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平時我們聊文化、聊藝術,

恰逢虎年,

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科普“虎文化”的機會!

今天不談百獸之王如何爪牙鋒利、

如何在大自然中威風凜凜

而是從我們身邊的“虎”入手

了解一下

來自文學戲劇、文物珍品、傳統民俗…

圍繞着我們生活的“虎”吧~

中國人對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我們的祖先從原始時代開始,就十分崇拜和敬畏老虎,把它看作是力量和勇氣的化身。“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這四種靈獸代表的是四方護衛神,守護百姓平安。《周易 乾卦文》說:“雲從龍,風從虎”,龍飛于天,虎行于地,龍虎相合成為強盛興隆的象征。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從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岩畫,到殷墟的甲骨文、商周的青銅、秦漢的石雕、魏晉南北朝的壁畫都有許多關于虎的影蹤。曆朝曆代以虎為造型的青銅器、鐵器、玉器、瓷器、金銀器,豐富多彩,栩栩如生。

1

石虎

——茂陵石虎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來自于陝西鹹陽茂陵的這件石雕長2米,寬0.84米。虎的神态機警而威猛,俨然是隻吊睛白額大虎,它的項部花皮繃得很緊,肢爪強勁有力,長尾巴卷搭在背上,沉着隐藏,突出了猛虎在獵物前的最顯著特征,屬于茂陵石雕中的精品。

2

青銅虎

——虎媽護崽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西周青銅母子虎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這件西周青銅母子虎則讓我們看到了虎的另一面。可見周人把中國古代的青銅文明推向了高峰,周代工匠以高超的技藝和敏銳的觀察力把母虎叼起小老虎的動态畫面用青銅記錄下來。這件文物1988年出土于寶雞橋梁廠,将母子情深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來,把虎之威猛與柔情融為一體,将自然界的瞬間畫面凝聚成永恒的青銅器,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3

玉虎

——漢魯王虎符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鹹陽博物院收藏的這件鎏金魯王虎符,形似一隻伏卧狀的小老虎,憨态可掬又虎虎生威,背部鑄造的小篆文字“漢與魯王為虎符”七字,皆為半字,該虎符為一合完整虎符的左半部。依據《史記》記載,這件虎符應是漢景帝時期魯共王劉餘所擁之物,是一件諸侯王的虎符。

4

彩繪虎

——十二生肖之虎俑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這組唐彩繪陶十二生肖俑位于陝西曆史博物館第三展廳,它們出土于西安南郊一座唐墓中,均為獸首人身,十二種動物形象,身體作人形,身穿敞領寬袖袍服,衣長垂至足下,雙手拱于胸前,文雅之中還有一些憨态可掬。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俑作為十二生肖俑中的一員,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虎的形象,出現在詩歌、小說、繪畫、戲曲、雕塑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在工筆畫、寫意畫、年畫、泥塑、皮影、剪紙等傳統文化作品中,虎不再是兇猛的野獸或者權力的象征,而化身為一種可愛的、有靈性的動物。

戲劇形象

——虎面臉譜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戲曲中與虎有關的戲名、人物、臉譜以及人物綽号均不勝枚舉。在戲曲中人物勾畫象形臉譜表現其為虎者有:《鬧天宮》中之白虎、《萬仙陣》中之尾火虎等;人物在臉譜中勾畫虎字者有:《金沙灘》中之楊七郎、《龍虎鬥》中之呼延贊、《父子圓》中之伍辛。圖上的臉譜就是作者在紹劇《龍虎鬥》的呼延贊臉譜基礎上改造加工而成的黑虎形象,是象形臉譜式。眉梢眼梢畫須毛倒垂紋樣,平添虎威氣勢。額勾“王”字,以符合老虎是山中之王的說法。勾金色紋樣是表現生肖虎的神祇身份。

養生象征

——五禽戲虎戲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是健康強壯的象征,華佗為強身健體創立的“五禽戲”中以“虎戲”為首。虎為百獸之首,森林之王,在中醫界,虎對應腎,腎主骨,虎屬于外陰内陽,為坎中之水,腎中之真陽也,展現了中醫的五行學說。

文學形象

——《聊齋志異》苗生化虎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在《聊齋志異》卷二十三第7個故事《苗生》裡,講述了陝西岷州的書生龔生到西安去參加科舉考試途中遇到虎精幻化成人的苗生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蒲先生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這樣一個現象;在古代所謂的文人聚會上,一些胸無點墨的人裝腔作勢,還要強迫别人聽下去,大部分人也在随聲附和,蒲先生十分厭惡這種現象,是以就出現了苗生幻化為虎将這些令人讨厭的人吃掉的故事。

收藏價值

——郵票虎畫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的形象還被應用于郵政中,制成郵票發行,往來于人們的書信之後間。随着時間推移,如今郵票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一張張虎郵票上的虎形象神态各異,生動有趣,值得拿起欣賞一番。

虎的形象在漫長時光中經過豐富的文化填充之後,由繁化簡地符号化了:驅邪與祈福——這就是虎形象的民俗含蘊。虎元素漸漸滲入民間日常生活中,如面花、剪紙、刺繡、家具、布玩具等,常見其以“虎”為題材。

虎年畫

漢代除夕畫虎于門的風俗,開了中國民間年畫的先河。後來,畫虎辟邪鎮宅的民俗在民間成為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逢年過節,人們為保家中平安,驅邪免災,也會在門上挂上虎元素的年畫。

虎面花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有不少面花造型格外精美,不但顯示了當地人高超的技藝,更加充分地顯示了中華“虎文化”與當地民族藝術的密切關系。

虎蒸馍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春節期間,如陝西的有些地方,會家家蒸老虎馍,以備走親訪友。

又有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虎睜眼”,把蒸好的龍虎之類的馍讓孩子吃,可以“伏五毒,壯氣魄”。

虎剪紙

剪紙是一門曆史傳承的裝飾藝術,它被人們用來貼在家裡的各個地方。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庚寅虎年,以虎為元素的剪紙熱潮悄然興起,一幅幅精美的剪紙,既加深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又寄托着迎接新年的美好祝願。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兒童的保護神

在中國,小孩與虎的關系不可謂不大,曆史流傳下來這樣一個習俗——長輩要給小孩子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睡虎頭枕,在這些物品上,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武又可愛,寓意孩子也能長得虎頭虎腦、健壯活潑。

5

起虎名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因為民間把虎看做是兒童的保護神,為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免災驅難,給孩子取帶“虎”字的名字,虎娃、虎子、小虎……這些名字是不是已經耳熟能詳?

6

虎頭鞋

虎頭鞋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是一種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頭鞋做工複雜,僅虎頭上就需用刺繡、撥花、打籽等多種針法;鞋面的顔色以紅、黃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處常采用粗線條勾勒,誇張地表現虎的威猛。虎頭鞋制作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7

虎頭帽

虎頭帽,是以老虎為形象的,中國民間兒童服飾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童帽樣式。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頭帽與虎頭鞋、虎圍嘴、虎面肚兜等成為中國兒童服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特色。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8

虎頭枕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頭枕是中國民間刺繡的一種。做法基本和做枕頭相似,枕形仿照傳統虎的形狀。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别緻。虎枕頭分為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寓意吉祥平安,一般是小孩來用。睡覺時小孩可以把它當作枕頭,醒來時可以當作玩具。

素材來源:人民出版社、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漢唐網、百度等

文章整理:劉芝林

歡迎訂閱2022年《文化藝術報》

責 編 | 趙悅冰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

-- END --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
虎年談虎 |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