻的,但每個都有自己的秋天。

《大浪淘沙》:邁出黨史獻禮劇新一步

在時間軸上,"大浪"承擔了"覺醒時代",陳獨秀創作了《新青年》,确認了馬克思主義是救國之路的故事情節,繼續講述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到1945年,"七大"在這20年中舉行的中國共産黨改造中國、拯救國家、拯救人民作為自己的不屈不撓的使命, 艱苦的奮鬥故事。在劇的風格中,兩部作品《花兩朵花,每桌一根樹枝》。用觀衆的話說就是:"看完《覺醒時代》再看這個,就能連貫起來。"

正面,全面介紹共産黨的第一代人群

整個故事是毛澤東、陳獨秀、李大秀、董碧武、何樹恒、李達、陳譚秋、王杜梅、李漢軍、鄧恩明等早期中國共産黨人的合影。

"南陳北李,開會建黨"是中國共産黨成立時期的一個好故事,也是黨百年曆史的起點。《大朗桃沙》的故事,始于陳獨秀與"紅樓巨人"李大秀的革命友誼。毛澤東是黨早期的核心上司人,是巨浪的重要寫作對象。從長衫教育學生"公理,公權不可侮辱",到北京的請願"驅魔",再到與陳獨秀的曆史性會面,毛澤東在《大朗淘沙》中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群體形象塑造,演員的表演能否站得住腳,讓觀衆進入劇場,是非常關鍵的。包建豐、程泰軒等主要演員的表演,都是可以圈出的點,各有風格。裝扮、服裝上最大限度還原了角色原型,給了演員們很多信心,表演上,更能說服觀衆。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史重要人物的描述中,也向觀衆呈現了1919年至1945年期間廣泛曆史橫截面中黨史的重大事件。

與時俱進的有效對話

緻敬劇需要年輕表達,是共識,也是難。《大浪金沙》叙事宏大,主題嚴肅,審美年輕,觀衆廣闊。在表達方面,它做出了積極的嘗試,以達到與年輕觀衆心跳的共鳴。

與其他以黨史為主題的緻敬劇不同,《大和桃沙》的故事由現代青年陳凱航講述。整部電視劇其實就是90後視訊部落客的"教學講義"。除了從全知全能的角度講述這個黨史故事外,他還不時從黨史學習者的角度分享從黨史重大事件中汲取的靈感。從某種程度上說,《大朗淘沙》更像是一本視覺的黨史教育學習材料。在身份方面,陳凱航并不是黨史的親身見證人,而是他提供了一個普通的年輕觀衆容易取代學習者的視角。在陳凱航與百年前革命先鋒的兩次時空對話過程中,年輕觀衆對黨史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黨史教育的目的,是在細微中實作的。

陣容、包劍鋒、程泰軒、海青等實力雄厚的演員出演主力角色,是《淘寶金沙大浪》堅實的老電視觀衆保障。陳如軒、孟子彪等年輕演員的加入,是吸引年輕觀衆的有效方式。

四年内來自40,000人的禮物

經過4年的籌備,前後4場研讨會,看近千萬字的曆史資料,1:1修複上海漁楊、嘉興紅船、北京北方大學紅樓、新華門、延安洞等标志性建築,設立工作室30000平方米,橫跨橫店、嘉興、上海、延安多地點實景拍攝, 600多個地點,定制服裝5000多件,角色500多個,群衆演員達到4萬多人,拍攝122個工作日後......《淘寶大浪沙》,是一次試圖還原黨史真實面貌的緻敬。

這裡,贊美前幾集的幾個細節:陳獨秀入獄,李大秀送毛澤東的《湘江評論》,鏡頭已經拍好,陳獨秀演員程泰軒手寫的《湘江評論》的排版、排版、字型,和原版《湘江評論》的儲存基本一樣。毛澤東飾演叙述者包建峰:"政府沒有勇氣把陳俊處死,即死,不能把陳俊傷到高昂的精神落下。陳俊元說,走出實驗室,也就是進了監獄。出獄,也就是進實驗室......"逐字逐句,找不到與《陳獨秀的逮捕營救》原文的出入。在陳凱航的修複史上,一些插頁式圖檔指的是當年真實的黑白圖像,而電視畫面兩幅對比鮮明、震撼力不輸給曆史紀錄片。

"千淘寶雖然辛苦,吹沙開始金子",這是《大浪沙》玩題的标題問題,也是第一代共産黨人革命精神的音符。但或許這也是給電視劇,甚至是後續黨史題材緻敬劇的格言。"井噴"下黨史主題禮品熱潮,需要更多這樣的"金"下來。(姚涵)

來源:湖南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