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洛陽男子帶侄子徒步800公裡:用腳實踐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法律晚報(記者董振傑)8月14日中午,夏日炎風大時,一名身穿同樣藍色T恤的年輕人來到天安門廣場,他們像其他來北京的遊客一樣,忙着拍照,比标準的V形手勢,臉上的笑容在陽光下顯得極其燦爛,看不透風雨走800公裡累了。

洛陽男子帶侄子徒步800公裡:用腳實踐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經過30天的徒步,兩人終于到達了天安門廣場。

7月16日,54歲的洛陽男子馮超帶着他15歲的侄子劉宇恒徒步30天前往北京。12年前,馮超和他12歲的女兒做了同樣的散步,現在她24歲的女兒在從東京到日本京都的徒步旅行中大約400公裡。

有人叫他"鷹爸爸",甚至覺得他很不一樣,但馮超并不在乎,他認為徒步可以鍛煉孩子的韌性、忍耐力等等,而這些都是今天很多年輕人所缺乏的,孩子用腳去練習"路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出來"這個簡單的人生道理。

從洛陽徒步800公裡 兩人徒步30天

7月16日,54歲的馮超和15歲的劉宇恒帶着雨傘、常用藥品、衣服等物品,穿着同一套服裝自信地出發了。

洛陽男子帶侄子徒步800公裡:用腳實踐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馮超和劉宇恒在去采訪對象的路上拍照

"一路走來,一點一點地測量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以這種方式鍛煉自己。馮超在接受《法制晚報》意見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看似簡單的旅行,其實通過這些可以改變一個人,"我們每天走路都很累,但經過這樣的鍛煉,就會變得充滿信心。"

馮超說,他現在租了一些土地來種樹,和很多學生喜歡徒步後出差,覺得人和種樹勢相似,都需要風雨,現在,他夫妻的侄子劉宇恒也參與了徒步之旅的開始。"下雨的時候,我們會找個地方躲起來,休息一兩個小時。

"小鎮和鄉鎮之間的距離通常是50到80英裡,當我們到達集鎮時,我們會找到一個住的地方。劉宇恒說,他在洛陽的一所中學讀書,開學後讀三年級,平時他喜歡打籃球,有時做一些簡單的活動,但連續長期的運動都沒有進行,這樣的徒步之後,會有很大的适應能力提升,"走路雖然很慢, 有時會摔斷腳,但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行走的腳"微信好友圈記錄行走腳印

從7月16日開始,馮超的微信朋友圈開始記錄與劉宇恒徒步的經曆、感受、轶事等。

"謝謝你,李弟兄,三次步行到北京,他每次住這裡都給我們買了早餐。7月17日,從早到晚,步行到孟州南莊村,找到一個露營地,坐在沙發上小睡一會兒,兩人看起來汗流浃背,衣服浸濕了汗水,"路邊值班室門口有一張舊沙發,很軟,坐得很舒服。"文縣是太極拳的故鄉,前面的房間裡全是太極拳的人......"

新鄉、齊縣、鶴壁、安陽、魏、煙台、石家莊、正定、定州、漳州、房山、玻璃河、盧溝大橋...馮超每天記錄自己的行走軌迹和感受,15歲的劉宇恒逐漸适應了這種勤勞的僧人式沖動,并表示願意玩一段時間的遊戲,一定要去北京天安門廣場,在那裡看升旗。

8月6日,馮超和劉宇恒去了定州,馮超說,每天都很累,雙腳都在受苦,這個動作真的是很考驗人。

8月14日中午,兩人終于走到北京,在天安門廣場愉快地合影留念。"為了到達目的地,興奮隻是轉瞬即逝的時刻。但真正的彩虹,未來或許還會展現出來,終究會熠熠生輝。馮超說,他的女兒阿丹(Adan)正在與她競争,并準備在那天早上從日本東京徒步400公裡,她計劃花大約15天的時間。我為我的女兒感到驕傲,這是她送給自己的禮物。"

馮超告訴《法制晚報》記者,多年徒步下來,他有經驗,現在穿戶外登山鞋,可以防止腳磨傷,走路平坦透氣,如果鞋子不舒服,要及時應用冷油潤滑。

女兒被稱為"另類鷹爸爸",12歲時開始在北京徒步旅行。

這是馮超第三次從洛陽到北京。記者查詢過往報道發現,2006年,洛陽日報等國内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道。

洛陽男子帶侄子徒步800公裡:用腳實踐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2018年夏天,劉宇恒拍了一張馮超女兒的照片

"7月22日,8點多.m,天安門廣場的燈光迸發出來,廣場上出現了五個帶着行李車、黑臉和拖鞋的成年子女。面對電視上看過無數次的天安門城市大廈,孩子們忍不住興奮,興高采烈地指着它。看到人們盯着穿着拖鞋的黑色腳,四個孩子忍不住顯得害羞。這五人是馮超登山隊的成員。從6月22日開始,整整一個月,他們長途跋涉來到北京!報告稱,他們平均每天行駛10小時25公裡,最高的每日行程為12小時55公裡。一路上,他們住在小旅館裡,吃簡單的食物,花了2400多元買了景點門票、攝影、通訊等。早上,他們粥上放油條、包子、茶雞蛋等,午餐自己吃幹糧,晚上比較豐富,還有一些肉菜等。晚上,洗完衣服後,孩子們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了當天的旅程。

洛陽男子帶侄子徒步800公裡:用腳實踐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十二年前,馮超的女兒被拍到這裡

在那次徒步旅行中,馮超沿途收拾了三個學徒。2006年6月23日,當馮超的父女倆去孟州南莊鎮時,他們遇到了一對夫婦,他們聽說馮超的父女要步行去北京。晚上深聊,得知馮超此舉是為了讓女兒在散步時獲得經驗,增強自信,讓夫妻羨慕不已。第二天,他們13歲的兒子李天成為了巡演團隊的一員。6月26日,三人步行前往武義,李某15歲的鄰居邢世恒也轉向他。7月10日,當地媒體披露石家莊四人行的消息後,13歲的市籍瓦馬子義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第一次徒步旅行是在2006年,當時我帶着我12歲的女兒馮一丹從洛陽徒步800公裡到北京,第二次是在2008年,當我帶着女兒從洛陽徒步到上海,走了10多趟旅程第三次是在2010年,當時我帶着女兒從洛陽徒步到西安, 大約400公裡,第四次,在2014年夏天,帶着許多朋友的孩子,又從洛陽到北京。熱愛戶外運動的馮超,數着自己4000多公裡的徒步經曆。

不少媒體都稱馮超為"另類教育家"和"鷹父",他一直在發表自己的"另類教育觀":"我要女兒走出繁重的作業,過上自由、無負擔的生活!"

馮超認為,徒步旅行可以鍛煉孩子的韌性、社交能力、耐受性,而這些都是當今許多年輕人所缺乏的。"每次完成一天的旅程,孩子們都很開心,他們都感受到了越來越接近目标的強烈快感。"人們說,這條路正在一步步地走出來,如果你堅持下去,你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你的目标,"他說。孩子們用腳練習這個簡單的生活真理。